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动物园?

城市设计 2023-02-0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什么是城市 Author 青桐

你上一次去动物园,是什么时候?

你有没有见到某一只让你至今念念不忘的动物?


动物园中的野生虎,它在笼中看到的世界被笼门分割成数个小块 via:摄图网

 

人类在城市中安置了种种自然,其中动物园是最富有隐喻与张力的空间。分隔在笼门、玻璃或院墙的两侧,人与动物,两个物种对视彼此。


一侧,动物被观看、被饲喂、被关照。动物园成为动物最反常的日常生活空间。另一侧,人类偶然前来,透过展签与语音参观导览的提示,习得动物的知识——这些知识用人类的语言和认知“发明”,也被视作一种天然存在的“发现”。当人类心满意足地走出动物园时,科学已经成功地帮助人们识别了动物的“本质”,动物的存在转化为人类译介的自然。


北极圈动物标本,自然博物馆将食物链不同位置的动物,按照人类观赏习惯“同框”并置 via:摄图网


动物园又是远不止于观赏的存在。故事可以用另一种视角讲述:人类在历史中有着漫长圈养动物的传统,并对奇异的生物充满好奇。


《神奇动物在哪里》中对于神奇动物的迷恋与追寻,无论在现实还是魔法世界中都广泛存在


大航海时代到来时,殖民者们将远方的物种带回欧洲,而展示这些动物的空间随着欧洲本身的社会变迁,从贵族的花园转变为城市中的公共场地,成为现代动物园的前身。


外邦的动物成为了帝国臣民窥探世界未开化角落的一扇窗户。最后,随着去殖民化与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过程,动物园不再是贵族的私人禁地,而转变为公共场所。最后,这一公共空间风靡世界。



1

豢养动物:逸乐、收藏与学术



 

人类豢养野生动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君王与贵族饲养动物、供养神兽的历史,几乎与人类文明一样悠久。


唐朝盛行吸猫


不论是古巴比伦的亚述国王饲养动物作为祭品、猎靶,还是印度王公为狩猎与战争驯养大象、老虎、狮子,抑或是古罗马时期带着战争中捕获猛兽在集会和斗兽场中展示,这些“前动物园”时期的漫长岁月里,获取野兽早已成为力量和地位的象征。


古罗马斗兽场 via:摄图网


罗马帝国开创的动物搏斗表演6世纪前后慢慢退潮,取而代之的是在贵族宅邸中饲养动物,观赏奇珍异兽视为一种权贵们高级的消遣。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加剧了获取野兽的野心,里斯本、马赛等海港一度成为动物贸易的集散地。


本书收录人类初次见到七十四种动植物时的惊喜情境与大航海时代自然探险纪实与百科全书的珍贵插画 作者:克萊兒.考克-斯塔基


时至16到17世纪的欧洲,贵族们仍然延续着中世纪以来在庭园中的圈养传统,但动物的类型已经转变为那些从耗费大量资本从海外捕获的动物,比如犀牛、大象、大型猫科动物。这些来自辗转万里来到欧洲的海外猛兽,用以彰显主人的地位。


甚至上古时期的斗兽活动,也在贵族的花园中再次风靡——因为如果主人愿意牺牲自己最宝贵的财产来取悦贵客,无疑能够显示出自身极大的慷慨与地位。

 

对收藏的狂热是时代的症候,在动物之外,那些来自遥远异域的植物、画作、织物都让欧洲贵族们趋之如骛。在休闲逸乐之外,博物伴随着对奇景奇物的兴趣相应而生,也隐含着人类成为大自然主宰者的雄心。一些贵族知识阶级开始热衷于物种分类,那些来自远方的动物标本和骨架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伴随着追寻知识的话语,活体珍稀动物的收藏热情日益高涨。


由于成本极为高昂,大部分珍稀动物收藏往往依托于皇家与大贵族,他们根据空间的宽敞程度,将动物安置在花园、庭园、住宅外的附属建筑里,也慢慢与巴洛克风格的花园工程结合在一起。


维多利亚时期的动物版画 via:摄图


这些饲养和展示的贵族动物园,是一个私人收藏室,能够进入其中的观众,往往只是园主的朋友或者贵宾。同时那些痴迷于物种分类学、解剖学的学者们组成的动物学学会,也获得进入贵族收藏室的权利,并因此成为动物研究的主导者。


这一时期的动物观赏有很强的封闭性。例如,在很长时间内,在伦敦塔中的“伦敦动物园”,只有会员或者得到会员书面许可的才能观赏和研究动物收藏。



2

新式动物园的诞生:公共与政治



 

动物园真正转变为公共空间,带着很强的革命色彩,和现代自然科学进入国民教育系统的过程一同发生。


从17世纪开始,尤其进入18世纪后,顺应反专制的政治潮流,传统私人的动物收藏收藏渐次开放。在法国,当路易十四不在宫中时,公众可以持票进入凡尔赛花园中的动物园参观。随后经历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贵族动物园成为被抵制的对象。


《凡尔赛动物园景观》(Vue et Perspective du salon de la Ménagerie),Jean-François Daumont,1770-1775年


雅各宾派进入凡尔赛花园,废除权贵的动物园被视作结束腐朽专制的象征——而那些凡尔赛动物园中“无用的野兽”除了卖给皮草商之外,也被提供给巴黎植物园的管理者。


而1794年的巴黎植物园,已经成为一个与君主政权分道扬镳的新机构,以学术研究和进行公共教育为旨趣,现代动物园就在这里应运而生。


对异域野兽的窥探延续至19世纪 via:摄图网



在大革命后的三十余年中,猴舍、鸟舍、熊园、猛兽馆等分区建筑相继在这里建成,奇异的动物和建筑分散在带有风景画审美的花园布景的各个角落里。来自巴黎动物园的理念与布景创意被欧洲多国吸纳,新式动物园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落成。

相似的故事也发生在伦敦。在建立伦敦塔动物园六个世纪后的1828年,动物被转移到摄政公园,并逐步取消仅向会员开放的限制。


在往后的一个世纪中,去公共动物园慢慢成为中产阶级的新时尚。皇家收藏中的野生动物转入了城市动物园,各国的动物学会因财政压力,也推动动物园走向大众化:阿姆斯特丹动物园在1838年开业、安特卫普动物园在1843年、柏林动物园在1844年相继成立……这一潮流遍及莱茵河沿岸和英国北部的工业城市,以及欧洲主要国家的首都。


维也纳保留了象征着弗朗茨一世皇帝统治自然世界的美泉宫动物园,但在1863年另辟了新式公共动物园,以顺应这一潮流。在大洋另一侧的美国,在南北战争结束后,城市动物园陆续开设。


到19世纪末期,越来越多的动物园不再是一个城市公园的组成部分,而是自身构成一个整体、独立的空间;观众也从中产精英转变为工人阶级。动物园与自然历史博物馆一样,成为一种时尚,成为城市地位的象征。


 

巴黎19世纪的动物园 via:摄图305044724

 

伴随着现代动物园的“革命基因”,这一公共空间始终不可避免政治与政权的在场。当现代动物园在欧洲井喷时,动物获取仍旧主要依托殖民政权对殖民地物产的掠夺。动物园和博物学走向了大众,成为帝国竖起科普大旗的公共机构;它也同时成为“帝国之窗”的组成部分,国家借助这一空间炫耀自身殖民事业的成功,动物是战利品,甚至一部分殖民地原住民,也与动物一同展出,培植笼罩在民族主义情绪下的世界想象。


1983年出版的越南鸟类邮票。将动物的形象印在国家统一发行的货币、邮票或纪念册上,都是常见的将动物形象转化为国族隐喻的方式。


将空间和视角转换到殖民地,在获得民族解放或独立的亚非国家,营造动物园同样成为了一种政治性的隐喻。在晚清、民国时期,就有了北京动物园的前身。这是上流阶层娱乐消遣的空间,也是农事试验场。


而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动物园饲养了大量各国领导人赠送给新生共和国的礼品动物。尤其进入1970年代后,新中国顺利获得联合国席位,实现众多外交突破,北京动物园在这十年间26次接收来自15个国家的珍稀动物。美国麝牛、日本麝羚、智利火烈鸟……礼品动物的到来,使得动物园成为大国外交的缩影,漫步动物园观看到的也是国家外交的努力,形塑着大众对世界的理解方式。


百年历史的北京动物园大门。



3

现代动物园的更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众多动物园的开辟也是作为城市更新运动的一部分出现。城市肮脏、拥挤、污秽,而公园和动物园的景观塑造了相反的乌托邦,成为一条使人从城市环境中抽离开,感受原始自然的场所。

现代动物园建立后,人类娱乐的优先级往往高于动物的福利。这意味着人类可以感受他们期待的自然图景,但动物园建筑本身的特性是“囚禁”,监狱、剧场、博物馆的多重组合实现了布景。甚至是一种关于囚禁的主题乐园。


清迈动物园的观光车 via:摄图网

进入20世纪下半叶后,环境与动物保护运动逐渐兴起,人道化成为动物园的改造目标。一方面,人类试图弥合数个世纪以来造成的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同时,也希望看到动物日常的生活细节,而不仅仅是关闭在狭小的空间内的标本形象。于是,新的动物园设计应运而生,动物园的景观开始模仿自然,同时给予动物更大的活动空间。

费城动物园更新后,将整个园区连成一个可供动物活动的网络通道,甚至能看到大型猫科动物在游人头顶漫步。


对游客的观赏行为进行限制,也是顺应动物保护的潮流 via https://philadelphiazoo.org/reservations/


本世纪初,中国兴建大量“野生动物园”,与坐落在老旧的城市中心的动物园相比,位于城郊的野生动物活动空间,形成了一种包围式的观景体验。让观看者囚禁于一隅,这样的提议在1908年的法国已经出现:将人类的游览通道置于暗处,观察假山上的动物的活动。


而1920年德国汉堡哈根贝克的动物园,采用了“壕沟隔障”的策略,将动物景观和游客之间用壕沟隔离开,游客可以观察到野生动物在开阔的布景随意走动,后者免于囚于笼中。这也是当下野生动物园的雏形。


动物园笼舍中的鸵鸟 via:摄图


动物园的更新增进了人与动物的距离,也关注到动物福利。动物园的陈设,从园艺布景,转向尊重动物天性与主体性的环境设置。从笼舍、到壕沟隔障,再到野生动物园的封闭式景观,这种发展趋势在动物园的设计观念中得到了广泛承认;受限于历史因素与空间,许多欧洲老牌动物园,也开始探索与动物福祉的平衡。他们采取新的不锈钢绳网封顶的网笼展示灵长类动物,为它们的活动面积扩大4倍空间,并构造更为复杂的生境地形。


鸟瞰巴黎文森动物园,在文森森林以西,同时是一座植物园。文森动物园兼顾了本地物种、本土环境和新引入的物种,是法国五大动物园之一。via:http://www.linternaute.com/paris/magazine/paris-vu-du-ciel/le-zoo-de-vincennes.shtml


作为猎奇之地,最初的动物园满足了窥探世界的欲望。而经历了数个世纪的发展,这种公共空间成为关注和照护动物的福祉的场地,服务于物种的健康与延续,甚至超越了物种本身,尝试在人造的、混凝土为基地的城市环境中,构建一块自然生境。


国内对动物生境营造做得比较好的是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对于动物生境的着力打造已经被证明可以有效减少动物因“囚禁”产生的应激刻板行为 ©Haobo Wang


最新的动物园营造也开始回归本土,比如展示中引入本地物种,向观众呈现本土的健康生物群落。


近年开放的上海动物园的乡土动物区就安放了猹、貉、麂等众多出现在成语、谚语中的本土动物 ©城管先生


当代动物园,现了对动物园诞生之初的价值迭代、甚至扭转:从对异域的凝视与掠夺,退回到更合理的距离。

保持距离,意味着人能在多物种的共生中意识到自己的在场,在自省中重新思考人类、人为制成的自然生境,以及真正「本真」自然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



 

青桐

城市设计特约编辑

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专业毕业,热爱游荡,透过空间与文化景观理解城市生活。


* * *

新加坡植物园:全世界第一个成为世界遗产的热带花园


疫情下,纽约竟悄悄修了1条步行栈道,750英里,全美第1长,从曼哈顿直通加拿大


中国本土主题公园败退史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本文是城市设计原创编撰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了解转载规则请在后台回复“转载”。城市设计已加入“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权保护计划。加入城市设计特约编辑,后台回复“特约编辑”了解详情。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更多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后台回复关键词“设计企业服务”。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