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是道,道是平常心
儒释道三家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
如果说人生是一段段旅程,那中国人无疑是幸福的。20岁学儒家,40岁学道家,60岁学佛家,每一段旅程,都有不同的智慧支撑我们前行。
20岁学儒家
20岁,刚刚踏入社会,思想也渐趋成熟,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安身立命?这些正是儒家的重要课题,也已经为世人,提供了最好的回答。
《大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0岁,在最好的年华里,就是要立志、做事,奋发进取、意志坚定。
做事,先立心中志向;成事,先拓胸中格局。
而后,自强不息,厚积薄发;不懈怠,不颓废,无论身处何种境遇。
儒家教会我们的,不仅是一种“有所为”的精神,更是一种家国情怀的担当。
一代代志士仁人,践行着儒家所倡导的理念: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先做最好的自己,有机会,就用一己之力去改变这个不那么完美的世界;没机会,就致力于让自己变得更完美。
不论如何,20岁,只管大胆的向前,而儒学,正是那盏生生不息的灯火,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40岁学道家
40岁,有了一定的事业基础和社会地位,便进入了人生的下一段旅程。
奋斗了20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后悔、担忧、恐惧、绝望......积累久了,便出现所谓的“中年危机”。
所有的想不开,往往都是自己给自己画地为牢、作茧自缚。
这个阶段,到了学习道家,重启对人生意义追问的时候了。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非、得失、成败、祸福,都是相对的,互相转化的,不要因为一时、一事而失去平常心。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功名利禄,而在于内心的自由和安静。
老子说:浊以静之徐清。就像水一样,静,才能沉淀,才能看清一切。
庄子讲心斋、坐忘。要从既有的格局中跳出来,摆脱身心的两重束缚。
所谓“物物而不物于物”,超越物质,不为物质所奴役,才不会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当人生的困苦,世界的纷扰堆积身前,从心里看轻一切,否则,金钱、权利和名利,都只不过是累赘和枷锁。
40岁,以超然物外的洒脱,获得心灵的释然,以乐观旷达的精神,笑对人生。
60岁学佛家
60岁,历尽了人间沧桑巨变,看惯了世间祸福成败。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此时,明白了得到的终究也会失去,拥有的终究也要放手。
人生百年,再怎么争,世俗中的一切也带不走分毫。何必那么较真呢?是时候,放下一切了。
而正因为有过20岁的努力奋斗,40岁的灵魂修行,此时的放下才有意义。
这是一种“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的返璞归真。历经了人生的风吹雨打,才有了60岁的平和。
只做自己,只活在当下,看透了人间只是无常,才有了60岁的不计较。面对世俗芜杂,只应之一颗平常心。
人生就是这样,经历过,才会甘心;经历够了,才会放下。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看过那么多爱恨悲喜,无数人在欲海中沉浮,作为过来人,心中更会有一份大悲悯。
变得慈祥善良,更体谅他人,更古道热肠,更重人情道义,更加乐善好施......
即便已经垂垂老矣,能到此境,人生便也不虚度。
平常心是道,道是平常心。
能在融汇儒释道,在尘世中修出一棵平常心,就既能着眼于现实人生、积极入世,又能跳出来、不执迷于世俗的成败得失。
拥有一颗平常心,不论身处顺境逆境,都保持着豁达、慈悲的心境。如此,便是最好的人生了。
末俗以繁华相尚
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惜吾不及古人
吾谁与玩此芳草
抱蒲堂主人
堂主微信号:jybxl685
长按右侧二维码,加堂主个人微信号,
进入抱蒲堂微信群,交流菖蒲莳养之道。
| 往期推荐 |
► 平凡,也是圆满
抱蒲堂
莫道幽人无一事 汲泉承露养菖蒲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抱蒲堂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