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一年,这只“鸡”被挖走了一半——幽云十六州 | 黄如一

黄如一 搜历史 2018-12-22

本       文       约       4300      字


阅       读       需       要


min

1.大手一挥,十六州奉上

公元938年,五代十国的乱世大混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后晋高祖石敬瑭按照与辽太宗耶律德光的约定,将从幽州(今北京)到云州(今山西大同)之间的十六个州正式割让给辽国(契丹帝国)。这块国土从此成为中原汉族王朝的阿喀琉斯之踵,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与和平中饱受其苦。恐怕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在那六个世纪中,这其实是一个比巴尔干火药桶更敏感的战争策源地。

晋献契丹全燕地图

幽云十六州的丢失,对于中原王朝最直观的负面影响,是切走了长城的东段,但事实上这根本不是最严重的问题。幽云地处中原、蒙古草原、东北平原和渤海湾几大战略区的火力交接点,可谓严控江山之锁阴。更严重的是,这块传统汉族聚居区的缺失,对大一统王朝心理的强烈冲击,华夏民族最繁华似锦的一段历史正是葬送在这种欲补金瓯缺的执念中。所以孙中山先生在发明“汉奸”这个词条时,将石敬瑭、吴三桂作为了两个典型,一不小心忘了人家其实是沙陀族,足见国家仇、民族恨之深之切。

吴三桂画像

2 大唐地图上的窟窿

不过有可能说出来您不信,其实幽云十六州还真不是石敬瑭丢的。早在938年之前的很多年,幽云就早已被契丹部族联盟控制,只是堂堂大唐王朝是不可能承认国土分裂的。907年,唐朝灭亡同时,契丹帝国建立,就已经宣布了幽云十六州的主权,但法理上继承唐朝的中原王朝后梁、后唐均不承认,石敬瑭只是第一个正式承认契丹帝国据有幽云十六州合法主权的中原皇帝而已。至于这十六座城,其实早就是契丹长年经营的范围,风俗早已胡化,算不上所谓的汉区了。

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第一次伐辽,他有一个重要的战略判断依据:幽云本是汉区,他天兵所到,河北父老必箪食壶浆,喜迎王师。然而事实却大出所料,宋太宗集30万大军围攻幽州,城内军民奋死抵抗,完全是一副父老乡亲抵抗外来侵略的架势。最终宋军崩溃而去时,幽州城内的(汉族)父老甚至提起武器,勇敢地冲出城来追杀宋军!可见幽云百年胡化,绝非一日之功,不是石敬瑭一个人的问题。

清人绘石敬瑭

说到这儿,是不是更觉得石敬瑭这个汉奸典型当得有点冤?其实也不算冤,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双手奉让大好河山,甚至认贼作父,这种恶劣行径才是当时孙中山先生最要大力攻击的对象(因为汪精卫的行径与之最为类似),才能使后人铭记历史。

那么,当时石敬瑭究竟处于一种什么形势,才会选择作出这种遭万世唾骂的行径?这还得从唐末的藩镇节度之祸说起。

所谓“五代十国”大乱世,本质上是唐末藩镇节度使割据形势的延续。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代”说穿了也就是大一点的藩镇,直接控制的地盘也无非就是开封、洛阳周边一圈,大致跟今天的河南省差不多大,至于其余“十国”,也都是唐代藩镇节度使的延续。各镇相互攻伐,又相互结盟,一些小的藩镇寻求大势力保护,契丹帝国在他们眼里和开封那个大藩镇也没有本质区别,所以将契丹也视为北方的一个大藩镇也不无不可。

唐代的一大政策失误便是给了节度使过大权力,让他们在地方上形成了独立藩镇,朝廷的控制力日渐衰弱。最初一些朝廷派出的汉族将领还算好说话,因为藩镇军民多少还保有对朝廷正统的观念,不会轻易追随地方官造反,直到安禄山改变了一切。

安禄山影视形象

安禄山本是粟特族的一个酋长,唐王朝为了利用他和强大的契丹部族联盟作战,不断加封他为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全权统管河北、山西一带重镇,其实这也就是幽云十六州的主体范围。安禄山身为胡人,以自己的族人为班底,大行胡化。“安史之乱”后唐朝虽名义上收复了这块国土,但不得不继续任用沙陀、突厥等族将领统领,所以说幽云的胡化在当时就开始了。

3 石敬瑭:都怪世界太乱

907年,梁太祖朱温篡夺了唐朝,开启了五代十国大乱世的序幕。巧的是,同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也一统契丹诸部,建立了契丹帝国。汉胡力量对比来到了一个新时代。

朱温这个所谓后梁,其实是唐代宣武、魏博两个大镇的拼凑,大致只包括河南、山东两地。唐末的另一个强藩河东镇则在沙陀族将领李克用手中,所谓河东镇,正是平定“安史之乱”后继续任用沙陀将领延续下来的产物。

五代乱世的根源问题,还是唐朝安史之乱后遗留下面的老难题——君臣相疑。由于军阀乱世摧毁了正统观念,人人都想当皇帝,叛逆弑君之事随时发生。所以君疑臣要反,臣疑君要除掉自己,陷入恶性循环。

石敬瑭本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被派出担任河东节度使,主防契丹。934年李从珂弑杀后唐愍宗(李嗣源之子李从厚)称帝,怀疑石敬瑭会反对自己,密谋与契丹夹击石敬瑭。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石敬瑭作出决定,先下手为强,约契丹合击李从珂,不然南北两个巴掌一拍,他小石铁定像蚊子一样被拍成二维。

石敬瑭与契丹辽太宗(耶律德光)约定,契丹出兵助他杀进开封,他正式承认幽云十六州归契丹所有。同时,石敬瑭认耶律德光为干爹,当了契丹人的儿皇帝。

有了契丹爸爸的帮助,石敬瑭轻松攻入开封,吊打了李从珂,自立为帝,建立后晋。石敬瑭死后,他侄儿石重贵继位,不久就跟契丹爷爷翻脸,耶律德光大怒,御驾亲征,又一次很轻松第打进开封,把石重贵抓起来吊打。

由此可见,没有长城防线,游牧民族攻进中原来吊打汉人似乎真的不难。当然,深入中原对契丹人也是非常危险的。耶律德光一路打进开封,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又在他背后发难,集结重兵号称要断他归路。耶律德光仓皇回逃,被吓死在了路上。不过即便如此,契丹也并未丢失幽云,可见统治已经相当稳固。

4 承认现实

五代的最后一代——后周,又出了一位盖世英雄,那就是后周世宗郭荣(原名柴荣)。周世宗英武不凡,不但战败了国内大多数藩镇,更兼大刀阔斧的改革,削除藩镇节度使的社会基础,为后来宋朝的重归一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的英雄人物当然不会容忍版图缺失一角,多次向幽云发起进攻。

幽云十六州其时被太行——沂蒙山脉分为南北两部,契丹沿山势修建了瓦桥、岐沟、益津三关,取代长城成为东北方向的汉胡平衡线。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在关南,俗称“关南十县”,其实契丹也很难守住,周世宗攻克这二州并无悬念,厉害的是他把三关也一共攻克,从此夺回了新汉胡平衡线的主动权。他将瓦桥关改名雄州(今河北雄县),也就是现在的雄安新区,将益津关改名霸州(今河北霸县)。雄霸之气一时震慑住了契丹人。后来宋朝又收复了易州(今河北易县),所以事实上幽云十六州只有十三个留在了关外。

这问题可就大了,宋辽双方都坚持称自己对幽云十六州具有完全主权,企图收回被对方占据的那部分,由此引发了规模异常浩大的攻防拉锯战。

事实上,这条新的战略均衡线以宋辽双方的国力对比而言,都无法打破。

宋太宗和契丹萧太后都多次发起在冷兵器时代令人叹为观止的超大规模战役,宋方三次以30万大军围困幽州,辽方也三次以数十万大军突破三关,但结局无一例外的是攻方大溃败。二十余年战争下来,双方葬送了数以百万计的精壮男丁,沿三关排开的这条战略均衡线纹丝未动。若按历史经验,这个量级的损耗下来,无论参战的中原汉族王朝还是游牧部族联盟都早已散架,但宋、辽两国的国势依然保持上升,双方终于清醒地认识到:经过五代洗礼,宋、辽均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中原王朝和部族联盟,和平成了唯一选择。

连环画《澶渊之盟》

1005年,宋、辽达成了著名的《澶渊之盟》,互相承认对方对幽云十六州部分领土的主权,并约为兄弟之国,双方保持了和平竟长达120年之久,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国和平条约范例。

5.收了,又丢了

120年的漫长和平岁月,让很多人忘记了这里曾经上演过人类冷兵器时代最激烈的大兵团对抗。尽管宋、辽均将《澶渊之盟》作为祖训,严令子孙不得违誓,但时间总会带给一些野心家冲破封印的勇气。当然,根子还是在于形势的变化。

宋辽达成《澶渊之盟》并不表示辽国可以高枕无忧,不再担心宋军的钢刀劲弩重回草原。尽管现代中国人爱以“弱宋”自嘲,甚至武侠小说都写萧峰要以死进谏,才能勉强换得辽帝不南征弱宋。但客观地说,当时显然是辽国和西北游牧部族担心会被宋朝统一,所以辽国进行了一个很成功国际战略操作:扶植西夏,牵制宋朝。辽国扶植的西北方向的党项族势力,经过多年经营后,李元昊称帝(名义上依然对宋称臣),建立西夏帝国,形成了宋、辽、夏三方平衡的态势。

宋辽再无战事,宋朝集中兵力攻打西夏。1081年宋廷启动了“元丰五路伐夏”战略,组织40万作战部队、130万后勤部队,大举伐夏,西夏面临灭顶之灾!面临这个形势,辽国也坐不住了,展开外交斡旋,力图保住西夏这个平衡角,不然下一个就是自己!但宋神宗(赵琐)战意已决,态度强硬,辽国也只好将行动升级,在宋辽边境集结30万重兵,威胁东线。宋军不可能两线作战,只好主动与辽国和谈,灭夏战略半途而废,西夏得以苟延残喘。

辽人一计得逞,更加猖獗,要求提高《澶渊之盟》中规定宋朝赐给辽国的岁币,更重提瀛、莫、易三州的领土要求。尽管最后谈成只是提高了岁币,没有再纠缠更敏感的幽云十六州主权问题,但这让宋神宗勃然大怒,成为终生遗恨。他也在驾崩前,违背祖宗遗训,颁下一道遗诏:“能复幽云全境者,虽异姓可封王。”

1111年,在长年西夏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太监大帅童贯出使辽国,遇到一个辽奸赵良嗣前来献策,称有收复幽云甚至灭辽的全盘计划!这本是严重违背祖训的毒计,但异姓封王的美好前景浮现在童贯眼前,利令智昏的童贯将赵良嗣偷渡回国,并说服了同样好大喜功的宋徽宗赵佶,按策施用。

童贯影视形象

此计的核心要义是偷偷复制辽国北部的渔猎部族女真,使辽国疲于应付北方战事,直到女真军逼近上京时,辽国被迫向宋朝求援。童贯趁机从西夏战场调来15万精兵,堂而皇之地开进辽国国境,一战灭之!辽天祚帝耶律延禧见势凶险,竟抛下家国基业,远遁大漠。契丹人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儿,就已家国破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宋军狂热地庆祝“收复幽云”,童公公舔舐着契丹人的鲜血,达成了太监封王的壮举。

当然,后来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女真人很快翻脸,宋徽宗不但没能保住幽云,甚至丢掉半壁河山,百年盛世的锦绣繁华,一朝成灰。甚至女真人自己都没能保住自己,又被上帝之鞭击得粉碎……整个人类历史的走向天翻地覆。

6.北京,北京

1368年,征虏大将军徐达矗立在北平(幽州)城头,眺望关河内外,安禄山、李存勖、石敬瑭、辽太宗、宋太宗、耶律休哥、童贯、岳飞、耶律大石、木华黎、忽必烈……六百年沧桑流年一幕幕浮现在他的眼帘。多少将军白发、征夫血泪,更有亿万生民的哀叹,萦绕在这厚重的城墙上下。但是徐达也坚信,他不是童贯,甚至将超越他的偶像岳飞,他将成为真正熄灭这个火药桶的中国将军!

1421年,当郑和的舰队遨游四海的同时,中华帝国迎来了同样重要的历史一刻。永乐皇帝宣布迁都北京(北平、幽州),这个曾经洒满华夏儿郎沧桑血泪的火药桶,正式成为中华帝国的首都,并延续至今。

微信公众号IOS版已改版,如果还想找到我们

请将“搜历史”设为星标哦

安卓用户可设为置顶

-  推荐阅读  -

杨早 | 最后的满人翘楚:端方之死

纪彭 | 假如张作霖没有被炸死在皇姑屯

段宇宏 | 圣雄甘地是怎样炼成的一一这样的禁欲修行你扛得住吗?

值班编辑 | 景如

这是第 346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搜历史新书现已上市,当当有售。点击阅读原文,跳转购买链接。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