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白:我曾为梦想仗剑走天涯

张中信 四川文学网 2021-03-16

    



长安不见使人愁


——仗剑去国歌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

                                   (一)                               

李白出巴蜀,激情满怀。他的目标一开始便十分明白,就是要奔官场而去。他渴望做官!做一个匡扶世事、治国安邦的达官!


他也有自己的设想:像司马相如那样能够很快被朝廷赏识,一步登天。他不屑科举考试,一生只参加过一次乡试,却名落孙山。他知道参加科考,从乡试到殿试,没有20几年的工夫做不了。即使考中了,还得一步一个台阶往上爬,他可受不了这样漫长而痛苦的折磨。


他期盼能受到“贵人”的赏识,走出一条“以诗取仕”的路子。于是,他决定“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漫游的第一站,选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在那里,李白凭吊古迹,登临章台。战国时期,这座豪华宫殿堪称天下第一,是那个时代权力和富贵的象征。楚人为修建它,足足耗费了两百多年时间。意气风发的李白在此想入非非,觉得自己拥有一步登天的气魄,前程就像站在章台之上极目四望一样,充满希望。


江陵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所在地,也是三国时代蜀汉重镇,古迹众多,繁华不亚于成都。这天,李白在江陵偶遇游历蜀中时结交的道友元丹丘。“他乡遇故知”已令人万分高兴,而元丹丘又告诉李白一个好消息:道教大师司马承祯要去游南岳衡山,此时正路过江陵。李白闻言大喜。



司马承祯的大名,在当世如雷贯耳。大唐王朝建立以后,为了巩固政权,追认老子李耳为李家的祖先。唐高宗时期,还给老子加了个封号,叫“太上玄元皇帝”。朝廷还把当时三种最主要的思想流派排了个序,我们现在一般说儒、释、道,而在唐朝则反了过来,成了道、释、儒,道家的地位最高。在唐代,道教界和政坛一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即李白游历蜀中的那一年,唐玄宗亲受法箓,取得了道士资格。当时为这位盛世天子授箓的,正是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可不是一般的道士,他是南梁道教祖师陶弘景的第十四代传人。


陶弘景创立的道教门派叫上清派茅山宗,我们现在还常常把道士说成“茅山道士”,就是因为这一宗在道教史上影响巨大。陶弘景在政坛也颇有影响,梁武帝每有疑难之事,常常找他咨询,因而陶弘景又有“山中宰相”的称誉。


茅山宗在唐朝颇受重视,作为茅山宗的掌门,司马承祯的身份相当于“国师”,他和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这三朝皇帝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司马承祯还有一个同门师弟叫吴筠,也是当时海内闻名的道教大师。司马承祯弟子众多,其中有一位女弟子道号叫持盈法师。持盈法师不是别人,正是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玉真公主虽是金枝玉叶,却也热衷于道教,出家做了道士。


司马承祯的再传弟子中有一位叫胡紫阳,道号“紫阳真人”。元丹丘就是这位紫阳真人的弟子。之所以列出这样一些关系来,是因为李白后来和吴筠、玉真公主、胡紫阳都有很深的道缘,和元丹丘更是一生的至交。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秋天,在元丹丘的引荐下,李白拜访了司马承祯。李白后来之所以能为众多道教中人所看重,和这次会晤不无关系。司马承祯既是“国师”级别的人物,到哪儿都备受关注。自来到江陵,他的下榻处便贵客不断,其中有来问长生之道的,有来求黄白之术的,也有来附庸风雅的,年逾古稀的司马承祯不胜其烦。而当李白神采奕奕地站在他面前时,司马承祯顿有清风拂面之感,不由得脱口赞道:“君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司马承祯和李白只说上这一句话,足矣!


李白向来以修道寻仙为乐事,如今见一代宗师司马承祯鹤发童颜,飘飘若仙,顿时仰慕不已。刚一见面,又得到对方如此高的评价,令他不免有些飘飘然了。


李白早年读《庄子·逍遥游》,就自比为翱翔于九天之上的大鹏,今天他这只大鹏终于遇到了《神异经》中脚踩天地中枢的希有鸟,因而兴奋得夜不能寐,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一篇《大鹏遇希有鸟赋》。


大鹏一旦飞翔起来,则“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喷气则六合生云,洒羽则千里飞雪”。神话人物任公子曾钓过一条大鱼供全国人享用一年,见了大鹏也只能扔了钓竿;神箭手后羿曾一连射落九个太阳,见了大鹏也不敢弯弓。开天辟地的盘古打开天门,眼睛都看直了,日神羲和倚着扶桑,一边看一边赞叹;至于巨鳌、长鲸之类,更是逃之夭夭,连看都不敢看了。


李白在赋中狠狠地嘲讽了黄鹄、玄凤、精卫、天鸡、斥鹖等鸟类一通,认为只有希有鸟才是大鹏之类。希有鸟一出场,先夸了大鹏一句“伟哉鹏乎,此之乐也。”然后介绍自己:“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它邀请大鹏一起作周天之游:“我呼尔游,尔同我翔。”大鹏接受了希有鸟的邀请,“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在结尾处,李白写道:“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鹖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他喜欢自比大鹏,小小的人间似乎经不起他振翅一飞。李白的这篇赋,无论是从行文风格还是精神气质,都可以看出庄子、屈原对他的影响。


《大鹏遇希有鸟赋》流传世间后,举世称奇,但李白后来却认为它“未穷宏达之旨”,弃之如敝履。直到有一天读《晋书》,读到阮宣子的《大鹏赞》,大大地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心目中的大鹏形象被玷污了,于是又将《大鹏遇希有鸟赋》加以润色,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鹏赋》。


这次会晤,司马承祯还给李白指点了一条“终南捷径”,向道教靠拢,走曲线求仕的道路。他的点化影响了李白的一生。而李白自从得到司马承祯点化,种种行为举止,都自然而然地往“仙风道骨”这个方向靠拢。有这样的高人夸赞,年轻的李白,就是想不窜红也不行啊!


李白继续在楚地漫游,从赤壁古战场到巴陵岳阳楼,从洞庭浩淼水到楚天万里云,觉得自己眼界大开。漫游黄鹤楼时,本想当场赋诗,却忽然发现前辈诗人崔颢题写的《黄鹤楼》。在中国文学史上,崔颢的诗名肯定无法与李白媲美,然他的那首《黄鹤楼》的确气势磅礴,雄浑深沉,诸多唐诗选本都将其排在七律卷首或压卷。狂放的李白也不得不点头称赞,感叹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诗名大振,成为一代宗师后,黄鹤楼也因此而出尽风头,跻身全国四大名楼之首,历千百年声名不衰。


在黄鹤楼居然无法赋诗,李白内心是极不服气的。后来他漫游金陵时,终于写下名篇《游金陵凤凰台》,总算了却心中夙愿。但这首诗作的锋芒,却依然无法掩盖《黄鹤楼》。



就这样散散淡淡的悠游,李白不经意就来到了庐山。当时的庐山绝对没有现在的名气和人气,李白却如鱼得水,意气风发地攀登,喜不自禁地寻觅。当他看见那一落千丈的山涧瀑布时,再也忍不住冲动的诗情,挥笔写下了《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年后,李白游过会稽山,过乌江,抵达六朝古都金陵,未作更多逗留,飘然奔繁华都市扬州而去。在扬州,李白盘桓了很长时间,结交了许多江湖朋友,有游侠,有诗人,有道士,也有隐者。一时间,大江南北的游子都围着他打转。李白俨然已成“龙头”老大。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身上有的是银子,可以随时买单,可以挥金如土,可以让兄弟们一醉方休。岂料,这些哥们都是靠不住的,当“老大”突然病倒了,便再也看不见兄弟的身影。


李白在客栈里度日如年,窗外冷月高挂,店内形单影只。他离开巴山蜀水已经好些年了,除了向家中索要银子时想到过父母兄妹,平素连一封像样的家书也很少写。而今,在这千里之外的客栈,孤独地坐在院落里,他忽然思念起远在天府巴蜀的亲人来,饱含热泪吟出让人耳熟能详的思乡名篇《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输入文字




作者简介

张中信,字峰源,号秦巴浪子,四川通江人,经济学研究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成都市青羊区文联副主席、《琴台文艺》执行主编。曾荣获“全国优秀读书家庭”“四川省优秀青年”称号。出版《风流板板桥》《匪妻》《失语的村庄》《哦,野茶灞那些事儿》等著作27部;散文集《野茶灞时光》《神韵巴中》分获第七届四川文学奖,第三届四川散文奖。

往期精彩回顾

《成都书》: 一本梳理三千年成都文脉的诗意力作 ——张中信历史文化散文集《成都书》出版发行

读字典、读辞典?读《管锥编》?著名辞赋家何开四老师在青羊文艺讲堂分享读书及写作辞赋心得

原野  || 《脱缰》——石室中学文学社00后社长诗歌欣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