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间有味是清欢

林清玄 抱蒲堂 2020-12-15


什么样的人物,是世间第一流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在清欢里也能体会人间有味的人物!第一流人物是在污浊滔滔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东坡在“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时,写下这首《浣溪沙》。



他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然后自己赞叹着:“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



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出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受到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


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求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位。



“清欢”的境界很高,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种尽情的欢乐。

 

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这样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那种无奈的感叹。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千百种人生。


文天祥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很容易体会到他的壮怀激烈。


欧阳修的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很能体会到他的绵绵情恨。



纳兰性德的是“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我们也不难会意到他无奈的哀伤。

 

甚至于像王国维的“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那种对人生无常所发出的刻骨的感触,也依然能够知悉。

 


但是,清欢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你说什么样是清欢呢?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是杳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有时没有什么事,心情也有了,地方也有了,可是却找不到适合小聚谈心的朋友。

 

正如北宋诗人李觏所说: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朋友间距离上碧山相隔,心灵上暮云遮掩,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


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


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



过惯现代生活的人,甚至忘记了清欢的滋味,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

 

当一个人以浊为欢的时候,就很难体会到生命清明的滋味,而在欢乐已尽,浊心再起的时候,人间就愈来愈无味了。



清朝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

 

如果你要享受清欢,唯一的方法是守住自己小小的天地,洗涤自己的心灵。因为在我们拥有愈多的物质世界,我们的清淡的欢愉就日渐失去了。


| 文:林清玄;图:网络 |




末俗以繁华相尚

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惜吾不及古人

吾谁与玩此芳草


抱蒲堂主人




堂主微信号:bptzr2015

长按右侧二维码,加堂主个人微信号,

进入抱蒲堂微信群,交流菖蒲莳养之道。



| 往期推荐 |

► 择其所爱,爱其所择

► 人活着,一定要爱点什么

► 静,能生百慧

► 无用,有大用

►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 心安,即是归处

► 活得有趣,是一种修行

► 留白,人生最好的境界

► 做个闲人,静倚书窗听雨声

► 能闲者,多非等闲之辈

► 菖蒲的一百万种死法


抱蒲堂

莫道幽人无一事  汲泉承露养菖蒲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抱蒲堂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