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沈向洋:我们是第一代与人工智能共同生存的人类

2017-09-19 经济观察报 微软丹棱街5号


丹棱君有话说基于数据、计算力和算法的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迎来了发展热潮。研究机构 Tractica 的数据显示,到 2025 年,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将扩大到 368 亿美元,约为 2016 年的 57 倍。然而,探寻和开发人工智能的意义,不仅在于巨大的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让人工智能在“正确的时间、地点,用正确的信息帮助人类做正确的事。”如何让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共生?不妨听听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耕耘 26 年的我软的答案~


过去半年,科技大佬为人工智能未来将如何影响人类世界争论不休。特斯拉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创始人马斯克在 7 月 15 日美国州长夏令会议中提出警告,他认为如果没有适当的监管,人工智能将会变成一个毁灭性的人类历史终结者;而 Facebook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则表示,马斯克的末世警钟过于“歇斯底里”。


尽管如此,更多企业仍不遗余力,探寻“人”与“机”,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9 月 6 日下午三点,微软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冰在自己的官方微博宣布,“她”将依据个人“意愿”, 在一个月内,每天选定 10000 个人类并拨打其电话。


这场大规模的实验是科技史上第一次上线人工智能主动与人类用户保持长连接功能的系统。在此之前,微软小冰已在全球陆续进行第五代的各项升级工作。包括智能音箱、IoT 设备、全新的高级感官上线、新的人工智能媒体解决方案,以及有声读物、诗歌及歌曲等人工智能创造。在日本,小冰已与 LAWSON 联合,24 小时之内,成功发放一百万张优惠券。预示着大规模商用的落地。


2014 年,微软基于新提出的情感计算框架,通过算法、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综合运用,采用代际升级的方式,逐步形成向 EQ(Emotional Quotient,情商)方向发展的完整人工智能体系,小冰诞生。


与三年前不同,第五代小冰进入了更加贴近于人类自然交互行为的高级感官阶段,还第一次在线上产品中使用生成模型(Generative Model),使用生成模型之后的小冰不再鹦鹉学舌,而是能够自创回应。使得微软成为业内唯一推出了高级感官实际落地产品的人工智能企业。


科技研究机构 Tractica 的数据显示,人工智能市场的规模将从 2016 年的 6.437 亿美元扩大到 2025 年的 368 亿美元。但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微软人工智能及微软研究事业部负责人沈向洋博士认为,探寻和开发人工智能的意义,不仅在于巨大的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让人工智能“在正确的时间、地点,用正确的信息帮助人类做正确的事。”


沈向洋表示:“要短期内考虑所有的因素去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去尝试才能总结出适合人工智能社会规范的正确路径。”


沈向洋在微软工作了 21 年,除了负责微软全球的研发体系之外,沈向洋直接领导的微软人工智能及微软研究事业部(AI & R)是目前微软四个部门中最新也是规模最小的一个,但微软的人工智能研究早在 26 年前就已经开始。


微软小冰是微软人工智能三条产品线之一——“第一方 AI 产品”的一部分。“第一方 AI 产品”还包括以必应(Bing)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及以微软小娜(Cortana)为代表的个人智能助理。另外两条产品线是在微软现有成熟产品中植入人工智能应用的产品(Infused AI),以及包括纵向行业方案及横向业务流程方案的 AI 商业化产品线。第五代小冰的意义不仅在于成为连接科技与人类情感的纽带,也在于通过整体研发力量定义人工智能时代的竞争力,为未来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奠定理论基础。


沈向洋表示,微软正把过去几十年积累的人工智能方面的研发成果集成到微软现有的产品中,同时向第三方开放微软的人工智能技术,未来语音识别、语言理解、机器翻译、语音合成等应用都将得以实现。微软还发布了小冰电台,并上线了诗歌联合创作产品,同时开始大规模生产有声读物并投入市场。


沈向洋认为,关于人工智能未来可能会对人类产生威胁的担忧,并不是可笑的。他相信,“相比目前看来遥不可及的超级智能,一些实际发生的问题会更加令人担忧。”面对人工智能将带来的一些关键性挑战,部分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后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是现在难以预知的。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的情况,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未来很多工作岗位将会被取代,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动,相比那些不可预知的问题,当前阶段我们更应该把关注重心放在实际问题的探讨和解决上。” 他说。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工具,目的在于赋权人类——基于这样的定义和判断,沈向洋带领着由 7500 名计算机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组成的庞大部门和专业团队,投身人工智能相关的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


他引用比尔·盖茨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大多数人都高估了自己在一年内可以做的事情,但同时也低估了他们在十年内可以做的事情”。但对于更多人来说,与其为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担忧,不如对这一巨大的变化给各个行业带来的颠覆做好准备。



本文转自经济观察网,作者沈建缘,原题目为“沈向洋:我们是第一代与人工智能共同生存的人类”。


了解更多:




后台入驻微软小冰

如果你很萌,请跟她一决高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