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4演出预告 | “时代栋梁——中国音乐学院青年指挥人才培养计划” 柴可夫斯基与莎士比亚和但丁

 发现I音乐I乐趣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音乐会前言

天津交响乐团与中国音乐学院是一对老朋友,通过演奏该校毕业生和教师创作的音乐作品,成功推出了一批优秀新人新作,在京津冀乃至全国产生了良好反响。

2019年,天交与中国音乐学院在长期合作过程中进行新模式探索,在北京市“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为该校青年指挥人才创造走上专业舞台的机会,接受经典曲目和专业观众的考验。该系列演出获得了观众的大力支持与喜爱。


6月4日,天津交响乐团将再度携手中国音乐学院,与该校四位青年指挥,合作献上“时代栋梁——中国音乐学院青年指挥人才培养计划”系列演出,柴可夫斯基与莎士比亚和但丁——暨纪念柴可夫斯基逝世130周年音乐会。这也是天津交响乐团将自身艺术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相结合的具体实践,为中国交响音乐事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演出预告

2023年天津市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


演出时间

2023年6月4日  15:00


演出地点

 天津音乐厅


指挥 

朱见光、张启承、徐睿臣、孙一行


演奏

天津交响乐团


时代栋梁——中国音乐学院青年指挥人才培养计划


演出曲目

Hamlet, Op.67 (1888)  

哈姆雷特,作品67号


♫ The Tempest, Op.18 (1873)  

暴风雨,作品18号


Intermission/中场休息


♫ Francesca da Rimini, Op.32 (1876)  

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作品32号


♫ Romeo and Juliet (1869)  

罗密欧与朱丽叶



*曲目及顺序以当天音乐会演出为准!


演出阵容


指挥:朱见光

朱见光,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本科四年级学生,师从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金野教授。

2014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作曲系,师从附中理作学科主任芮雪老师。钢琴先后师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钢琴系郭芸老师、毕思粤老师。2019年创建华音兄弟文化传媒公司、BLC录音棚。2019年8月赴韩国参与KBS电视台中韩交流音乐会节目录制、同年参与国庆系列活动排练及演出录制。2019年以专业第一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2020年入选中国音乐学院“青年指挥培养计划”与天津交响乐团合作完成“东欧漫步”交响音乐会。在校期间积极参加邵恩教授、胡咏言教授、袁丁教授、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指挥教授Alexander Polishchuk教授、尹晓晖老师等工作坊。


指挥:张启承

张启承,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本科三年级学生,师从金野教授。2020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指挥专业。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胡咏言、邵恩、袁丁、Alexander Polishchuk教授等多位老师的指导。

积极参与校内活动与艺术实践,作为助理指挥排练中国青年爱乐乐团,现于北京语言大学国乐队担任指挥工作。在学期间多次与中国乐派交响乐团等国内优秀乐团合作。曾参与“中国音乐学院青年指挥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指挥厦门爱乐乐团,参演《纪念马斯涅诞辰180周年》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歌剧指挥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支持下,指挥北京音乐厅管弦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参演《费加罗的婚礼音乐会版》。


指挥:徐睿臣

徐睿臣,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本科三年级学生,高中跟随中央音乐学院夏小汤教授学习指挥,并和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师毛栋黎学习钢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后跟随杨又青老师、胡彪老师学习乐队指挥,学习过程中曾参加胡咏言、邵恩、Alexander Polishchuk等指挥大师班。曾指挥清华大学合唱团排练及演出,曾参与增广爱乐乐团的排练与演出。本科期间入选“中国音乐学院青年指挥人才培养计划”与厦门爱乐乐团合作演出了《纪念马斯涅诞辰180周年音乐会》。


指挥:孙一行

孙一行,中国青年爱乐乐团助理指挥。自幼跟随解放军艺术学院陈立新教授学习小提琴,后与蒙特利尔交响乐团首席Andrew Wan学习小提琴。2019年以第一名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指挥专业,2022年以双第一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和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指挥系,并入选联合培养项目。师从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金野教授和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人民艺术家Alexander Polishchuk教授。在校期间入选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青年指挥培养计划”及“歌剧指挥人才培养计划”。曾与北京音乐厅管弦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厦门爱乐乐团、中国乐派交响乐团等优秀乐团合作。



演奏:天津交响乐团

天津交响乐团始建于1985年,经过30多年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努力,被公认为是中国优秀职业交响乐团之一。天津交响乐团作为大型职业交响乐团,致力于普及和发展东西方交响乐事业,曾荣获文旅部授予的“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现任团长为著名指挥家、作曲家董俊杰。著名指挥家李飚自2021年起担任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桂冠指挥汤沐海,终身荣誉指挥王钧时,常任指挥易娟子、杨力;常驻演出场所天津音乐厅。

经过30余年辛勤耕耘,天津交响乐团在演出西方经典交响作品,中国交响作品,歌剧音乐演奏,独奏、重奏等方面积累了丰厚的作品;邀请了数以千计的国内外著名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表演艺术家倾情加盟乐团演出季;在国内外著名艺术殿堂频繁亮相,始终活跃在中外爱乐观众的视野里。一代代天交人致力将乐团打造成具有多元音乐文化并极具开放包容精神的音乐文化使者。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能够推出音乐季的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利用优势资源为观众奉献了大量的精品佳作。尤其在2015-16音乐季由艺术总监汤沐海指挥完成的《马勒-贝多芬交响曲全集》系列音乐会,被业界及听众誉为交响乐演出史上的“奇迹”。

在不断拓展交响乐领域的同时,乐团也积极的在歌剧演奏方面探索演奏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中外作品:如《尼伯龙根指环》,《卢克雷齐娅受辱记》(亚洲首演),《蓝胡子城堡》,《茶花女》,《阿依达》,《弄臣》,《俄狄浦斯王》,《佩利亚斯梅利桑德》,中国歌剧《一江春水》,《马可·波罗》等。在国内与国际引起广泛关注与热烈反响。

乐团在不断上演西方经典曲目的同时,更致力于中国交响音乐事业的发展,首演了叶小钢、鲍元恺、金湘、唐建平、姚盛昌、刘庭禹,徐昌俊等著名作曲家原创作品。

天津交响乐团不仅是天津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同时为丰富津京冀文化事业不懈努力。更多次走出国门,应邀出访韩国、德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士、澳大利亚等国演出,广受赞誉。

天津交响乐团积极发挥“文艺轻骑兵”作用,在天津市“文化惠民”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上演了大量惠民公益演出,制定了“交响乐十年、千场、百万人”的交响乐普及计划,受到社会各界积极评价。还创立了“天津市爱乐协会”“直播音乐季”“天交艺术讲堂”“走进排练厅”等活动板块,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将普及古典音乐的工作落到实处。

2019年10月1日,乐团作为“千人交响”的重要成员,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音乐家用辛勤的汗水与赤诚之心为祖国庆生,为新中国奏响新时代的乐章!

天津是西方古典音乐传入中国最早的城市之一,交响乐在天津有着广泛的听众基础,天津交响乐团站在历史的肩膀上面向未来,立足天津,放眼全球,在打造中国一流,世界知名交响乐团的航程中奋勇搏击。



经典赏析


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和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者但丁,是很多古典作曲家创作的灵感来源,柴可夫斯基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音乐体裁和形式。《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代表作之一,也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第一部依据莎剧创作的作品,之后他又根据《暴风雨》《哈姆雷特》等作品进行了创作。

但丁的旷世之作《神曲》代表了中世纪文学的最高成就,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现实,并显现出了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这也给柴可夫斯基带来创作源泉,《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就是他根据但丁《神曲》中的故事题材创作的一首交响幻想曲作品。


《哈姆雷特》,作品67号

《哈姆雷特》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三部受莎士比亚戏剧启发的管弦乐作品,首演于1888年,是他继《罗密欧与朱丽叶》《暴风雨》之后的又一部以莎翁戏剧为题材的音乐作品。柴可夫斯基笔下的巨大张力和戏剧冲突,有力地塑造了哈姆雷特的音乐形象——神经质、怀疑一切、并为复仇而生。乐曲先带我们到愁云惨雾的城堡目睹鬼魂现身,接以不安的哈姆雷特主题、双簧管哀鸣的哈姆雷特情人奥菲丽亚主题、两人爱情主题、军乐队主题,之后哈姆雷特与奥菲丽亚主题重现,结尾重回艾森诺城堡,将多种主题交错迭合,手法推陈出新颇见创意。

《暴风雨》,作品18号

1873年,柴可夫斯基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暴风雨》写下这首交响幻想曲。在这部作品中,对于海洋的变化状况,有很精彩的描写。曲子由风平浪静的海面开始,表现出海的神秘和凄凉。接下来,精灵爱丽儿出现,掀起了惊心动魄的海上风暴场景。暴风雨平息之后,接着出现爱的主题。乐曲最后再度恢复到平静的海面上。这是一首形象生动的标题音乐,音乐里被赋予了比较具体的内容。听众们在欣赏这首乐曲时,可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在音乐里去体味其中的含义。

《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作品32号

《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根据但丁《神曲》中的故事题材创作的一首交响幻想曲作品,其形式以及透过这个故事题材所表现的内涵,都是典型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产物。这是一部富于造型美和表现力的杰作,除了音乐本身具有惊人的情绪化的画意之外,它还达到了作曲家前所未有的热情、力量和悲壮境界。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柴可夫斯基的早期作品,作于1869年(当时作者仅29岁),并于1879年和1880年两次修改定稿,该曲结构宏大,旋律优美,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

作品的开篇是一个有些阴郁、沉闷的曲调,老柴用阴郁的小调,冗长的节拍来为整首作品定下了一个悲剧性的基调,用音乐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罗密欧与朱丽叶所生活着的守旧、压抑人性的时代背景。这个超长的引子过后,呈示部如同狂风暴雨般的爆发,不协和的和声,强有力的切分节奏,制造出紧张、充满杀戮的气氛。随后的发展部,终于出现了大家期待已久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主题,十分优美动听。



近期演出

票务合作


动动小手,分享给更多人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