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代城市需要怎样的停车场?在水泥地上画框的时代该翻篇了!

昨山 城市设计 2023-02-06


停车场——城市交通起点和终点。


据公安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3.02亿辆,比2020年增加198万辆。全国有79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其中北京、成都、重庆超过500万辆。


事实上,无论城市规模大小,我们都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堵车和停车难带来的困扰。当稀缺的城市土地资源遇上激增的汽车数量,场地偏、车位少、找车难、费用贵成为都市人停车时要面对的常见状况。


当拥堵和停车难成为城市发展最普遍的问题,如何处理好人、车、地的关系,就成为每个城市要面对的重要议题。 / 图源网络


在这种长期供不应求的现实中,停车场似乎都是以功能至上的形象而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而美感的缺位几乎成为人们对停车场的一种共同妥协或默许,毕竟在“好看”和“有车位”之间,许多人都会选后者。


于是,把大楼地下室尽可能多地画上停车位、盖栋方方正正的停车楼,平整一块场地后铺上透水砖、植草砖,或者直接在水泥/沥青地上画线,这些画面成为人们关于停车场最熟悉的记忆。


城市中常见的露天地面停车场 / 图源网络


但这种场景显然已越来越不适应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城市更新、土地变少,停车场的规划很难再随心所欲地圈地划线。另一方面,人们对城市形象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城市空间的视觉美感已经不再是“形式主义”或“面子工程”了,而是功能与审美的结合,对提升城市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


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停车场作为市政建设和商住配套的基础设施,已不只是传统的单一功能建筑,它们也更多地参与到空间与环境的整体营造中,成为空间视觉美感和功能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城市需要怎样的停车场?从国内外的丰富实践中,我们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停车场可以不用太显眼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停车场作为一种较大体量、功能单一的建筑,在与其从属的建筑、环境的结合中,难免会给人一种疏离感。人们也不太会去在意停车场与所处的微观场地,甚至宏观的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停车场越来越密切地与人们的生活产生联系,停车场与所在场地环境的互动情况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停车体验,以及城市局部的交通状态。


于是在一些城市选择让停车场融入所在的场地环境,消隐掉停车场的符号形象,把整个场地作为一个景观综合体来打造。停车场也因此成为生活中舒适且日常的一种存在。


以人为本、尊重场地环境,是这种设计理念的核心思想。


荷兰海卡特韦克滨海地下车库鸟瞰 / 摄影©Luuk Kramer


位于荷兰海滨城镇卡特韦克的这座沙丘下的停车场就是与场地环境和谐相融的优秀实践。这座地下车库是该市防洪改造工程的一部分,更击败了众多大师作品,获得2016年荷兰建筑界最高荣誉(荷兰皇家建筑师学会年度最佳建筑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这座地下停车场拥有663个停车位,在面向沿海公路的一侧设置了两个形如隧道的车辆出入口,各有三个车道。面向海滩、紧靠人行道的一侧,则设计了5个行人出入口。这样的设计让公路和海滩通过地下空间相连,游玩的人停车后便可直接到达海边,无需再像原来那样穿过整片防洪大坝。摄影©Luuk Kramer


这些海滨沙丘其实是拦海大坝表面的人造景观。荷兰作为有名的低地之国,时常面临着海水倒灌的风险,伴随临海防洪工程建设起来的拦海大坝便成为荷兰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设计团队对沙丘的顶部进行了绿化,还铺设了步道和骑行道,把原本缺乏美感的防洪堤坝变成了带地下车库的滨海休闲公园。摄影©Onsite Photography


把占用大量空间的停车场嵌入堤坝这种大型工程下面,将公共基础设施与滨海景观相结合,既能够高效利用大坝内部闲置的挑高空间,也提升了市民的滨海休闲娱乐体验。


在另一个城市更新案例中,比利时梅赫伦市Hendrik Speecqvest公园改造项目也以“地上公园+地下车库”的形式完成了“以人为本、尊重场地环境”的实践,停车场以微介入的方式为城市提供了公共服务,同时与城市绿化景观和休闲空间紧密结合,营造出宜人城市公共空间尺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Hendrik Speecqvest公园位于两条城市道路之间,在改造中,公园下方的部分场地被规划为两层的地下公共停车场。城市道路以分流车道的形式与停车场出入口相连,公园内规划了大量的植被和步道,并通过人行横道连接城市街区。图©OMGEVING


以人为本、尊重场地环境的停车场设计也并非都是“地下停车场+地上公园”的组合。在常见的室外地面停车场设计中,“生态停车场”的概念常被提及,自然景观和停车位的结合,是让停车场以较小影响程度融入环境的常用方式,其中更隐藏着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理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生态停车既有美化环境的景观功能,又具备降低地表雨水径流、改善场地微气候的生态功能。这类停车场在设计时常使用渗透性路面铺装、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区和渗透沟等材料或设施,以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利用,并有效避免场地积水。图源网络



停车场+

适当增加功能,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在土地资源极其珍贵的现代城市中心区,不少城市的停车场设计也体现着资源高效利用的智慧——不再局限于将停车场定义为一座单一功能的专用建筑。


寻常的地下车库便是多功能停车场的一种简单实践:停车场、设备间(如电梯、消防、管线)、甚至货仓都被整合其中。另一种常见的综合停车场则与租车网点结合,多见于城市交通枢纽和热门商圈的地下车库,为人们(尤其是差旅人士)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服务。


在更多的实践中,停车、消费与休闲娱乐场景被整合到停车场的设计中,让作为附属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停车场也能成为城市多元生活实现的一个重要节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杭州钱投海达停车楼拥有一个中庭空间,配合镂空的立面设计,为停车楼单调、封闭的空间带来了活力和亲切感。底部的架空设计创造出一个开放的空间,并作为城市公共空问的延续,布置了为停车者和周边居民提供社会服务与便民功能的空间类型,如共享单车存取点、电动汽车租赁点。图©赵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阿姆斯特丹东南区的一座废弃停车场被改造为一个集停车+餐饮于一体的“美食世界”,让老旧停车场在城市更新的实践中焕然一新。摄影©Luuk Kramer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徐家汇T20大厦将停车楼、办公楼、商业和文化等空间结合在一起,再用人行天桥把建筑延伸到繁忙的路口上方,与城市核心街区的街道相连,激活城市环境的同时营造出漂浮建筑的视觉奇观。停车楼的绿化还使建筑看起来郁郁葱葱,犹如都市里的“空中花园”。摄影©Luc Boegly


“P+R”的形式也是“停车场+”的一种实践。P代表Park,即停车;R则是Ride,意为换乘。早上开车到停车场,再无缝换乘地铁或公交车到达工作单位,下班后经由公共交通系统返回停车场,取车回家。这种具备“停车换乘”功能的停车场概念早在1927年就被宾夕法尼亚大学的Austin MacDonald提出,在他看来:“这种安排可以使驾驶者浪费时间最少、舒适度最高,同时可以减少交通拥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荷兰Zutphen一座乡镇火车站旁的这座P+R停车场拥有375个汽车停车位和600多个自行车停车位。摄影©Harry Noback,Bart van Hoek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位于法国南特东南部布格奈镇的这栋建筑也是一座具备P+R功能的停车场。这座建筑由一个停车场和一个公交-有轨电车联运站组成,二者之间由一个顶棚连接。停车场部分共四层,可为782辆汽车、20辆摩托车和50辆自行车提供停车服务。此外,这栋建筑还为停车场管理人员和公交车司机提供了办公场地。摄影©Aitor Ortiz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荷兰乌得勒支市的这座P+R停车场是该市最大的停车场,乌得勒支大学校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这栋10层的建筑为校内人员提供1500个汽车停车位,也为社会公众提供了500个车位。底层设有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站、自行车停放处和商业空间。大楼的一处外立面还设计了一个攀岩墙。这栋多功能的停车楼综合体是“停车场+”概念的生动实践。摄影©Ronald Tilleman


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也逐渐规划建设了一批P+R停车场,为市民的日常通勤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独立的P+R停车场之外,把停车换乘的功能整合到TOD项目中的做法,也成为不少城市的新实践。


*TOD全称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


建设中的成都锦城广场综合换乘服务中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交通换乘项目之一,也是成都最大的P+R停车场。这座建筑东邻红星路南延线,南侧临绕城高速与桂溪公园连通,西侧为环球中心,北侧连通大魔方演艺中心,总建筑面积约22.5万平米,拥有1460个停车位。它可以满足地铁、公交、私家车、自行车等多种交通工具的转换需求,还整合了城市政府服务分中心、城市候机厅、商业综合体(含成都SKP项目)等功能。/ 效果图来自网络



创意,造就城市新地标

用想象力把停车场变为城市的风景线


现代城市不乏洋溢着设计师奇思妙想的创意建筑,以充满想象力的设计将停车场打造为城市中的风景线,是建筑之美对城市形象提升的实践,也是现代城市对于多元化的停车场设计的需要。


实际上许多“停车场+”的设计就很有城市地标的气质,毕竟大体量和复杂功能的建筑先天就自带地标气质。但也有一些锦上添花式的相对小尺度的设计,成就了停车场作为建筑景观的美学升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White Arkitekter和Henning Larsen Architects在瑞典皮特奥市设计了一座附带大型坡道的停车楼。五层的停车空间提供了228个车位,楼旁的坡道在夏天可以用作露天剧场,冬季则摇身一变成为滑雪道。这座建筑也因此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处地标和网红景点。摄影©Åke Eson Lindman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哥本哈根这座大型停车楼的屋顶被设计为一个游乐园,让单调、枯燥的停车建筑变得有趣起来。两个巨大的楼梯穿透立面上种植盒的网格系统,一直连延到屋顶,与砖红色的外立面一同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这座停车楼成为不折不扣的城市地标。摄影©Rasmus Hjortshøj


当然,还有一种更直接的方式——不在多功能上做文章,专注于停车楼的空间结构与立面设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新西兰奥克兰港的新停车楼不仅仅是一个交通设施,设计师用长达110米的数字灯光幕墙环绕了建筑的的西侧和南侧立面,让这座现代化的停车场具备了奥克兰大型当代艺术展览场地的功能。 摄影©Simon Devitt


迈阿密博一座博物馆的停车楼位于迈阿密设计园区,这是一个致力于创新艺术、设计和建筑的社区。建筑的立面由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合力完成,这些艺术家在不清楚彼此设计内容的情况下完成了创作,最终这些作品被融合、拼接在一起,让停车场的整体视觉呈现出多元素融合和随机性趣味的艺术感。/ 摄影©Imagen Subliminal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阿姆斯特丹RAI会展中心的停车楼被设计为两个螺旋造型的混凝土塔楼。两个突出的螺旋形态塔楼空间盘旋上升:其中一个供汽车向上驶入停车场,另一个供汽车向下驶离停车场,分离的动线让停车变得高效快速。大楼的首层平面除了停车,还能作为一个灵活的空间供会展使用。 摄影©Jannes Linders



自行车往哪儿停?

有车一族,不只是有汽车一族


当堵车成为现代城市的一种常态,不少人在日常通勤中更青睐自行车+公共交通的方式,城市建设也逐渐重视骑行者的出行需要,非机动车专用行车道成为许多城市的标配。


出行观念的转变和友好的骑行环境,加上共享单车的盛行,带来了自行车在城市中的回归,这种低碳绿色的出行方式与时下人们所追求的健康生活方式相辅相成,同时也让自行车停车场在许多国家和城市普及开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位于荷兰乌得勒支中央火车站片区的地下自行车停车场于2019年建成,这里可以同时停放12500辆自行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停车场。摄影©Petra Appelhof


但自行车停车场也并非简单地造一座建筑把自行车停进去那么简单,与城市的不同场景结合、在停车之外发挥更多功能,这种理念也同样适用于自行车停车场的设计。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有一座整合了自行车停车场功能的大型城市广场,广场地面起伏的结构创造出一个可以容纳至多2000辆自行车的地下停车空间,骑行与广场休闲两种生活方式在此实现有机结合。/ 摄影©Petra ARasmus Hjortshøj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瑞典Knutpunkten旅游中心南入口有一座建在地铁站口的自行车停车场,实现了自行车骑行与轨道交通的无缝对接。室内外共有450个自行车停车位,这座建筑还配套了打气筒、维修站和储物柜等设施。摄影©Felix Gerlach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这座停车场可容纳2100辆自行车,同时还拥有一间咖啡馆,这座建筑及其外部的广场一同构成了一处校园休闲活动的中心。摄影©Riccardo de Vecchi


如今,自行车停车场在欧洲已十分常见,国内的整体情况却似乎还停留在“露天停放点”“自行车停车棚”这样的发展阶段。


但事实上在共享单车的助力下,以自行车接驳地铁的通勤方式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常态。围绕地铁换乘枢纽规划更完备的自行车停放场所,既能改善骑行者们的出行质量,也能避免自行车乱停乱放,提升城市形象。


瑞典Uppsala中央车站旁有一座自行车停车楼,裸露的木结构框架与玻璃幕墙和黑色钢材相得益彰。停车场可容纳多达1200辆自行车,在轨道交通枢纽为骑行者提供了完备的停车换乘服务。/ 摄影©Felix Gerlach






导视系统

比没车位更难的,是停好了却找不到车


大量实践告诉我们:停车摸不清方向、取车找不到车位,一进去就让人晕头转向的停车场绝对是不合格的。


好的停车场,不只是车位数量和布局规划上的努力,还需要导视系统的配合。准确、规范、易读地传递方位与设施信息,是导视系统的基本任务。与业主或场地的形象气质相符、并充分考虑驾驶者实际需要的创意视觉呈现,则是对导视系统的更高要求。


在停车场的导视系统设计中,色彩发挥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上海大剧院地下车库 / 摄影©章勇


在上海大剧院地下车库设计的导视系统中,设计团队以大剧院原有VI及标识配色中的红色为主色彩,搭配水泥的灰色,在墙面和地面上分别以印刷和射灯的形式设置了和各种演出相关的环境装饰图形,让地下车库与大剧院的整体形象风格趋于统一,简洁又个性鲜明地实现了导视的功能,也使观众一进入地下车库就能感受到大剧院的文化氛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上海大剧院地下车库。摄影©章勇






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人对色彩的感知是最敏感的,因此停车场的视觉导视设计中常以大范围的色彩来传递停车分区和楼层信息。色彩与字体、图形符号在照明的配合下,为不同的地下车库营造出各具特色、又充满人性化考量的视觉呈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维也纳商业园占地16000平方米的P2停车场的导视系统也大量采用色彩传递信息。设计团队为停车场的六个楼层选定了六种主题颜色,并将图形符号、文字信息印刷在地面与停车场的墙面与柱子上,提供了直观、简明、美观的导视效果。摄影©Alexander Haiden,Michael Hochleitner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第二大区域性购物中心Westfield Chermside的停车楼导视系统同样以色彩标识分区。停车场内的支柱被涂成黑色,以突出作为标识的鲜艳色彩,为驾驶员提供了高效的导视服务。 图©Dotdash


设计Axel Peemoeller在2006年为墨尔本Eureka Tower设计的地下车库导视系统则创新地用“3D化的2D图像”来传达方位信息。


Eureka Tower地下车库的导视系统。图©Axel Peemoeller


设计师把红、绿、蓝、黄四种色彩明快的字体铺在车库内部复杂的立体结构表面,顺着驾驶者行进的路线看去,不同平面的色块构成了具体完整的文字,指示着“出、入、上、下”四个方位,有效指引了车流,避免驾驶者迷路。


Eureka Tower地下车库的导视系统。图©Axel Peemoeller


作为停车场里最常被忽视的元素,人们往往在导视系统缺失或遇到糟糕的导视设计时,才会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而封闭的室内停车场作为最难辨别方位的空间类型之一,导视系统在此的重要程度更是不言而喻。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定位系统被广泛应用到各种车库的运营管理中,结合导视系统为人们提供更高效的停车、取车、寻路服务,车库的设计有了更多创意发挥的空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位于荷兰海牙中央车站片区的这座地下车库是荷兰第二大自行车停车场,拥有约8000个车位。车库的导视系统富有科技感和现代性:在地面和天花板同步印刷上简洁的线性路径,并搭配天花板的密集吊牌,为骑行者提供了准确的导视服务。 车库还引入墙面艺术装置,将玻璃与黑白色的图案结合,再用灯光照亮整体画面,富有现代感。摄影©MikeBink



-


现代城市到底需要怎样的停车场?在城市与人都追求个性发展的当下,这个问题也指向了更多元的回应。本文以建筑作为一种城市景观的观察角度,探讨了停车场之于现代城市的几种实践。


需要注意的是,在形式美感之外,停车场的功能实现是根基,这更涉及停车位设计、动线规划、辅助设施配备等更多层面的考量。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考虑人性化需求、可持续的运营管理服务......当人们对一座停车场的期待不再只是“有车位就好”,其背后蕴藏的对美好人居生活的追求,也是指引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




主编:牧之、鹤鹤

编辑:昨山

撰稿:昨山

摄影:详见图注

校对:慧莹

设计:阿嘞



点击查看城市设计往期推荐

什么是停车场?


原来停车场还能这么造?  | 巴塞罗那的城市设计


停车场是如何破坏美国城市的?


P+R换乘停车场适用于哪里——与TOD如何抉择?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更多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后台回复关键词“设计企业服务”。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