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台湾海峡是我国最大的海峡,位于福建省和台湾岛之间。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南北长约370公里,东西宽从130公里到190公里不等。海峡大部分水深小于60米,东南部水深140∼150米,平均深度约80米。该海峡为东海与南海间航运要道,也是欧亚等国际航线的必经通道,战略地位重要。
台湾海峡跨海工程作为促进海峡两岸经贸往来的重要基础设施,是“369”海峡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将打通京台、昆台两大通道。从目前建成的平潭海峡大桥和2010年年初进行预可审查的平潭岛上岛铁路以及厦金通道的规划研究等来看,随着两岸高速路网的不断完善,为跨海通道大能力快速运输提供强有力的后方通道能力保证。 随着2005年海西经济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2009年7月平潭升格为综合实验区后,国家赋予平潭综合实验区比特区更加开放的政策。值得关注的是,国家规划中的京台高铁就想通过平潭这个枢纽延伸至台湾。可以大胆地设想,如果将来时机成熟,从北京到台北坐火车也将会在10个小时之内。 台湾海峡跨海工程作为世界瞩目的百年工程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建设标准及规模需具有前瞻性。
1、地形条件 台湾海峡位于台湾岛与大陆之间,是我国最大的海峡,也是连接我国东海和南 海的一条重要通道。台湾海峡地形图 台湾海峡南北两端较深(一般不超过100米),在中南部东山岛和澎湖群岛一带海底较浅(约40米左右)。按海图水深分布状况可将台湾海峡地形划分为以下四个单元: (1)澎湖水道:位于台湾岛西南与澎湖列岛之间的海域,水深大于200米; (2)台湾浅滩:位于澎湖列岛西南,是台湾海峡中水深最浅之处,平均水深20米左右,最浅处仅10~15米; (3)基隆水道:位于台湾海峡东北部,紧靠台湾岛北端,水深在80米以上; (4)澎湖盆地与马祖盆地:它们分别位于澎湖列岛的西北和台中浅滩以北,前者最深处为80米,后者最大水深约100米。 2、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
台湾海峡主要由新生代(部分白垩纪)浅海、滨海、三角洲相砂岩、页岩组成,夹有多层玄武岩为主的火山岩,总厚度数千到1万米。其中未受断层带干扰的水平状岩层(砂岩、页岩)厚度至少300m,而且不存在大断层带。
海峡范围内第四系地层厚度总体上为由西向东,逐渐增厚。海峡盆地西部第四系以三角洲一滨海相砂泥岩互层沉积为主,厚度小于100m。在福建平潭附近全新统由松散的砂砾卵石、粘土及砂、淤泥夹生物贝壳层等,厚度22~47m。第四系海峡西岸以海陆交互相,滨海相沉积为特征,厚度较小,海峡东岸以海相一海陆交互相一陆相沉积,厚度较大。 据有关资料,海峡北部中西段海域的第四系岩土层有固结成岩作用,更新世为砂岩,全新世为页岩。 (2)地质构造 台湾海峡位于欧亚大陆板块的东南边缘,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处于菲律宾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带中的前沿后侧。台湾东北部菲律宾板块自南向北西俯冲,中南部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碰撞,并向欧亚板块仰冲,使台湾中央山脉高高隆起。台湾海峡地区则处于弧后拉张状态,形成台湾西部边缘坳陷和海峡新生代坳陷。这两大板块相互碰撞,使得处于被撞击的欧亚大陆东缘地壳发生隆起,同时产生张裂,又继之以不断的升降。在隆起带东部的纵向隆起成为今日台湾岛上的主要山脉,隆起带西部为台湾岛西岸平原及其以西海滨,由一些断裂了的陆壳不断下降而形成许多盆地。抬升出海面的为现在台湾西部的各沉积盆地,其海下部分的所有诸盆地构成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在新构造时期表现为两隆夹一拗的构造格局。西北部为东南沿海隆起区,中部为北东向展布的台湾海峡,东部为北东向台湾岛弧。构造活动显著地受到太平洋西部板块俯冲作用的制约,在菲律宾海洋板块向北西向俯冲的作用下,研究区域自西向东构造活动依次变强。台湾海峡地区断裂构造以北东向为主要格局,北西向断裂次之,对前者起到了分段作用。 (3)地震 台湾海峡地区一直处于地震活跃期,有地震记录以来,台湾海峡共发生3次7~8级地震、34次5~6.9级地震。根据地震活动特征来看,海峡强震分布有西强东弱、南强北弱的特点,未来很有可能在各断裂带及交叉结合部产生大震。 在台湾海峡,主要断裂构造为台湾海峡东侧滨海断裂带和台湾海峡西侧断裂,这两条断裂均为全新世有活动的区域性大断裂,具备发生7至8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且存在地震地表断错的潜在危害。 综合分析台湾海峡及附近地质、地震特征、断块活动差异性、强震频度、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可将海峡西侧的平潭-莆田、厦门-漳浦-东山亚区,海峡中北海域,东侧的台北-新竹、台中-北港、高雄亚区划分为地壳基本稳定区。从地震工程、地质动力学和地壳稳定性初步分析,这些地壳基本稳定区,对修建跨海工程是有利的,但需在通道工程场址选、方案设计等各方面做大量深入的工作。 (4)水文地质特征 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可以分为海水和地下水两种类型。海水一般具有结晶分解复合类侵蚀。 地下水可以分为浅层孔隙潜水、火山岩裂隙-孔洞潜水、沉积岩基岩裂隙水等类型。 3、台湾海峡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台海海峡地层中,表层一般均为沉积层,浅海相或是陆相沉积,岩性为砂页岩,部分石灰岩的砾岩,就工程性质,页岩结构致密可以做为很好的隔水层,而且在海底经过巨大的压实作用后,其强度相对较高。另据有关资料,海峡北部中西段海域的第四纪岩层已经固结成岩,更新世为砂岩,全新世为页岩。陆上海岸带的下更新统则主要由各色砂岩,中灰色砂质页岩、淡灰色泥质砂岩和砾岩组成。这组未受断层带干扰的水平状岩层,厚度至少300m,而且不存在大断层带,能形成良好的承力层与隔水层,可以作为跨海峡工程建设的基础。 台湾海峡位于欧亚大陆板块的东南边缘,处于菲律宾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带中的前沿后侧。构造活动显著地受到太平洋西部板块俯冲作用的制约,在菲律宾海洋板块向北西向俯冲的作用下,台湾海峡地区一直处于活跃期。海峡强震分布有西强东弱、南强北弱的特点,未来很有可能在各断裂带及交叉结合部产生大震。在台湾海峡,主要断裂构造为滨海断裂带和台湾海峡西侧断裂,这两条断裂均为全新世有活动的区域性大断裂,具备发生地震的条件。但通过综合分析台湾海峡及附近地质、地震特征及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台湾海峡通道工程可以选择相对有利的地段(地壳相对稳定区)通过。规划
台湾海峡是台湾与福建海岸之间的海峡,属东海海区,南通南海。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370千米。南宽北窄,南口宽约410公里;北口宽约200公里;最窄处在台湾白沙岬与福建海坛岛之间,约130公里。
早在2005年交通部公布了今后20年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其中包括从北京到台北的高速公路,这意味着台湾海峡通道建设已列入国家交通规划。然而因为台政党交通频繁,使这规划付诸可能搁浅。。。
世界最长的海峡隧道
从1989年起台湾海峡通道工程学术研讨会已经召开多届,据专家介绍,设想中的台湾海峡通道全长约125公里至15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建设难度最大的海峡隧道,与会专家已设计出北、中、南三种方案:北线从福建平潭到台湾新竹,中线从福建莆田到台湾中部,南线从厦门经金门、澎湖列岛到达台湾嘉义。
规划线路
一、北线方案:福清—平潭岛—台湾新竹线,长约122公里,该线由福清半岛小山东—平潭娘宫跨海桥梁及平潭岛至台湾新竹海底隧道组成。
二、中线方案:1)莆田笏石—南日岛—台湾苗粟,128公里。2)泉州惠安崇武—台中彰化,约127公里。
三、南线方案:厦门—金门—澎湖—嘉义,长约174公里。
海峡通道
隧道、桥梁与人工岛结合:有专家主张在福建福清和平潭岛之间兴建大桥,再由平潭岛挖海底隧道至台湾新竹,并且利用隧道施工中的出渣都就地用于填筑人工岛,路线长约122公里,是各种方案中最短的首选路线。
意义
据悉,北线起点部分平潭海峡大桥项目,南线的厦金跨海大桥项目均已列入国家和福建交通发展规划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台湾海峡通道一旦建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指日可待!
—END—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魏明、王朋 原题为《福州至马祖、厦门至金门通桥已形成初步方案》;新华社 李慧颖 原标题为《两岸专家探讨台湾海峡通道工程》;中天重工;今日头条 徐厚冰 慧天地等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大家都在看
►近130亿首期海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已到位!香港成资源配置中心 | 香港在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中的机遇……
►第十一届中国(海南)国际海洋产业博览会将于11月29日在海南开幕
►移师深圳!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 将开启“中国海洋第一展”的新纪元
►《地球系统与演变》白令海道开启和和北冰洋的演变 (附注:北冰洋大洋钻探 )| 汪品先院士:为地球系统科学正本清源
►珊瑚礁究竟有多重要?| 官方授权独家首发《珊瑚礁科学概论》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陈令新研究院等编著
►《10000个科学难题(海洋卷)》全网独家首发
►《渤黄东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中科院海洋所宋金明研究员等编撰
►《物理海洋学导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董昌明教授主编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栾锡武研究员 著
►《海洋和海岸环境塑料污染与治理》骆永明等编著
►《珊瑚礁科学概论》余克服教授等编著
海洋知圈
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
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