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乡建:寻找回“家”的路——记2019年中国艺术乡村建设论坛暨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

本报记者 刘晶 中国美术报 2019-07-12

中国美术报》第145期 美术新闻


展览外景

关于艺术乡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方李莉这样说道“:以 艺术为桥梁恢复乡村的人文系统和自然系统, 使人类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同时,也使中 国人重新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找到回‘家’的 路。”3 月 23 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方李 莉策划的“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展”在中华世纪 坛展出,展示了艺术乡建的三种可能:

 渠岩是中国第一批艺术介入乡村的实践 者,在数十年的艺术介入乡村的实践中,渠岩认 为,我们坚决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中国的民 族、地域、文化传统和现实困境同国外完全不 同。中国乡村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系统性的问题, 用一蹴而就的、互动式的艺术节是无法真正建 设乡村的。从“以艺术入手,促进乡村社会复苏” 的山西许村,到“以乡土开始,接续传统文明根 脉”的广东青田,渠岩乡建团队在南北两个截 然不同的村子里,探索出“多主体联动”的在地 合作模式,形成了当地人、知识分子、企业家、政 府和艺术家互动而成的开放性实践。渠岩认为: “一定要尊重地方的文脉与差异,尊重乡村的主 体——村民的诉求,决不能用精英主义的方式 自上而下粗暴地推行乡村建设。只有尊重地方 文脉与差异,乡村才能有中国的文化密码和中 国的传统精神,才能有家族信仰。”尽管面对的 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村子,传统与历史却是团队 乡建探索过程共同强调的。在相互协调、相互尊 重、相互妥协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在村民意愿下 推进,尊重与民主是渠岩团队建设许村、青田两 大项目的主要特色。 

从许村到青田部分展览现场

景迈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 治县惠民镇。在这片中国版图的“极边之地”上, 有着世界上年代最久、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人 工栽培型古茶林;千百年来,傣族、布朗族、哈尼 族、佤族和汉族五族共居于此。2016 年,左靖 团队受邀到此开展工作。三年来,团队秉承“服 务社区、地域印记、联结城乡”的工作原则,经过 长时间的驻地调研,以绘本、摄影、视频、图解等 视觉形式,用在地展览为村民还原了家乡的地理风貌、乡村形态、建筑样式、宗教信仰、生产生 活等等,这种“乡村教材”式的展览,深受当地 人的欢迎。与此同时,团队还不断向城市观众介 绍景迈山的历史文化、民俗风物,把乡村价值输 出到城市。左靖团队希望能用艺术乡建的路径, 创造更好的内外部条件,促进村民对所居地的 公共事务的参与与管理,甚至主导以后的保护 与发展方向,激发新的公共空间、文化和产品生 产,提供来自自身的思考和行动。他们认为,寻 找一种可持续的保护与发展的模式,吸引村民 参与,最后达到他们对项目的自主运营,是进行 艺术乡建的主要目的。左靖艺术乡建的实践证 明,传统与现在可以接续在一起,可以对传统进 行改造,使它更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也更容易 被村民接受。“景迈山的改造最重要的是为村 民的美立了一面镜子。” 方李莉如是说。长期以 来,景迈山的布朗族认为自己的文化不如傣族 和汉族,但艺术的介入使他们在“镜子”里看到 了自己的美丽,并因此自信起来。 

景迈山部分展览现场

而坐落在甘肃天水的石节子村是一个仅有 13户村民的西北小村落,这里土地贫瘠,水源匮 乏,也没有产业,十余年来却凭借艺术走向了国 际。这要归功于石节子第一个考上大学的“文化 人”——艺术家靳勒。走出大山的靳勒自卑又敏 感,却因为艺术逐渐找到自信,他希望将自己在 城市的所看所感传递给村民,减小石节子村与城 市之间的差距,让村民更加自信的生活,同时也 让更多的人关注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种新 的可能性。于是,靳勒在2008年成立了石节子美 术馆,这座美术馆以自然村庄为场馆,以13户村 民的家为13所分馆,以村民家中的陈列物品为 展品,使人们不得不用审美的眼光去凝视日常生 活中被忽略的东西,并在凝视的过程中发现乡村 的美与价值,发现村民的诉求。石节子美术馆的 创立为石节子村带来了巨大变化,原本闭塞的村 庄与艺术、艺术家发生关系,面对面交流,使去大 城市考察成为可能,美术馆的成立使村民重新认 识了石节子村,也重新认识了自己,并吸引了越 来越多的外来人参观学习。石节子村的活力被激发了,农民找到了自信和自尊,那份源自家乡 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回归到石节子村。

石节子部分展览现场

展示的三个样本让观众看到艺术介入乡村 建设虽然有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但他们都以尊 重乡村的传统价值为前提,这令观看展览的社 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方面的专家感觉十分欣 慰。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萧放观展之前 曾有这样的疑问:艺术乡建是送艺术下乡吗? 如果是送艺术下乡,我们是要在乡村里面去满 足城里人的乡愁吗?观展之后,他坚信,乡土艺 术建设不是用外来的艺术来贴合它,而应该是 用融合的方式,让外来的理念变成乡民的主动 认知接受,并转化为内生性的动力。 

确实,正如渠岩所看到的“:在发生主义的 逻辑下,乡村被污名化了,乡村意味着欠发展, 且必将走向城市化。但事实并非如此,乡村是传 统文化最重要的密码所在,在当代中国,我们必 须重估和重塑乡村的价值。”这点与方李莉的 想法不谋而合,她说道“:乡村是中国的文脉,乡 村的衰败意味着文脉的断裂。乡村振兴并不是 我们在挽救乡村,而是乡村在挽救那些找不到 ‘家’的人。这次展览就是想呈现出一种建设乡 村的方式——艺术介入乡村。这一方式最大的 特点就是能通过具有感染力的形式去唤醒沉睡 的传统和濒于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 艺术乡建的价值所在。” 

论坛现场

而艺术家、设计师先期切入,再带动各种力量的共同介入,也许是艺术乡建中值得尝试的模式。当然,正如李方莉所说“:艺术乡建不是送艺术下乡,也不是艺术家把乡村作为自己作品的一个试验场,而是重估乡村价值,激活民间文化资源,让村民重燃对乡村的自信,将身心安放于乡村,重建美丽家园。”在她看来,未来艺术家最重要的任务也许不仅是创造艺术作品,还要想办法创造新的生活样态和形式。在他们的参与下, 乡村的生活会跟城市的生活一样富有吸引力,由乡村产生的新的生活样态不仅包含着文化历史的审美及价值,还有新的文明理念、新的文明追求。唯有如此,乡村建设才有价值,才有意义。

论坛嘉宾合影

2019年《中国美术报》征订信息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19年出版40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40元/年;

2.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微信公众号在线订阅;

3.直接向报社订阅。

发行联系人:王会 吴坤 

电话:010-68479020

010-68469246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获取更多资讯  

弘扬中国美术精神  彰显中国美术气派

关注美术前沿热点  报道中外美术新闻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画院

国内统一刊号:CN11-0292  

国内邮发代号:1-171

海外发行代号:C9257  官方微信:izgmsb


►联系我们:zgmsbvip@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