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oB业务,墨迹如何打好这张王牌?| 行业

中国气象 2021-01-18


我国气象服务市场从2015年左右兴起,行业需求逐步被激发,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3000亿元左右的规模。

蛋糕有了,能不能吃到就是一门技术活儿了。

2016年,彼时已拥有数亿用户的墨迹天气开始探索2B(TO Business)业务。几年下来,已成功围绕外卖、航空、物流等行业各自不同的需求,量身定制出解决方案。 

为此,墨迹天气在拥有气象部门对外开放数据、5.5亿用户反馈之外,还组建了AI领域的专业技术团队和气象模式团队。有意思的是,墨迹天气通过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气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成能让企业客户获利的产品,以此寻求突破。


(一)外卖行业“天气的困扰“

2016年,已处于“混战”后期的国内网络外卖点餐平台,开始慢慢由“拼价格”向提高用户体验转型。

经过酝酿,“饿了么”选择上线“准时达”服务——

如果没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平台就要给用户“无门槛红包”。

不过,正是那此后不久,饿了么却发现了“天气的困扰”——如果参考平时的送达时间,恶劣天气造成的延时送达势必造成赔偿。

在一个大城市,一场雨就意味着几百万元损失。

墨迹天气抓住了外卖行业的这个需求,给出定制解决方案。

他们以短时预测,让饿了么根据预报,下雨时下线一些优惠活动,减少订单激增的风险,同时调度骑手,保证配送运力。


(二)精确到街区的降雨预报

对于大城市来说,十里不同天,南边下大雨,北边可能艳阳高照。

想精准调配骑手,就需要精准的预报。墨迹天气量身打造了未来2小时精确到每条街区的降雨预报

起初,饿了么根据预报,人工干预,决定是否下线准时达。

慢慢地,他们发现预报很准,便停止人工干预,实行自动调整。

如此一来,等餐的人会对配送降低预期,饿了么也大幅减少赔付损失和人工成本

合作还在继续深入,墨迹天气正在和外卖平台分析哪种天气下哪些菜品最受欢迎。


(三)气象服务商业市场的蓝海

墨迹天气本是对公众的气象服务平台,告诉人们未来天气,而现在,它已经可以让人们享受到气象服务的红利,甚至让一些行业获得巨大收益。

在墨迹天气产品总监那任欣看来,这种转变一方面是因为外部企业精细化运营对气象服务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则是内部技术实力的积累。

那任欣说:

“2015年时,第一家找到我们的是国外饮料公司,因为库存耗费大量运营成本,他们想提前知道未来15天的天气,用以调整生产线。”

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天气与运营成本密切相关,比如——

— 物流企业想知道如何避开运输路线的下雨时段,

— 仓储企业想知道选址是否会受恶劣天气影响,

— 便利店想在下雨前多进一些快餐和关东煮。

这些需求激发出气象服务商业市场。


(四)墨迹天气的金刚钻

发达国家更早认识到这点,气象服务市场也更加成熟。2018年,美国的气象市场达到4000亿美元,且有40%左右的增速;整个欧洲大概是6000亿欧元;在日本气象市场仍有25%的增速。我国气象服务市场从2015年左右兴起,行业需求逐步被激发,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3000亿元左右的规模

蛋糕有了,吃到还是门技术活,适用于企业的预报服务才是硬道理。

没有金刚钻怎么揽瓷器活?除了有气象部门对外开放的数据,墨迹天气还拥有5.5亿用户的反馈,这些精细化到任意点的实况数据,是墨迹天气的一大优势,是其专业气象数据的重要补充;除了拥有 AI领域的专业技术团队,墨迹天气还有气象模式团队,成立了气象研究院,且广泛开展合作,通过气象数值预报和AI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量身定制预报服务。

有意思的是,墨迹天气和气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将那些束之高阁的科研成果转化成真正能让企业客户获利的产品。“比如我们跟南信大合作,在有关风预报模式的合作中,科研算出的风是很学术的数据,而客户想知道会刮倒哪些地方的树。我们合作开发产品,把科研和市场拉近了。”那任欣说。

墨迹天气高级副总裁程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邓志良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除了外卖,墨迹天气也将气象服务拓展到物流、航空等领域。他们针对航空企业,研发风切变模型和机场大雾模型;通过车联网企业提供的雨刷器和雾灯数据,建立相关模型,从而针对特定线路进行精准预报;未来还会拓展到农业、保险等更加广阔的行业。


推 荐 阅 读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文章作者:中国气象报记者孙楠

微信编辑:卢健 

投稿咨询:010-68409426(段老师)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