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供,中国人的雅致生活

汲泉承露养菖蒲 抱蒲堂 2020-12-15


清供,由祭祀、礼佛发展而来,以香花蔬果供于案上。至宋以后,由于文人审美趣味的参与,清供逐渐成为一种有寓意的生活元素。


 

清供之物,可以是寻常的花草,蔬果,也可以是山石盆景,或者金石书画,一切可供案头赏玩的清雅长物,都可以作为清供的对象。


清供表达的是主人的一份心情,一种雅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清供可以称得上古人雅致生活的一种缩影。


 

清供,是一种长养身心的方式

 

清供,首先突出一个“清”字。所谓“清”,可以是清雅不俗之物,也可以是“清心寡欲”的心态。清供作为一种形式,蕴含着高洁无染的文人性格。



先人有谓:古之君子,行无友,则友松竹;居无友,则友云山。心境淡荡之士,虽无人为伴,亦不觉空虚寂寞。

 

他们将自身性灵安放于清供雅物之中,散发出兴味不凡的闲情意趣,成为了最耐人品寻的中国式清雅生活。



文人的案头清供多源于自然,虫鱼鸟兽,灵动活泼,可以排遣虚寂;松竹花草,生生不息,可以澄怀味象;盆景书画,师法天地,可以照见大千。

 

案头清供之物,虽属具体而微,观其枯荣语默,亦可以思接天地、意穷太古。



《兰雪斋记》:夫君子之托物,其美恶必有择焉……所居列置古经史、名书画,间以卉石,错以琴尊,而朝夕游息其间。掇芳华以娱玩,漱清气而自洁,斯其志尚之异,不贤而能之乎!

 

君子多善养闲身,日常的清供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一位知己,因其品趣、真格、境界,俱在此中。


长物为友,即是修身;卉石游息,即是自洁。清供,是中国人寄托性灵,自净其意,长养身心的一种方式。



清供,是一个格物审美的过程


柳宗元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美的东西不是它自己就美,而是有人去发现它,欣赏它,它才能从一个自然物品,变成一个美的意象。


 

所谓:古石苍松见贞性,行云流水识天机。物品客观存在,但它不是美,必须得有一个审美过程,使它成为意象。

 

“供”就是这个审美过程。因为人的欣赏,物品才慢慢的变成了“雅物”,甚至变成了人的朋友。

 


古人有拟物十二友:

 

怪石为实友,名琴为和友,好书为益友,奇画为观友,法帖为范友,良砚为砺友,宝镜为明友,净几为方友,古磁为虚友,旧炉为熏友,纸帐为素友,拂麈为静友。

 

经过这番格物审美,使物我在意象中,成为真正的朋友。所以清供,供的就是自己格物审美的这个过程。



清供陈设有致,诚是一幅画意十足的案头小景。文人在书斋静心苦读之余,观之可助神思明畅,心清意远。


明窗净几,巧手陈玩,神采焕发,射映一室,尘土肺肠,为之一浣。

 


古人说案头清供是君子之心。心有所属,寄托于物,不在乎是否名贵,寥寥清疏,随意布置,自有一种生活态度和情趣在其中。

 

清供,不仅是美的装饰,更是一份雅致的心境。它始于对于美的有意追求,终于对生活的深沉热爱。





末俗以繁华相尚

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惜吾不及古人

吾谁与玩此芳草


抱蒲堂主人




堂主微信号:bptzr2015

长按右侧二维码,加堂主个人微信号,

进入抱蒲堂微信群,交流菖蒲莳养之道。



| 往期推荐 |

► 唐诗极简史 | 29首巅峰唐诗,重温盛世大唐

► 精致,是一种有态度的生活方式

► 高级的人生,都是玩出来的

► 苏东坡 | 人生十六件赏心悦事

► 此刻,像宋人一樣热愛生活

► 善良的人,终会被世界温柔对待

► 宋朝审美,超越世界一千年

 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

►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 余生很贵,不要和烂人烂事纠缠

► 佛手,一枚中国人才懂的果子


抱蒲堂

莫道幽人无一事  汲泉承露养菖蒲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抱蒲堂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