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孤独,是种大自在

汲泉承露养菖蒲 抱蒲堂 2020-12-15


世人在提到‘孤独’一词时,往往含带同情和怜惜,这其实是一种误会,如同盲人摸象,往往失于片面。


孤独本身源自于对自我完善的执着,是一种正面的情绪。孤独并不可怕,它让人清醒,让人独立,让人有足够时间和空间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



孤独,是一种成长

 

蒋勋: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接受孤独,是一个人走向独立的开始。

 

孤独,能让我们身体和精神的杂质得以沉淀,杂质沉淀之后,头脑会浮现一种清明的状态,这种状态能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

 


很多人为了圈子、人脉,参加各种酒局、聚会……亦步亦趋的跟着别人,委屈自己。其实人脉并不是这样就能得来,一味的追求合群,除了徒增烦恼外没有任何好处。

 

林语堂说: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我们大可以活成我们自己,活得更本色一点、更真实一些,反正还是会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但至少你会更喜欢你自己。

 


林清玄说:当见识了生命里的繁华之后,人会发现独处时的自己才是真的自己,才有真正的自在。

 

在茫茫的尘世中,每个人都应该保有一个自己的小世界,这个小世界是可以思考、神游、欢娱、忧伤甚至忏悔的地方,应该完全不受到干扰,如此,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才有意义。

 

 

孤独,是一种清醒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一日“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便辞官归乡。

 

陶渊明厌恶官场,通过返归自然,求得“真我”。他在《归去来辞》中说: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陶渊明是孤独的,他常常关上门,在自己的园子里寻找乐趣。陶渊明对这种孤独心平气和、非常坦然。他主动选择从喧闹归向平静和孤独。

 

只有在孤独的心态下,才能区分善恶、辨别真伪,只有在孤独的状态中才能达到自我的完善。

 


宋代柴陵郁禅师《悟道诗》:


我有明珠一颗,

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

照破青山万朵。

 

人只有在孤独时,才能更清醒,才不会被外境所转,才能认清自己的价值,把握自己的立场,世间的毁誉得失都无法影响我们,好比去除灰尘的明珠,光照万里。



孤独,是一种圆满

 

林语堂说:孤独两个字拆开,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稚儿擎瓜柳蓬下,

细犬逐蝶深巷中。

人间繁华多笑语,

唯我空余两鬓风。

 

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很热闹,虽然都与你无关,但一个人看着就开心满足,这是孤独。

 

 

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是内心虚空,总是贪图从他人身上得到慰藉。


孤独则是饱满的,是陶渊明的“抚孤松而盘桓”,是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來”,孤独让生命与天地万物直接对话,那是完善自我的最佳途径。

 

 

这个“独”,李白也用过, 在《月下独酌》里, 他说: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这是一种有意的孤独,他不需要有人陪他喝酒,唯有孤独才是圆满的。又好比你面对汪洋大海或是登山到了顶峰,会产生一种“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的感觉,没有任何事情会打扰,那是一种很圆满的状态。


 

不喜欢独处的人,孤独时,会感到痛苦;习惯了孤独的人,能够跟孤独和平共处;而真正懂得孤独的人,能够玩味孤独,欣赏孤独,并在孤独中和自己沟通,和万物沟通,和天地沟通,获得更自在的人生。

 

今朝风日好,但恐有人来!





末俗以繁华相尚

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惜吾不及古人

吾谁与玩此芳草


抱蒲堂主人




堂主微信号:bptzr2015

长按右侧二维码,加堂主个人微信号,

进入抱蒲堂微信群,交流菖蒲莳养之道。



| 往期推荐 |

► 人间有味是清欢

再好的关系,也要有分寸感

 苏东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 人活着,一定要爱点什么

►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 觉醒,活出生命本来的样子

► 留白,人生最好的境界

► 做个闲人,静倚书窗听雨声

► 能闲者,多非等闲之辈

► 菖蒲的一百万种死法


抱蒲堂

莫道幽人无一事  汲泉承露养菖蒲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抱蒲堂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