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蓓:为什么小银行真的没救?再论银行体系中的流动性黑洞

李蓓 半夏投资 2022-12-02


文|李蓓

上海半夏投资创始人

前几天发了一篇文章 李蓓:债券市场2018年会是牛市,但现在还是左侧,给出了利率新的分析框架,并重点讨论了当前中国银行体系中存在的流动性黑洞,也就是现在小银行的问题。


很高兴文章得到了很多同行和前辈的关注,得到了一些反馈和讨论。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小银行会不会死的问题,普遍的看法是政府会救,不会让小银行死。案例是2004年那轮,全国农信社被注资救助。

我的看法现在的情况远比2004年复杂和困难,很多小银行真的没救。

讨论之前,为了文章的完整性,我们先把小银行的问题再复述一下。


如何理解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黑洞?

我们先来看一个事实:

一个普通居民在2年前以基准7折的利率买了首套房,按现在的基准利率4.9%,则贷款利率是3.43%。但是现在他去买银行理财,很容易得到高于4.5%的收益。普通居民理财收益明显高于贷款利息,也就是,普通居民,很容易的在赚银行的钱。

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反应了当前银行体系的问题。

如果看总体的情况。按揭贷款总体,作为银行体系一个存量近30万亿的大类资产,到今年3季度,加权平均的收益率只有5.01%。而现在,小银行负债的最重要的边际来源,8万亿存量的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已经达到5.4%。

虽然银行本意都不希望做活雷锋,但现在他们都在做活雷锋,不停的给居民和企业送钱。

为什么银行都抢着做活雷锋? 

为了生存!

现在一个典型的小银行,资产分为两块:

一块是传统信贷资产,主体是2014年前获得的。

由于那2011-2015年的经济持续下滑,实际坏账率率很高,实际利息现金流为负。

也就是说,传统业务持续流血中,最近流血的速度略有改观,但应该还似乎流血的状态,而不是补血的状态。

另一块是2014年后集中新增的同业和投资类资产

在2014-2016一度有较高的息差和较好的盈利能力,所以飞速发展。到现在,静态看,已经倒挂。

跟同期限的短期资产倒挂。

即便期限错配,拿长期资产,点对点看,还是倒挂。

而如果看存量,同业和投资类资产增速最高的时候,是而这块资产的大头,是在2015-2016年获取的。当时的长债收益率,只有3-4%。

图: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同业的情况


理财的情况类似,资产的大头,是在2015-2016年获取的。

图:银行理财规模6个月滚动的年化增速

也就是说,同业、投资、理财业务,看存量的话,利息倒挂的程度是相当严重。也在持续流血中,且流血的速度越来越快。

(注:大银行由于零售负债,在成本和数量上都有稳定性,情况会好得多,息差反而是扩张的)

持续流血,并不是就一定不可以持续。只要能输入更多的新血,也就是说只要资产负债表保持足够高的扩张速度,就能够维持。当然,大家都知道,这种状态叫做:

旁氏

现在我们知道了,很多的单个小银行,已经陷入旁氏状态。

现在要讨论一个新问题:

银行体系进入囚徒博弈状态

因为每一个银行都在为了生存在努力,这种努力的

目的:

是为了维持资产负债表增速,维持现金流不断裂。

行为上体现为:

负债端,抢存款、抢理财、抢发存单;资产端,抢高收益资产在结果上体现为:负债成本持续提升,资产价格相对走低。资产负债持续倒挂加剧,体系向外的流血越来越严重。

于是,每一个人为自己的生存所进行的努力,都让其它人的生存更加困难。

这就是囚徒困境

这就好像2015年下半年的钢厂,毛利率-15%,早就超出了理论停产线,但依然还要生产。虽然生产会亏死,但是慢慢死,如果不生产,马上现金流断裂而死。

于是我们看到:

虽然央行很努力的把回购市场呵护得波澜不惊,但是存单利率越来越高。

虽然央行很努力的保障向实体经济投放的资金,广义社会融资总量持续维持在同比14%以上的高位。

但是银行的总资产负债增速越来越低,货币增速越来越低。

这就是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黑洞。

黑洞怎么破?

物理学告诉我们:黑洞的温度会越来越高,达到奇点,发生黑洞爆炸,然后冷却消亡。

坍塌,爆炸,冷却。

就好像2015年底,最终有一批钢厂撑不住现金流断裂停产了,于是行业拐点来临。剩下的钢厂迎来了过去两年的黄金时代。


下面我们来讨论为什么小银行没救

第一个问题:如果不靠政府救,小银行能不能扛几年,扛到困境解除?

上面我们说了,存量资产在持续流血。要能扛下来的话,也是有可能的,关键在于要能补充到新血液,也就是总资产增速要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但是,现在银行体系的总资产增速持续下行,到最新201711月同比只有9.2%,也就是补血量在显著下降。如果当前趋势维持,补血量越来越少,而流血量越来越大,小银行压力会越来越大,扛下来的概率越来越小。

第二个问题:政府可以把有风险的银行救下来,不会让任何银行破产?

这个问题我想分成三个层次来讨论:

1,央行(政府)到底有多大的能力?现在的流动性黑洞,是央行主动紧缩导致的,还是内生的?

2,小银行该不该救?

3,如果不救,会不会不可承受的后果?

1,央行(政府)到底有多大的能力?现在的流动性黑洞,是央行主动紧缩导致的,还是内生的?

先来看央行在银行体系中能决定什么,不能决定什么?

央行能决定基准利率,但无法决定市场利率

央行能决定信贷额度,但不能决定信贷需求和房贷能力

央行能决定基础货币,但不能决定广义货币


事实上央行并没有大幅加息,政策利率MLF利率只上了20个bp,但是存单利率上了250个bp,这是市场内生的力量,也就是流动性黑洞的力量。

看回购利率类似,其实央行很努力的把回购市场呵护得波澜不惊,但是存单利率越来越高。

央行也很努力的保障向实体经济投放的资金,广义社会融资总量持续维持在同比14%以上的高位。

但是银行的总资产负债增速越来越低,货币增速越来越低。

所以,小银行的问题,流动性黑洞的问题,是内生的,不是央行紧缩带来的,所以,央行如果常规的放松,也不见得能有很大作用。

2,小银行该不该救?

这里有个需要重视的变化:早年银行的股东都是国有,现在有很多城商行的大股东,已经变成民营。

由于银行天生的高杠杆属性,委托代理问题在小银行的身上非常的突出。很多小银行沦为了股东的提款机,廉价融资工具。最为甚者,一些资本手里拿着银行、保险、信托几块牌照。杠杆加杠杆,层层嵌套,最终以数十倍的杠杆,从事一些高风险的投机活动,成为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的各种“系”。

也就是领导口中的:妖精,害人精。

这种行为本质是绑架了国家的金融牌照的信用,侵害了其他小股东的利益,增加了银行债权人的风险,并给整个金融系统增加风险。

试问,如果这样的银行出事了,哪个官员敢拍板救?国有资产流失,向民营资本输送利益,官员本身会存在极大的腐败的嫌疑。

政府其实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风向已经逆转。最凶悍的几个“系”已经被整顿,最早一批做民营银行的人已经有人洗脚上岸。

但到现在,还有很多后知后觉的企业,有国企也有民企,希望寻求小银行的控股权,期望帮助自己的其他主体输血,缓解资金压力。

上面讨论了救某些小银行具有政治上的不合理性现在来

救小银行的代价

方法1:财政注资,财政赤字总体不变;或财政赤字扩大,维持货币中性。

这会挤出其他财政支出,或利率大幅上升,挤出私人部分投资。结果都是给经济带来很强的下行压力,也就是牺牲了广大的公众,输送利益给小银行的股东和债权人。

方法2,超发货币支持广义财政赤字大幅扩张。

这种行为名义上是违法的,但可以通过设立特别实体,发专项债解决。

如果要维持其它财政指出不变,就需要货币大幅扩张。那就会给汇率带来很大的压力,也会带来通胀。本质上也是牺牲了广大公众的利益输送给了小银行的股东。

上面两种模式的差异,方法2的压力集中在汇率上,方法1的压力集中在经济增速上。

再来看体量和成本

10多年前的2004年,我们救过一次小银行,但那个小银行(农信社+城市信用社)总资产才2万亿,占GDP10%出头,占银行体系总资产的比例才5%左右。

现在城市商业银行和农商行的数量大于1000家。资产总规模大于60万亿,相当于GDP的90%,是银行体系总资产的25%。

救助的难度和代价已经近10倍的提升,国家和人民要付出的代价近10倍的提升。

我自己的看法

央行可以保证货币市场的稳定,保证金融系统的稳定。但是让小银行死掉一波,股东洗掉一波,部分债权人遭受一些损失,然后给剩下的健康的不激进的金融机构托底。

这算是让社会资本分担做手术切毒瘤的成本。既教育了激进的机构和个人,重塑了金融纪律。又能减少政府和人民承担的救助成本,恢复金融体系的健康。

一些之前在金融系统自我循环扩张时期,激进扩张大赚特赚的资本,现在遭受一些损失,反哺一下社会,为国家承担一些金融整顿的成本,也是合理的。

至于一些跟风进来的晚,还没来得及赚钱就要遭受损失的资本,那也只能怪自己没有眼光,看不清形势,愿赌服输。

当前是打破刚兑的大方向和大环境,今年国企债券也出现了第一例实质性违约,东北特钢的债权人损失大于70%,最近出现了第一例上市公司债券违约。

既然国企和上市公司的债权人不会被刚兑,那凭什么小银行,尤其民营小银行的债权人就要被刚兑呢?

3,如果不救,会不会不可承受的后果?

现在反对小银行的成片倒闭的,有几种说法:

1,小银行成品倒闭,威胁国家的稳定,威胁党的信用和权威,颠覆中国经济的基础。

有这种说法的人,如果不是利益集团代言人,那就是根本就没有读过金融史。

美国在过去的100多年,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一只手都数不过来。曾经倒闭的银行估计有近千家,但一百多年来,美国的相对经济实力越来越稳固。

二九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一定意义上造成了二战爆发的大的经济环境,但二战却是美国国力腾飞,成就全球霸主的重要机遇起点。

80年代美国的经济领先位置受到了日本的强力挑战。美国的银行体系方面面临着国内的储贷危机,一方面面临着拉丁美洲财务危机的不良债务。而当储贷危机整顿完成,美国几百家银行倒闭后,美国经济反而迎来了新生,跟日本比走得越来越好。

银行倒闭本身并不可怕,银行体系如同任何一个有机组织,需要新陈代谢,去腐生新。如果银行从来不会死,像曾经的日本,反而可怕。金融机构的僵化,金融活动的畸形化,会使得潜在的风险反而越来越大。

2,金融机构倒闭,会导致经济明显下滑。

经济下滑是肯定会有的。但经济本身就是波动运行的,不是一条直线。如果是为了肃清经济中的恶性肿瘤而阶段性整固,反而是为了后续更好的起飞打好基础。

1990年前后,美国因为银行业的倒闭潮,几百家银行破产,GDP增速从1988年的8%下滑到1991年的3%。

但作为经济健康的晴雨表,美国的股票市场摆脱了70-80年代的持续低迷,开启了大牛市。后面的10年日本迎来了失去的10年,而美国经济欣欣向荣,引来新生。

银行破产本身并不可怕。

陷入技术性破产和旁氏格局的金融机构,一旦在系统里占有相当的比重,如果不能破产出清,就好比银行体系的身体里长了恶性肿瘤,吸食身体的营养,疯狂生长,危害身体的健康。只有切除了肿瘤,才能给其它健康的细胞正常的生长环境。

8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正面的案例,而日本则是一个反面案例。

日本当年对金融系统之所以不能及早处理、果断出清,金融利益集团绑架政府,影响政府和央行决策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当前的中国,却有着更好的制度基础,来作出更好的政策选择。

中国执政党和政府的合法性和稳固性,依托于大部分国民的认同,而并非依赖大型财团尤其金融财团的支持,他们更容易从国家和大部分民众的长远利益考虑,而非部分利益集团的稳定和利益。在美国这样的民主国家,重大政策的出台容易遭遇很多抵抗和反对,而中国相对集中的决策机制,使得重大的决策更容易快速出台和落实。

从对各种系的处理,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在面对金融利益集团,面对非良性迅速膨胀的金融机构面前,体现出了相当程度的魄力和果断。没有人能绑架中国政府和央行,肆意膨胀大而不倒。金融去杠杆成为政策方向并得到持续贯彻,中国正走在正确道路上。

随着金融去杠杆的进一步深化,未来金融系统内不可避免会出现更多的调整和阵痛,宏观经济也不可避免会受到阶段性的影响。如果中国政府能够继续不畏短痛,清除僵尸金融机构,化解金融系统的顽疾。那么中国的金融系统有机会成为一个弹性而有机、存在新陈代谢且能够快速自我修复的健康的系统。这样的金融系统能够服务实体经济,支持技术创新,助力中国的大国崛起。
(完)


半夏投资招聘:

半夏投资是一家专注于宏观对冲策略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公司创始人是中国最有经验的宏观对冲基金经理之一。李蓓女士自2011年发起和管理泓湖重域宏观对冲基金至2016年底,期间其所在公司连续三年获得金牛对冲基金管理公司奖。

半夏投资招聘宏观及利率方向研究员一名,公司及行业方向研究员一名,要求:

1, 0-3年相关工作经验。

2, 良好的经济学基础(财务或宏观内中有一个比较强),良好的收集、处理、分析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3, 高工作效率,良好的学习能力,比较强的逻辑性,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另外,希望你

以学习和研究经济和市场的运行规律为乐趣。

志向远大,却脚踏实地。

内心自信且骄傲,但仍然对市场充满敬畏。

在压力和权威面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判断,也能时刻反思、自我否定、自我再提高。

对前辈尊敬却不盲从,与同行互相学习借鉴却不抱团结伙。

勤奋、刻苦,但依然懂得爱自己、爱生活。

 

我们给予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薪酬,并会把你当做徒弟一样培养。

 

如果你愿意给自己也给我们一个机会。请回邮件到 libei@banxiafund.com,并请附上简历及以下内容之一:

1,就《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写一篇你的简评,1000字以内。

2, 就《金融炼金术》,写一篇你的简评,1000字以内。

3,请阅读我之前写过几篇文章,链接如下,就其中一篇简评,1000字以内。

4,从5-10年角度,你特别看好的一家上市公司及理由,1000字以内。




历史文章:

2018年资产配置三部曲

李蓓:大宗商品 2018年将是 熊市

李蓓:A股市场2018年也会是熊市

李蓓:债券市场2018年会是牛市,但现在还是左侧

小蓓读经系列

孙子兵法 的 交易哲学(一)

孙子兵法 的 交易哲学 (二)

儒家、道家、周易 的 投资哲学(一)

儒家、道家、周易 的 投资哲学(二)

索罗斯和王阳明,都是一流交易员、三流哲学家

其它

金融去杠杆与大国崛起

李蓓:在中国践行宏观对冲

与徐小庆先生商榷 | 这一次,真的会是金融危机

李蓓:银行股的春天,还是回光返照?

李蓓:对大宗商品市场2016年的回顾,及未来两年的展望

高价格最后总是自我毁灭|疯狂的螺纹钢将会何去何从?

商品市场最近的特征,和未来的趋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