查看原文
其他

【红色家书】 何叔衡告诫儿子:不为一身一家升官发财

2016-06-25 三湘风纪


一封家书,一生典范。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品读红色家书,弘扬家风榜样,湘纪君为您解密一批湘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书。纸短情长,字见风范,透过这些永不褪色的红色家书,让我们一起品味其背后鲜为人知的经典故事,感受其所承载的优良家风,汲取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分期推出,敬请分享。



“红色家书”系列之三 

何叔衡告诫儿子:不为一身一家升官发财





何叔衡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湖南宁乡县沙田乡人。

1928年,何叔衡受党组织派遣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并参加了当时在那里召开的中共六大。在莫斯科期间,他仍然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关心着家中的一切。


新九虽然是何叔衡遵从父命过继来的义子,但是何叔衡对他的教育很是耐心、细致。在信中,他向儿子谈了为人处世的道理,还告诉他日常生活中应该通过与人交流来学习。他教育儿子,命运并非上天的安排,要积极面对人生。路在脚下,凡事都要靠自己努力。对于自己走过的路,无论成败,都不应该后悔。对于未来的路更要靠自己来走,而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走好眼下的每一步。


下是1929年他在莫斯科写给儿子新九的三封感人的信,现摘录如下:


   红色家书   

第一封信: 教儿做人、持家,从十个方面的实事做起


新九:

 我现在不说高深的理论,只说一点可做的事实罢了。你只能过乡村永久的生活,可待你母亲终老。至于我本身,当你过继结婚时,即已当亲友声明,我是绝对不靠你给养的。且我绝对不是我一家一乡的人,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善终的,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谋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的。此数言请你注意。我挂念你母亲,并非怕她饿死、冻死、惨死,只怕她不得一点精神上的安慰,而不生不死的乞人怜悯,只知泣涕。


     1、深耕易耨的作一点田土;2、每日总要有点蔬菜吃;3、打长要准备三个月的柴火;4、打长要喂一个猪;5、看相、算命、求神、问卦及一切用香烛钱纸的事(敬祖亦在内),一切废除;6、凡亲戚朋友,站在帮助解救疾病死亡、非难横祸的观点上去行动,绝对不要作些虚伪的应酬;7、凡你耳目所能听见的,手足所能行动的,你就应当不延挨、不畏难的去做,如我及芳宾等你不能顾及的,就不要操空心了;8、绝对不要向人乞怜、诉苦;9、凡一次遇见你大伯、三伯、周姑丈等,要就如何做人、持家、待友、耕种、畜牧、事母、教子诸法,每一月要到周姑丈处走问一次,每半月到大伯、七婶处走一次,每一次到你七婶处,就要替她担水、提柴、买零碎东西才走,十九女可常请你母亲带了,你三伯发火时,你不要怕,要近前去解释、去慰问;10、你自己要学算、写字、看书、打拳、打鸟枪、吹笛、扯琴、唱歌。够了!不要忘记呀!

  父 旧历十二月二十三日

    

第二封信: 凡事快快活活去做,总有办法


   新九:

    凡事只有快快活活的去想,快快活活去做,总有办法。听他天大地大的事都是如此。至于“不同人乞怜”,须知现在被压迫的太多,都是可怜的人,所以乞怜也是空的。只有求自己才有门径。又凡事总要早打干,如明年要做些什么事,下月要做些什么事,明日要做些什么事,总要脑子里先想一下。

                    新历四月廿八日

 

   

第三封信:幸福绝不是天地鬼神赐给的  


新九:

要于现时人生有益的才做。幸福绝不是天地鬼神赐给的,病痛绝不是时运限定的,都是人自己造成的。此理苟不明白,碌碌忙忙,一生没有出头之日。我平生对于过去的失败,绝不懊悔;未来的侥幸,绝不强求;只我现在应做的事,不敢稍为放松,所以免去许多烦恼。你能学得否?我知你大伯、三伯等,现在的齿发,怕不象从前了吗?你兄弟诸侄的能力,应比从前能独立了些吗?你如写信给我,应该要从有关系有意义的地方着笔,不要写些应酬话呢!我在外即写字也弄了几十元,但无法汇寄你老母及老伯用。又知此信到日,或在你老母生日左右,苟葆倩来,可以商量答复也。

      旧历六月二十八 衡笔 




何叔衡塑像


1931年,中共中央决定要何叔衡转移到江西中央苏区去。临行前,何叔衡对儿女们说:“既要随时准备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也要尽可能避敌锋芒,坚决不做不必要的牺牲。”然而,这竟成了父亲留给儿女的遗嘱。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何叔衡的两个女儿辗转来到延安,却没有见到自己日夜思念的父亲,谢觉哉老泪纵横地告诉她们,何叔衡早在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长汀转移途中就不幸牺牲,他是因为不愿拖累部队,纵身跳下悬崖。



何叔衡第二代、第三代子孙


“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谋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这些充满以身许国豪情壮志、掷地有声的话语,是何叔衡留给后人的,也成为何氏一门重要的家训。在他壮烈牺牲70多年后,这种精神依然激励着他的后人:自食其力,友善待人,坚持勤勉家风。


何叔衡的后人三代皆务农,曾孙何盛明、何光华等人都是憨厚淳朴的老农。他们始终坚持靠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绝不为前辈抹黑。



何叔衡故居

推荐阅读


1、毛泽东的三封家书承载了什么?

2、10幅经典对联,品读岳麓书院1040年历史

3、左权:12封抗战家书 饱含铁骨柔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