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微课视频|知识点|练习

点击蓝字关注我→ 初中微课资源 2021-08-10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微课视频





更多微课视频,更多的精彩,同学们可以选择观看哦!

微课视频2:


知识点讲解及归纳





学习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

2.知道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




知识点归纳:


★★衣食住行变迁的根本原因: 是实行了改革开放知道衣食住行变化的表现 

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 就业制度:改革开放后, “铁饭碗”“包分配”被打破,我国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进行就业。

★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救济

通过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有何感悟: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知道“各种票据”是当时物资匮乏时,国家实行的一种凭证。

知识小结:

1.概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表现:

时间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资匮乏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

买衣服凭布票,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温饱问题

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 也有了明显改善

————

消费总量不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

自行车等

 

高速公路、地铁、高铁、轻轨、航空、私家车等

 

原因: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通信


网络

不普遍

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全球第一,互联网普及

影响:使信息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课后习题答案:

(1) 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人们的感觉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过去物资比较匮乏,人们可以选择的食物品种比较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食物供应丰富,人们不但要吃好吃饱,还要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2) 结合上表搜集资料,说说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① 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② 商品供应充裕,人们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④ 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的成效显著

⑤ 科技教育迅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3) 谈一谈科技进步,对你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科技进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电话手机等产品可以方便人们之间的联系,电冰箱洗衣机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汽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方便了人民的出行,电脑电视等产品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同步练习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1. 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自主就业”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就业制度的变化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    D.人民生活的提高

2. 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五花八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反映了当时我国(   )

A. 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B.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C. 市场经济,政府把控 D. 打击投机,平抑物价

3.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4. 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期的来临。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5. 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

6.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  )

A.我国的高新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D.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发展

7. 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公斤,比1978年减少59.1公斤,下降32.3%.对此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北京粮食供应紧张,粮食供不应求

B.改革开放后,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C.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发展缓慢,长期滞后

D.居民工资低微,无力购买粮食

8. 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①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1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袁隆平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1)材料一中三幅漫画反映了我国哪些方面的变化?


(2)材料二说明我国在哪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这一成就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3)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你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1—5 AADDC   6—8  BBB

9. 

(1)人民生活水平;人民思想观念;人民生活习惯;科技水平等。(答出任意2点即可)

(2)农业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水稻产量。

(3)改革开放;科技进步。(其它符合题意亦可)

(4)例如网购,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其它符合题意亦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课《抗美援朝》

第3课《土地改革》

第4课《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5课《三大改造》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9课《对外开放》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5课《钢铁长城》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往期精彩回顾




部编版七八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微课人教版七八九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微课沪科版七八九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微课人教版七八九年级英语下册同步微课部编版7-9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微课部编版初中七八九年级历史下册微课人教版初中八九年级理化下册微课北师大版八九年级物理下册微课视频
微信号:czwkzy扫码关注我们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微课视频!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