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大讲堂 | 社会科学因果逻辑
因果逻辑是符合因果关系的逻辑,指用因果逻辑来解释一个事物,探究某一事物的来源,事物的发展和事物的最终走向。万物的普遍联系,使因果关系也具有其普遍性。而社会科学因果逻辑是教导进入科学界的最基本的一个课堂,今天就让我们在法学院的张芳华教授的带领下,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社会科学因果逻辑,并逐步将其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中。
2021年5月28日上午,我校第八十九期“教授大讲堂”系列讲座“社会科学因果逻辑”在教学楼1B209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来自法学院的张芳华教授。
张芳华教授,法学院科研类特聘教授,国际社科学领域的专家。曾独立撰写超过5篇期刊论文,其中SSCI论文有12篇,曾任6家SSCI期刊审委。
此次讲座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科学因果逻辑的概念。
走近社会科学,学会理性批判
讲座伊始,张芳华教授首先向同学们讲述社会科学和科学的关系:“社会科学与科学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科学。”了解什么是社会因果关系不仅可以帮助避免迷信,增加理性,而且能够学会用批判性思考角度来看自己和他人。所以理解和掌握社会科学因果逻辑的重要性,对于同学们来说至关重要,同学们需要带着好奇心与求知欲进入接下来的学习。
了解社会科学,解密因果逻辑
紧接着张芳华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社会科学因果逻辑的四个重要概念,这是本次讲座的重点。首先是“Timing”,他向大家揭示了一个现象:“在百分之八十的社会科学论文中都是属于没有时间概念的研究且在毕业论文上切记不能提及影响因素。”因为影响代表着因果因素,而需要满足自变项在依变项之前的前提,仅仅一次的资料收集和调查并不能分析出结果。在帮助同学们补充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供了论文撰写的干货点。
其次是“Relationship”,即变项间的关联,在两个变量之间的某种关系,包括三种类型:正相关、负相关与无关。张芳华教授通过列举三个关于家长的行为方式对子女学习的影响的例子,希望大家能在学习中实践如何发现并串联文章概念间的关联,做到用简短的语言概括重要概念。
其三是“Partial relationship”,即排除其他变项的影响。因为人类行为的变动性极大,我们不可能用一个因素解释所有人,需要通过统计的方法来辨认出最为重要的因素,进行定量研究。
基于前三个概念,张芳华教授通过列举台湾登革热的事例进行分析,登革热的说法由瘟疫说、气候说到行政怠惰说的变化,层层深入说明影响力的时效性,关联性的无处不在和关键因素的重要性。
分享讲座初衷,同学听有所获
讲座结束后,张芳华教授谈及自己与同学们分享这个主题的初衷:“这个课题是教导进入科学界的最基本的一个课程,如果不学习这个课程,学其他东西都是没有基础的,就等于是空中楼阁,容易倒塌,以后学习的知识都会不稳固。”
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收获颇丰。来自海峡学院的万欣如说:“虽然自己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因为对社会学科比较好奇,才来参与这次讲座。”对她而言,这不仅增加了对社会学科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也是在跨专业的学习中锻炼自身逻辑能力,未来将更好地运用于自身专业学习中来。
科学就如同一扇门,因果逻辑知识就像一把钥匙。只有学习了它们,才能走进科学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
END
指导老师 | 李晓滨
本期编辑 | 全媒体中心 安思凡
文案来源 | 全媒体中心 记者团 黄梓滢 刘丽琴 周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