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银河SOHO、望京SOHO的设计者哈迪德:只有真正的理解才能找出问题的解决之道|Sisy选读

2018-04-01 文茜的愉悦学校 文茜大姐大

▲ 点击上图  购买文茜的愉悦学校



来源:《文茜的世界周报》


「高层建筑在材料或是建造方面不是难度所在,最难的总是在于,我们在创新的路上如何突破界限。」对建筑师里「唯一的女王」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来说,创意从未有界限。


2004 年 3 月 21 日,哈迪德获得建筑界最高桂冠——普立兹克奖,也是该奖项当时创立 25 年来首位女性得主,亦是最年轻的得奖者。


「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句话,她肯定深有体会,因为她曾被业界戏称为「纸上建筑师」,意思是设计的作品只存在于图纸上的想像——维基百科列出了她前十年未能实现的作品,长长一串,直到 1986 年,她才真正完成第一座建案。


「现在看我在香港『峰』俱乐部竞图时画的一些设计图,就会觉得稀松平常,但在 30 年前,人们根本无法理解,认为那是盖不起来的。」


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文茜的世界周报》团队在哈迪德骤逝前一年,也就是 2014 年专访了她。采访中,哈迪德首度袒露 1981 年的第一次中国行对她建筑思维的影响:「对我来说,那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旅程,让我再度爱上了自然的风光。那些地形、河流,还有当地的一些传统,都让我又和家乡中东联结起来。」


哈迪德在北京这座古老的皇城下,大兴土木,留下两座量体巨硕、造型流线的建筑群——银河 SOHO、望京 SOHO。乍看之下似乎与紫禁城秩序严谨、格局方正严密的轮廓大相径庭,但却是经过她非常仔细的观察和论证后的创意。


哈迪德认为不管是紫禁城,还是苏州、上海的传统园林,它们在地形地景的设计上一点都不死板僵硬,而是非常具有流动性。例如这些建筑里面的石头,被水侵蚀过后造型各异,设计师可以借由这些创造出一种空无的感觉。


因此,她在设计时也会潜心钻研这些中式建筑,思考空无的意义。


苏州拙政园


在哈迪德看来,中国园林的设计是一种非常具有组织性的方式,甚至有点像迷宫。


她在设计银河 SOHO 和望京 SOHO 时,灵感都来自于中国的地景艺术,例如长城。她觉得这就好比是雕刻,通过设计创造出类似山谷、山峰的概念,从而在不同的建筑物间创造出一种奇妙的关联。


「这会给你一种,即时身处城市的空间里,也可以放眼大景的感觉,而不会被局限在某一个点上。」


▲ 哈迪德作品  银河SOHO

▲ 哈迪德作品  望京SOHO


哈迪德 1950 年出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数学系,1972 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就读。


她早期的风格受俄罗斯前卫艺术家的「流动空间观念」的影响较大,喜欢那种流动的、和重力离异(divorce)的感觉,于是,一直思考着如何设计出看起来轻盈,彷彿可以飘浮的建筑物。


哈迪德还曾设计过台中古根汉美术馆,那也是她较为满意的作品之一,不仅有歌剧院,还有博物馆和市政厅,建筑整体看起来好像带了一个尾巴。


哈迪德念念不忘的代表作  台中古根汉美术馆


对建筑师来说,竞图成败或者兴建与否,变数太多,但胜败乃兵家常事,他们多半了然于心,不会太过介意。但哈迪德却不一样,她直率地表示,对于未能获得英国建筑界接纳一事颇为在意:「我是英国籍,但是他们对我并不认同,不视我为一份子,他们不了解我,也不理解我。


虽然得到很多批评,但她也收获了很多粉丝。幸运的是,她在东方找到了这种认可,甚至是比西方影响更大的实质性肯定,以至于让她的作品终于有机会落脚到久违的祖国——伊拉克。


30 年未曾踏上故土的她亲手为这个国家设计了中央银行、国会等建筑,「我们怀抱着一种雄心,如果有机会建立一个『新中东』的话,那一定很棒,因为我就来自于那里。」


这个项目有些争议,原本竞图结果评审团只给哈迪德第三名,但显然伊拉克政府决定把机会留给自家人,况且哈迪德当时应该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伊拉克人。


哈迪德与伊拉克驻英大使签署国会项目协议


伊拉克的境况让哈迪德觉得有些伤心,在她的印象中,伊拉克曾拥有伟大的河流、富庶的土地、强大的农业,而且是一个拥有古老文化的国家。但这一切都因为战争消失了,而且是被迅速地摧毁,整个地区陷入一片混乱。不可思议,也无法理解。


哈迪德认为,西方和中东之间存在巨大的误解,换句话说,美国人一点都不了解中东的文化。然而,只有真正的理解才能找出问题的解决之道。


哈迪德从小成长于伊拉克非常自由的环境下,她的父亲是民主政党的国会议员,她二十几岁时就和两个哥哥去了英国念书。


由于是穆斯林,她读的是教会学校,同学都来自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却从未因此发生过冲突,更不存在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对立。她们甚至从来不会讨论你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大家一律平等,都是同样的宗教。


童年时期的哈迪德


「到了 21 世纪,出现这些分裂真是个悲剧。」哈迪德认为,基本的误解来自于——他们不喜欢自己的政府,感到愤怒是因为现在的政府是由某个特定政党所把持。


这些鸿沟很难跨越,就像伊拉克已很难回到以前的时光。但不可避免的是,许许多多的革命运动会造成一个后果——人才外流,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会选择离开,包括哈迪德。


对伊拉克人来说,他们的不幸正是源自这种文化的误解、霸权的无知、教派的斗争,所以,被迫漂流海外,成为离散族群。说起归乡,即便是「伊拉克之光」的哈迪德都不免犹豫和踟蹰:「回伊拉克是件非常令人激动的事,我会去,我想去,如果那里安全到我可以和其他人同行的话。」


只是,真的再回去那个曾经熟悉、埋藏了许多童年回忆的地方,是否还可以看见曾经的家和认识的人?或许,他们都已经走了。


这里是「文茜的愉悦学校」

我们并不提供科学原理

只有活生生的人生经历,以及岁月过后的人生思考

希望他们的人生态度能给你一些启示

关于逆境、选择、和解、死亡……


更多选读

人生就算是做梦,也要做一个像样子的梦

美国在外交领域缺乏战略家,对华政策由国内选情驱动

欧洲仍欢迎中国的钱,又不得不以「国安」竖起高墙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

白色婚礼:带着氧气罩的独臂新娘

来自死亡的灵感「沙中房间」:人工智能与艺术的虚拟实境

最年轻的程式设计师10岁

奥普拉:你的人生成就,就是每个你曾接触的生命

孤独是我最好的伴侣,它不由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来衡量

繁荣背后人的危机:孤独、缺乏精神支点、渴望被拯救




- 商务联系 -

魏小姐

weidanti@890media.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