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丫米:有话直说,对咱们都好 | 各色人物
王丫米,当过白领,乡村女教师,慈善义工。做过《博客天下》市场总监,「菠萝科学奖」活动策划,洋葱传媒 CEO。现为自由职业。
「有人说我是交际花,我为此特别困扰过。」
我们和她在一起时都特放松,因为所有人只要往她家的沙发上一懒,就完全失去分寸感,开始喝酒叫小龙虾胡说八道,简直变得和她一模一样。
——好友 @加菲众
推开丫米家门,炖肉香味扑面而来。几个年轻人正在厨房准备晚餐,还有人歪在客厅地上聊天,旁边桌上摆满了水果和零食。丫米说,坐地上比沙发舒服多了。接近晚饭时间,人越来越多,地铺坐不下,客厅和阳台几个懒人包上有人,卧室办公椅上有人,连床上也躺着人。
直到晚上十点,依然有朋友造访。他们都是旧相识,每次有人进门都让空气变得更热闹了一些。「小声点说话,邻居老投诉我。」丫米笑嘻嘻地跟谈兴正浓的朋友们说。
朋友聚会一景
然而众声喧哗之后,许多客人甚至不知道,这位笑脸迎人的女主人患有抑郁症。严重时,丫米一度无法出门。但朋友的自由出入并不会给她带来困扰,「有一阵会累,因为总觉得自己得陪着聊天。后来想通了,各自该干啥干啥,不非得说话,就轻松多了。」
丫米从不吝啬对人的称赞,也因此被不相熟的人调侃为有讨好型人格的「交际花」。她为此特别困扰过,但没打算改变。「我在亲密关系里经常遭到否定,也经常自我否定,特别没有安全感。所以我喜欢肯定别人,我知道刺伤别人会让人很难受。」
丫米十五岁就去寄宿学校念书,父母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存在感并不强。她没有从家庭中得到足够的支持,于是转而同朋友建立亲密关系。她的挚友许多都是忘年交,有的甚至比她小十几岁。这些小朋友,都变成了他的「干女儿」和「干儿子」,走动密切。「嘴上这么叫,我心里还是当他们是朋友。我喊我干儿子的爸爸还是叔叔,虽然我们一般大。」
她对亲密关系的定义是「不藏私」。说话不遮不掩,心里坦荡。真要谈什么严肃的事,就坐下来好好说。这是她与人的相处方式。能接受这套的留了下来,成为她的朋友。接受不了的,转头就走,还不忘告诫他人,「王丫米多半有病,离她远点儿。」
Comments from 小耳朵:
王丫米喜欢邀请朋友来家中做客,喜欢人多热闹的场合,是外向型人格的典型体现。外向的人乐于在人多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并能通过与外界联系恢复精力。
「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情绪,还是事实。」
「我表姐有件事让我特别耿耿于怀。小时候我去她家玩,她在扫地,我过去说帮她扫,她说不用,我就没扫。后来她说我就是嘴甜,没真想帮她做。当时我非常意外和生气。我说帮你扫,你不让,我得抢过来才算真心吗?很多人都是这样,嘴上不说,希望你猜到,但我猜不到啊。」
许多人可以通过对方的神情动作领会言外之意,而丫米只能依靠直白的语言。对方稍微含蓄一些,两人就可能发生理解上的错位。比如朋友和她抱怨公司同事,她听完赶紧分析,对方这么做什么原因,情况要怎么处理。见朋友不买账,她很不解,后来才明白,人家只是想拉她诉个苦而已。
类似的事情发生太多次,丫米逐渐养成一个习惯:聊天前,和朋友必须明明白白讲清楚,接下来到底是要谈论情绪,还是谈论事实。
丫米对人情的钝感,还延续到了与人有关的物品上。丫米没有珍惜物品的概念,换电脑换手机,资料从来不存。每次搬家都要送出个跑步机,东西能扔的扔,能送的送。朋友送礼物,让她感到自己被爱,能愉悦一阵子,可劲头过去,东西还是留不住。
就连当初去支教,学生写给她的百来封信,这种会被大多数人珍藏一辈子的情感见证,也跟着搬家无影无踪。感情特别深的公公去世,丫米没留任何遗物在身边。在她看来,最深沉的感情和最重要的人都在心里,靠物品纪念只会显得多余。
起初,她对自己「共情较弱」的测试结果不太相信,「我挺能换位思考的呀,怎么就弱了?」但她随后举出的共情例子恰恰显示了她的特别。比如,她同情贪官,因为觉得他们活在忐忑中很不容易。还有次她在车上被某官员摸了大腿,瞧着对方畏畏缩缩的样子,她心里不是滋味。「我觉得他好可怜,活得那么卑微。我其实没什么啊,摸一下就摸一下,我又死不了。」
丫米情绪点的「跑偏」,和她小时候的阅读经历不无关系。阅读小说的旁观者视角成了她体察众生皆苦的圣母视角,但也收走了她爱憎分明的边界感。她甚至连愤怒都不会,被人使绊子占便宜吃了亏也不恼。「我总忍不住用小说视角看人,眼里没一个坏人。」
Comments from 小耳朵:
共情,又称同理心,是指对他人情绪状态感同身受的能力。丫米无法从表情行为线索感知对方的情绪,是共情能力较弱的表现。而她对特定人群,如官员的「同情」,则与自身经历有关。因为父亲在政府工作,她常与该群体接触,同时从小阅读官场小说,这让她更容易与他们产生情感联系,谅解对方的行为。
「跟记忆力好的人比,我的寿命都短了。」
不单单对人的感情不敏感,丫米对人脸、身高、胖瘦、行为的辨识能力也弱于一般人。这同样和读小说有关。她从小说中只读出了文字和逻辑,没有镜头和形象,后者也自然而然成了她潜意识里不足为道的东西。
朋友里谁高谁胖,谁戴眼镜谁头发长,她统统不记得。看到一段日子没见的朋友,她会惊呼「XX,你居然这么高!」「谷大白话戴眼镜吗?」「戴吧」,她不很确定,转头去翻他的朋友圈,「啊,戴,这次对了。」
就连对朝夕相处的人,她也表现得后知后觉。「我前夫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一条腿粗一条腿细,结婚四年有一次他躺着我在床角一个角度靠着,突然惊呼,啊,你两条腿不一边儿粗。他非常伤心,说公司来了个会计第一天就看出来了,我们都结婚四年了……」另外,做王丫米的前男友可能会悲伤,因为当你还在有意无意间怀念过去时,她已经连你的名字都忘了。
对人尚且如此,要带的东西,要做的事项,在她的记忆里就更没有位置了。十次出差八次忘带身份证,临时身份证倒是攒了一摞。飞机总记不对时间,负责改签退票的同事见她如见「瘟神」。苹果手机发布第一年,她换了五部,三部落在餐厅,一部被偷。钱包丢了无数次后,她索性弃用,零钱揣兜,于是每回换季都能翻出千八百,有如中彩票。
钥匙和银行卡也是丫米的健忘重灾区。「钥匙要配很多把,还要在家人朋友那儿也放上,最多给过五个人。」直到训练出临走念一遍「手机钱钥匙」的习惯,丫米有家回不去的尴尬才得以终结。
「我银行卡里基本总是几万块钱,但我也只能精确到万。有时以为有两万多,一查有三万多就特别开心。反过来就很悲伤,前者觉得是捡钱了,后者觉得是丢钱了。我妈也是,对自己有多少钱没什么概念。我小时候要是心眼坏点,每个月能偷走她一半工资。」
丫米写过专栏,有些文章直到现在还在传。传到她这儿,常会被当成别人文章津津有味看一遍。「尤其科普文,查了十几篇论文看了三本书写出来的,我把知识点全忘了,怎么看都不像自己写的。」不同于许多作者不愿回顾旧作,她把翻自己博客形容为「常看常新」。
丫米对自己八年发了三万条微博感情复杂。她从前把那里当备忘录,记录事无巨细,回头看能想起很多事。转念想又觉悲凉,「记忆力好的人,人生密度大,主观寿命长,跟他们一比,我的人生长度都少了。唉,只能接受了。」
当然,健忘也有好处,比如不记仇,这给丫米的生活减去不少烦恼。
Comments from 小耳朵:
生活经历与检测结果均表明,王丫米是个「健忘」的人。大脑内的海马体是保存长期记忆,特别是情景记忆的关键脑区,就像是一个索引,将所有事件关联起来,然后迅速检索归档。海马体形态和功能的差别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健忘。记忆力不好的人,通常可以借助备忘录减少日后记忆提取的难度。
王丫米的基因画像
比较外向
王丫米喜欢热闹的聚会,甚至有点「自来熟」。喜欢开怀大笑,也擅长讲笑话逗笑别人。喜欢从事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和人交谈能增加她的幸福感。
共情较弱
在欣赏电影或者小说的时候,王丫米更沉迷其中的逻辑和技术。在公共事件发生的时候,她认为真相比表态更重要。
较易分心(稀有)
王丫米经常话说到一半或者书读到一半就开始发呆走神。只有从事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工作,她才能体验到专注的感觉。
有些健忘(稀有)
王丫米方向感不是很好,离开导航指引就会迷路。她也曾深受背单词和背课文的折磨。健忘的她同样也不太记仇。
开放性较高
王丫米很容易在头脑中设想出细节丰富的画面。她欣赏音乐和诗歌的美,对新的生活方式和少数派群体(如LGBT)持更宽容接纳的态度。
* 图中后天表现的依据为各色心理测试结果。
稀有标签:拥有该标签的人数在各色用户中占比小于等于20%。
『 往 期 关 键 词 』
△△ 点击阅读 △△
『各色人物』,在故事中寻找基因的影响力,
分享你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