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汲泉承露养菖蒲 抱蒲堂 2020-12-15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安静,是认清自己后的静水流深

 

曾国藩说: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


我们捧着一本书,如果心不静,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更不用说领会其中妙处了。读生活这本书也是如此。

 

其实,只有安静下来,人的心灵和感官才是真正开放的,从而变得敏锐,才能看清世界背后的真相。

 


《菜根谭》中说: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泠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

 

但是,心静又是强求不来,它是一种境界,是世界观导致的结果。一个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的人,必定总是处在心猿意马的状态。

 


周国平曾将人生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像是一口井,平静而又单调;第二个阶段如同急流,奔腾起伏又动荡不宁;第三个阶段像是一片湖泊,湖中的水一直在流转,而湖的深邃让湖面寂静如镜。



安静,是认清自己后的静水流深。

 

人们总是迫不及待的从单调平静跃入繁华喧嚣,待百转千回,沧桑为饮,年华果腹,历遍世事之后,才窥见人生的真谛。

 

从而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真我,将平凡的生命旅程过得丰富而充满灵性。



安静的生命,更在意内心的丰富与圆满

 

安静是一种境界,它放下了纷繁尘事的纠缠,抛开了欲望执念的牵绊,只专注于自己内心世界的丰盈。

 

南北朝时期的道家上清派宗师陶弘景,早年曾为官,与梁武帝萧衍相识。萧衍称帝后,曾多次下诏,希望他能入仕为官,但陶弘景不为所动,一意隐居。



萧衍问他:山中有何物,以至于不愿出山为官?陶弘景写了一首诗回答梁武帝,并表明自己的志向。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大概意思是说:您下诏问我山中有什么?山中有很多白云,这些白云让我的内心感到愉悦,可惜我不能把白云和这份愉悦的心情赠送给您。



 “自怡悦”几个字既表明了自己对青山白云的喜爱,也说明这种精神活动是无法与人分享的。只有内心丰富的人,才能感受到精神天地的蓬勃与葱茏。

 

南北朝是一个热闹的时代,充满了权谋和狂热,如果陶弘景愿意,他能轻易的俘获权力和名望,但他拒绝了。

 

安静并不总是排斥热闹,但热闹总归是一种外部活动,而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内在的精神追求,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仍然是贫乏和空虚。

 

一个安静的生命,无意抵制世间的贫乏与枯燥,它只是更在意内心的丰富与圆满。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陶渊明有一个爱好:抚琴。他在《答庞参军》中说:

 

衡门之下,有琴有书。

载弹载咏,爰得我娱。

岂无他好,乐是幽居。

 

《礼记》上说:士无故不撤琴瑟。所以抚琴在文人士大夫中并不特别,特别的是陶渊明可能不懂音律,而且他所抚之琴并无琴弦。



昭明太子萧统《陶渊明传》中说: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陶渊明自己也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陶渊明弹无弦琴,是在追求一种人生的真趣,适性任情,放旷逍遥。

 

他不再计较琴是有弦无弦、弦是有声无声。虽然不操一丝,不缦一弦,但心与琴合,尽得风流。

 

在无声中,他听到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这是人生最好的境界,这是一种丰富的安静。


 

人生海海,天地常在而人生无常,只有让生命回归丰富的安静,才能笑看人世变幻沧海桑田,才能在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


| 图片:源自网络 |



末俗以繁华相尚

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惜吾不及古人

吾谁与玩此芳草


抱蒲堂主人




堂主微信号:bptzr2015

长按右侧二维码,加堂主个人微信号,

进入抱蒲堂微信群,交流菖蒲莳养之道。



| 往期推荐 |

► 清居,是生活最好的状态

► 余生很贵,不要和烂人烂事纠缠

► 王维 | 人生,其实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

► 佛手,一枚中国人才懂的果子

► 徐渭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 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能力

► 教养,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

 生活,需要仪式感

 山中清居一日,胜却人间十年

►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养生


抱蒲堂

莫道幽人无一事  汲泉承露养菖蒲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抱蒲堂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