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淌的江河博物馆 | 清流讲堂第⑤讲 笔记整理(上)

清流君 河流研究会 2021-04-19


我们很少在雕塑艺术家朱成的公共艺术作品中找到概念性人物形象,从以市井为展台的宽窄巷子、都江堰西街的“无墙博物馆”中湮灭姓名的普通人,到庄重庄严的成都烈士陵园、建川博物馆的《中国壮士》中有名有姓的英雄与壮士,朱成雕塑的都是真实的人、真实的历史瞬间。

追寻无名氏的普通人,将他的生活一瞬以雕塑呈现,让我们触摸历史上小人物的日常,和将英雄壮士的形象姓名铭刻于雕塑,让我们以铭记历史的悲壮性,这样的公共艺术,达于绝对的真实,呈现超越的真实。



8月29日,麓湖A4美术馆,“清流讲堂第⑤讲”邀请朱成老师讲述他的公共艺术创作之路,邀请李江老师讲述另一种公共艺术—“流淌的江河博物馆”计划。

以下为《朱成的公共艺术》讲堂笔记整理,《流淌的江河博物馆》讲堂笔记将后续推出。


嘉宾:朱成 李江
讲述:朱成
主持:慧敏
图片提供:朱成
整理:清流讲堂宣推组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清流”有自然清流与人文清流,都是遗产,河流是自然清流,还有人文艺术清流,比如我们做这个《流淌的江河博物馆》清流讲堂,它是自然与人文两股清流相汇合流,我们用讲堂的形式,在人文遗产与自然遗产渊博的合流中取一瓢饮。


《窄巷回眸》— 窄巷子雕塑图像取自陈锦摄影作品

在演讲开始之前,我特别嘱咐会务组将这张海报图片展示出来。

这张海报上的作品《窄巷回眸》,在宽窄巷子旁边的井巷子里,这里有一面长400米的砖历史文化墙,是用目前考古出来的成都城市发展史上各个时期的砖彻成的墙,从史前宝墩遗址到秦汉、唐宋明清、近现代各个时期的砖都集合在这片墙上。

南宁古街砖,发现于成都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核心区


民国砖

所以在2020年宽窄巷子被评为全国首批五个示范步行街之一的揭牌仪式上我说过,宽窄巷子成为著名步行街的最特别之处,是它拥有成都这座城市真正的历史底气,把真实完整的历史砌在一段墙上,放在市井空间里。

再看《宽窄回眸》这件作品,这是成都人陈锦在1998年拍摄于窄巷子的一张摄影作品,一位在城市街巷中吆喝叫卖的普通小贩,可能是城郊农民,我把这张摄影作品从二维变成二维半,做了一些浮雕效果。它就展示在砖历史文化墙旁边,现在每年有几百万人在它面前合影,已经成为井巷子的一个打卡代表。

英雄有名有姓,但普通人无名,追寻一个无名氏的普通人,一个流动小贩,一个农民,给一个真实的普通人立传,这在公共艺术史上是特别而且少见的,所以虽然我们的城市有很多公共艺术作品,但这件作品可以算是公共艺术为普通人做的纪念碑。




—  01  —
6龄童艺术家的个人创意时期

《月亮的女儿》—西昌市政府内


这个作品的创作时间是1983年到1984年。

西昌是原子城,当时在城市雕塑创作上面还普遍是硬朗英雄式的歌颂,西昌市想在政府大院内设置一座雕塑,得到的建议大多都是做一个拿着原子能奔向四个现代化的造型。我设计了这个优美、浪漫的题材,一位彝族牧羊女弹着月琴,很轻盈地立在这个羊头上,这在当时的城市雕塑里是一个叛逆式的作品。

后来被采用了,这件雕塑现在还在西昌市政府大院内,传播效果很好,已经发展成西昌的一个商标性的标识。



《千均一箭》— 瑞士国际奥委会博物馆


这是一个单点支撑的雕塑,在当时很少见。

1985年时,中国要举办一个体育美术展,征集作品。我有100块钱的创作费来做一个作品,100块是我当时两个月的工资了,于是我想了一个最节省的办法,花了三四十块钱做成这个雕塑,只有一个支点,一横一竖一个支点,很空灵,艺术的造型美、体育的力量和平衡美结合得很好。

后来去中国美术馆参展时,萨马兰奇来展览现场参观,他在这件作品面前站了有5分钟没说话,马上就有人出来跟我说你要获奖了,没想到后来获了特等奖。

其实我是奔着得奖去的,我6岁开始画画,是6龄童艺术家,到了创作这件作品的那个年龄,39岁,觉得自己到了获奖的年龄。首先这种一个支点的作品很少见,我设计稿子时,第一稿出来自己都震惊了,怎么想得出这种……,当然因为前期准备充分,也如愿以偿了。所以说,艺术上的成功都是为有准备的艺术家准备的。

这件作品后来在瑞士国际奥委会博物馆永久陈列,它奠定了我作为雕塑艺术家的独立身份。


《秋声》 — 府河音乐广场


我不是四川美院的本科毕业,上的是一年进修班。老师在上人体雕塑课时经常用头长来作为雕塑比例标准,身体上半部分是几个头长,下半部分是几个头长,我听到很头疼。后来我就抛开头长标准,做了这件只有一个头长的作品,没有参照,不用讲头身比例。包括手千均一箭,也是一个头长的作品。这个创作形式很讨巧,像诗一样,很优美空灵,96年这件作品拍卖了24万人民币。



—  02  —

进入公共艺术创作领域


《千均一箭》、《秋声》这些作品虽然外界获奖很多,但我当时的作品形式还属于小型个人创意作品。我开始介入大型的城市艺术创作是1989年之后,从在德阳创作这个德阳艺术墙开始。

对于城市公共艺术,我是有准备的,我是六龄童艺术家的嘛,在建筑、艺术、雕塑、绘画、历史各个方向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积累很多,我这种情况综合的能量是很强的,所以当时德阳这堵墙出现的时候,认为是可以用一下这个能量了。


《智慧之光》— 德阳艺术墙


这个墙是德阳市区内的一座档土长墙,当时我正好获了几个奖,有了雕塑艺术家的独立身份,可以对市政建设中城市艺术创作方面发出一点声音。德阳是做重工业的城市,但是我们人类是会从传统中寻找智慧、在智慧中奔向自然的生命,所以我们就做了这面“德阳艺术墙”。

这个作品叫《智慧之光》,当时有文化评论说这是让建筑、浮雕、绘画综合到一个作品里面,创造了城市雕塑的新形式。后来,“德阳艺术墙”获得建设部和文化部的双奖,被称为德阳艺术家现象,很多人专门到墙下来拍照,用现在的话术,是很著名的“网红”墙。

这件作品之后,我就获得了城市公共艺术家的身份。

德阳艺术墙之后,我们在深圳南山图书馆也做了一件同类的作品,叫《智慧之门》。

《智慧之门》泥稿 — 深圳南山图书馆

在成都,我们开始做“消失的建筑”。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传统建筑的消失速度很快。同时消失的还有建筑的构造方式、表现形式、材料制作方式这些,我们就想办法用公共艺术的形式,让这些老建筑的智慧在城市的某个地方展示出来。


都市村落-《思源图》 — 顺兴老茶馆

这是我们做的“都市村落”系列里面的《思源图》,是在二维和三维之间找层次的办法,这个作品在顺兴老茶馆里面,以前川西老街就是这个样子。

都市村落 -《万户千门》— 皇城老妈火锅店


“皇城老妈”是家火锅店,很著名的。老板很有情怀,我提出“千杯万盏”、“千言万语”、“千门万户”这三个构思概念,老板马上就说好,决定委托我来做,就是我们现在在皇城老妈看到的这三面墙。

“万户千门”在进大门后的室内,被看到的机会就要多一些。但是它侧面的这个墙大家不太看得到,比较隐蔽,每一扇窗户里都有故事,它们现在是静默的呈现。

这两处作品是上世纪90年代做出来的,影响比较大,当时国家歌剧院建成之后,需要做内部装饰,总设计师安德努想在歌剧院内设计一些中国民族文化元素,就有人建议他来皇城老妈看看,他来看了四个小时,火锅没吃,看完走了。后来国家歌剧院里面确实出现了传统窗棂的概念设计,不知道是不是受这个影响。还有贝律铭的儿子,同样也是大建筑师的贝建中,也专门来成都去顺兴老茶馆看过。

顺兴老茶馆和皇城老妈,因为它们自己本身是传统行业的老店,风格中自带历史的沉淀,合作起来就很顺畅。

下面这件作品不一样,这是用大型现代建筑做底座。

《天机》— 成都现代艺术馆


《天机》,这个一开始是在成都新会展中心,16米高的空间。

新会展中心的人流很大,我们做这个作品和它所需要的空间正好契合,这是很难得的事情,在上世纪90年代,即使五星级酒店也不可能有16米高的挑高空间,空间没那么高,这个作品就出不来。

新会展中心的邓鸿就说,这个新会展中心就是这件作品的基座,花了几千万修的基座,这是遇到了的事情,你遇上我,我遇上你,这个空间遇上这个作品,都那么合适,我一听有道理啊。

这是一个伟大的空间接纳了一件伟大的作品,相互成就,也是我们艺术家跟企业家之间相互成就。


《璇玑》,《天机》的姊妹篇

《璇玑》,东晋的苏惠是一个才女,19岁已经写了千多首诗,她的《苏氏蕙若兰锦织回文璇玑图》副文长二十九乘二十九共八百四十一字的回文璇玑诗,我们参照《璇玑图》上描述,设计出这个作品。


《春江花月》—耍都


《春江花月》,这个作品是受日本建筑师安腾忠雄的影响,但是安腾忠雄是在藏羌传统建筑中得到灵感,所以认真看这件作品的话,会认得出它的源起是来自于藏羌的门窗构建,这些细节都是藏羌建筑风格的。

《栋梁》—四川大学图书馆

—  03  —
概念与观念

《喜怒哀乐》

这是对我个人意义重大的代表作,是我的自画像,是我自身的面容,是我灵魂的四种面具。

我用四种材料来做了这四个面具,古铜钱、老麻将、私印章、木活字,这是把各种单体的文物合在这个雕塑作品里了,单体的文物是可能被丢弃掉的,但合在这个作品里面就成了永恒,就不会被丢弃不会消失了。
这套作品现在收藏在博物馆而不是在室外公共空间里,美术馆或艺术馆之类,它里面有文物的概念。

《维纳斯》

今天展出的作品里还有一个观念型作品,这是维纳斯。

当时有一个观念艺术家来成都,想以大熊猫为题材做一件作品,我就把大熊猫的粪便涂在维纳斯的身上。我们了解西方是通过维纳斯,西方了解中国是通过大熊猫,把西方的文化遗产跟中国的自然遗产综合在一件作品上,就是这件涂满熊猫屎的维纳斯。

这件作品当时在一个慈善义卖拍卖会上拍出30万元的价格,拍卖款用来在河南修了个养老院,后来这个作品被媒体评论为:有史以来最贵的一跎,有史以来最贵的一“耙”



—  04  —

大型公共艺术


《子母阙》— 成都烈士陵园


成都烈士陵园里面的景观艺术前后做了十年。

成都烈士陵园没有采用传统陵园的表现形貌,做成肃穆沉重的主题,而是相对明快的。我们想让历史的英魂都住在天上的花园里,所以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大花园。

有人评价说,成都烈士陵园能达到国家级陵园标准,就是因为这里面的景观艺术。

现在平时经常有很多青年就在里面玩,意识不到这里是一个烈士陵园。


《中国壮士》

总策划:樊建川
项目总负责:谭云 朱成
抗日战争史学家:刘述礼 何理 荣维木 张承钧 罗焕章 马仲廉 李蓉 王汝丰 李良志 李树泉
策划组:樊建川 朱成 谭云 高明潞 张颖川 邓贤 李占洋
造型负责:谭云
景观:刘家琨
主要创作者:谭云 朱成 邓乐 李树 刘春尧 沈允庆 闫城 李冰 何磊 郭岗 袁成龙 张绍蓁 吴兵先
学术支持:陈默 孙振华


对于四川雕塑家来说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作品,纪念抗日战争英雄壮士的,建川博物馆内的《中国壮士》。

做这个雕塑之前,我们有很多思考方向。

在腾冲说起腾冲的国殇园里密密麻麻的英魂碑,美学家高铭路特别提到这个美学思想,作家邓贤说那不就成了兵马俑了,当时樊建川和我一下子就想到、就提出做兵马俑,这个阵势就是兵马俑的阵势。当然最重要的,要有名有姓,不像概念中的纪念碑是无名无姓的,这里200壮士都是有真人实名,巴蜀,自古以来他就是人。

从来没有一个纪念碑能以真人形象和真实姓名出现,而且超越政党,超越民族,在建川博物馆的抗战纪念碑里面第一次出现了。

日本广播新闻台NHK当时来看了雕塑泥塑制作现场,是非常受刺激,很佩服中国艺术家不再像以前那样做“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雕塑了,这是完全的突破,他们很被折服。

建川博物馆作为一个民间公共艺术博物馆,突破了很多,在近现代博物馆里面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我们总是称樊建川为近现代博物馆之父。

城市雕塑到社会雕塑到艺术雕塑,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但《中国壮士》是公共艺术的里程碑,我有幸作为参与者,跟四川很多的雕塑家们一起完成这个作品,很荣幸。

下面还有这种民俗公共艺术、街头的博物馆。

《窄苍水凼凼》—井巷子

1988年陈锦拍摄于窄巷子,被2.5维雕塑化


我们宽窄巷子里的400米砖历史文化墙,当时文旅很有魄力,交出这400米来做文化墙,让我们一起来做这个设计,宽窄巷子是什么位置?400米可以做出多少商铺?但我们把它做成了历史文化展示墙。

这面墙让井巷子成为中国唯一一个拥有可读的墙建筑的公共艺术街,扁平的建筑展示几千年历史的砖,立体的历史。

这种展示,基本等同一个博物馆。


《城墙背夫》 — 都江堰.中国百年民俗图像博物馆 
摄影:尼斯特.亨利.威尔逊 (英国)1910年拍摄 

《老南桥》— 都江堰.中国百年民俗图像博物馆
摄影:西德尼.戴维.甘博 1917年拍摄《灌口普济桥》
路德.劳爱德 1911年拍摄《威州至灌口一带羌民》

都江堰的百年民俗图像博物馆,这些雕塑就在都江堰的古街西街上,是开放的。

这是找了很多上个世纪的历史影像资料,包括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美国学者路得·那爱德、美国探险家W·盖洛以及人文摄影家庄学本、孙明经等,他们留下的历史影像资料,我们将摄影图像处理成二维半的形式。

二维半不是数字上的2.5维,是一个哲学概念、时空概念。

这些被拍摄的人,以前没有见过相机,都是睁着大眼睛盯着这个相机和拿相机的人,在我做这些作品的时候,他们也盯着在看照片的我。

太真实了,这么被历史的眼神注视着。

这些历史资料照片,我们把它放在现在的仿古城里面,仿古城就有了历史气息,都江堰的民俗博物馆墙,是用特殊的语言(雕塑)表现出这种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一瞬间,而且历史不是遥远的,不是虚无的,在都江堰的古城,在一片现代的彩色里面,突然偶遇一个在同一地点的黑白的历史瞬间,它出现在一个公共空间里了,突破了有墙博物馆的概念,你可以触摸到它,发现历史是可以触摸可以偶遇的,这样就完成了现在与历史的链接。

无墙,以市井为展台,它算是开创了博物馆形态的一个前沿。


—  05  —

朱成石刻艺术(私人)博物馆


朱成石刻艺术(私人)博物馆内

我是公共艺术家,也是一个收藏家,有一家应该说是中国最重要的民间石刻、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 ——成都朱成石刻艺术(私立)博物馆,还在筹建一座中国图像建筑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的人来我的石刻博物馆参观时,发现大量他们忽略了的石刻收藏都在我这里,后来国博也开始一些这方面的收藏。


朱成石刻艺术(私人)博物馆藏品

巴蜀地下石刻太丰富,人们的最终追求,是“得其所”,地下属于另一个世界范畴,是我们说的“彼岸”。是即使在另一个世界,人们也要住在房子里,有安身立命之处,所以“得其所”仍然是建筑来表达。这种建筑,从汉代到唐宋明清,这些残存的画像建筑石刻,我都有大量收藏,有几万件藏品了。

当然现在我这个博物馆的建筑是有点风雨飘摇的,很拥挤。王澍(著名建筑学家、建筑设计师,2012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斯蒂文.霍尔……很多名人来参观过,直接表达敬意。

有机会我们还是会对外开放,现在还没这个条件来开放。

部分图像建筑收藏集合
在有生之年我还想要做一个中国的图像建筑博物馆,包括有古代馆、现代馆和未来馆。我呢,已经收集了有几万张建筑图像,从古代到现代,包括甲骨文里面的史前建筑图像,包括鲁杰的营造法式古建筑和季富政的乡土建筑图像,包括上世纪路得·那爱德拍摄的近代从长江沿岸一直到成都、到松茂古道的历史影像图片里面的各种各样的建筑图像,很多。
我出生于1946年,有生之年还是想把收藏的这些集大成的公共艺术作品呈现出来,面呈给大家。

谢谢大家!


— 朱成个人艺术作品展览 —

《拈花》


佛祖拈花,是比较现代的作品。

是佛祖的手印,花穿过掌心,如此有疼痛,但是仍然保持着优雅的姿势,现代艺术可以把这种疼痛的感受表现出来。


《天际》

曾经沿海很多地方想做最大的佛像,后来也有地方塑出高百米的佛像,我呢就用一个虚空间的理念来做,一个佛手20米,佛头就置身于他的指尖,想象如果一只手高20米,佛身又会有多高呢?

《天姿》
手是观音的手,指尖是维纳斯——西方美神的头像,我因为做千手观音,做了很多手,但现代艺术并不是复古传统写实,把东方神的姿态美与西方的面容美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天姿,天之姿,国之色。

《驰》


这是一个蚕神的传说。

传说一个女子的父亲突然消失了,她发出一个誓言,谁能帮她找回父亲她就嫁给谁,三天后马驮着父亲回来了,她依约嫁给了马,父亲很不高兴,就把马杀了,剥了皮,结果这个马皮跳起来裹住了女子,成为一个蛹。蜀地产丝,有很多蚕神的传说,这个是其中一个吧。


— END —

清流讲堂第⑥讲预告


2020年8月,暴雨“车轮战”袭川

“天府之国”变“天府泽国”

9月20日清流讲堂第⑥讲

特邀清流智库专家学者

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第宝锋教授

《成都河流故事》主编

华桦老师

从科技、人文、地质多重角度分析与交流

现代“洪水”态度

 


*
清流讲堂“清流讲堂”是由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发起,“清流伙伴”网络成员共同呈现的知识课程类传播活动。旨在链接“清流智库”专家学者与社会公众,以“人类与河流”的关系思辨为切入,建立体系化的自然人文科普知识课程并结合线上线下体验环节,面向关注环境、文明与未来发展的人们提供讲座+活动+培训等多种参与方式,开拓视野、训练思维、增长见识并付诸关注人与环境的行动。




*
“清流讲堂”团队顾     问:华桦      策     划:孙吉      执     行:Mingming宣推团队:莺时 娅君 沈贤  雅雯 天韵      




 相关阅读 


朱成的公共艺术与流淌的江河博物馆 — 岷江 | 清流讲堂第5讲

岷江流域为什么被称为“流淌的江河博物馆” | 著名雕塑艺术家朱成讲述

城市自然系青年VS乡村绿色系青年 | 清流讲堂 第④讲笔记

青年启蒙说:时代绿色主义 | 招募 清流讲堂第④讲

清流讲堂第③讲 整理笔记(上) | 地图与成都千年城史 

清流讲堂第③讲 招募 |曹江、卢泽明:从地图和诗歌中读成都

“清流讲堂”首讲回顾|范晓、华桦:环世界屋脊最耀眼的平原

清流讲堂首讲 | 范晓、华桦:从世界屋脊到成都平原

清流讲堂第②讲 | 三晋与嘉绒、华桦:天府之水雪山来



*
“清流伙伴”




2020年

最具知识性与参与性的

“清流讲堂”正在进行


加入我们成为“清流伙伴”: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iTibet社群  

共享自然

在河处

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博物专委会

麓湖·A4美术馆

本心书院

崇州璞莲山庄

成都市科技新闻学会

自然之友成都小组








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扫码成为长江清流月捐人

跟我们一道化身岷江守护者为中国在上游把水守住!


Scan the QR code to donate to CURA. Join us by becoming a Min River Protecto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