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北岸遥看老街新颜
道外江畔~江沿儿
钱塘街,是道外紧邻松花江的一条街。夏天推开窗户,就能听到江中轮船的声声汽笛,闻到江边丁香花的阵阵芬芳;冬天打着出溜滑,一溜烟的功夫,就能来到松花江边。面对银装素裹的江面,你会觉得整个世界是那么宁静!
十多年前,这条街的东段(东兴街以东),因城市改造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现代化的小区。
可是,在曾经生长于这条小街上的人们心里,这里仍然是家园、是时光、是童年和青春、是回忆和美好……
转眼又到夏天,发小如约而至(大家说好每年的六月八号“相聚”)
几十个生长于斯的小伙伴(如今已满鬓白霜),又重新聚在一起,寻找这条小街的记忆,回味小时候的美好。
我们那时候每家的孩子都很多,这次聚会,好几家都是兄弟姐妹一起来的,有的年龄都已七十出头。
生活在钱塘街上的一群发小,有着父一辈子一辈的情缘,记载着一份独家的时光记忆,有着一生中难舍的情结,回忆起来特别的好,特别的甜,特别的暖。
松花江,一条承载着记忆的母亲河静静的流淌着。岁月如流,往事悠悠,时光度尽不回头;往事悠悠,岁月如流,人生都在写春秋,尽管白云成苍狗,沧海桑田变不休,旧的变新新变旧,历史长河无尽头。
历史的车轮,书写着钱塘街的往事
修建于六十年代的三联中学操场上的防空洞曾经留下我们捉迷藏、探险的身影;近在咫尺的松花江见证了孩子们捉青蛙、拾蛤蜊的快乐……
三联中学(从我家阳台拍的)
小时候,从家走到滨州铁路桥,觉得就象今天出趟远门去北京一样
那时的邻里之间就像一家人,谁家有事大家一起帮忙,谁家做点好吃的都要相互送点。当年吃顿饺子是很奢侈的事情,只有逢年过节才包饺子,谁家包饺子都盛出一碗让左邻右舍尝一尝。吃到别人家的饺子时,真是格外香甜!记得南边的马大娘特别喜欢我家小丽,小丽那时只有四五岁就会擀饺子皮,大娘家要包饺子就让小丽去她家吃饺子,帮她擀饺子皮。擀的面皮像模像样的,马大娘开玩笑说要留小丽当姑娘,每当想起这些心里就暖暖的。
后来马大娘老了生病了,当我去医院看望她时跟我说了好多好多话,特别高兴,当时大娘家嫂子说:大娘好多天都没有这么高兴过了,邻里关系真的是很亲很亲的。
住在隔壁的张姐家,她家女孩子多,有时玩到很晚了人家都要睡觉了,也不知道回家,大人们就说:“英啊!回家吧我们该睡觉了”。
97年母亲从钱塘街搬到了开发区,特意邀请张姐到家做客。这是钱塘街上的两位第一代人的合影。
那个年代每家的房子都不大,孩子还多,一有亲戚从外地来,家里就睡不开了。尤其,我家外地亲戚比较多,晚上没地儿睡觉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儿就被打发到邻居家借住一宿,邻居们也是热情接待。我印象里在隔壁陈家大娘和马大娘家都住过。
当年的帅哥靓女,如今的老头老太,岁月消磨容颜,可是童心还在,阳光依旧。
我们都是闯关东的后代!爷爷、奶奶、父母中有许多人操着关里家的口音,有山东宁津的,有河南范县的。
世界真是变幻无常,当年闯关东人的后裔,我们这代人的子女,许多人离开东北老家哈尔滨,离开钱塘街,又闯回关内了.......
一代又一代人的繁衍、迁徙,见证着一个时代和城市的历史变迁,留下的是我们对亲人、对生活的热爱!
好大一棵树!拥抱它,好似在拥抱我们逝去的父母,拥抱钱塘街的过去,拥抱儿时的甜蜜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