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那么固执地认定是非对错,又远比孩子强大得多——《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蛤蟆先生抑郁了。他的朋友们獾,河鼠给他找来了心理咨询师苍鹭。蛤蟆在和苍鹭的十余次的咨询过程中,慢慢从抑郁中走了出来,规划起了自己的新生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一本入门级的通过虚构的故事讲述心理咨询过程的书。它借由《柳林风声》里人们熟悉的角色和故事,讲述了蛤蟆先生心理成长的历程。
蛤蟆先生初次见到苍鹭,哭诉了自己的经历。苍鹭全身心的倾听。但苍鹭没有向蛤蟆期待的那样给他提供建议,而是向他提问,“你今天感觉怎么样?”“你觉得自己处于什么状态?”心理咨询师不光是一个全神贯注的倾听者,而是一个好的提问者。
蛤蟆先生说,“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孩子“。心理学称其为”儿童自我状态“。苍鹭说,“当我们问‘他处于什么状态‘时,我们其实是在问‘他存在的模式是什么’”。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在生命的早期,大概到四五岁的时候就形成了一套应对这个世界的模式。这种模式像巴普洛夫的狗一样,我们没有意识到,却深刻的影响了我们。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学很关注一个人童年的经历。”理解你的童年,就是理解你自己的关键线索。“
蛤蟆先生回顾了自己的童年。他有一个严厉的爸爸,总是指责他做的不好。蛤蟆妈妈对丈夫言听计从,很少展示慈母的一面。“父母是那么固执地认定是非对错,又远比孩子强大得多。 ”“所以这个孩子最有可能做什么?”
看到自己的存在模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在理解自己的过程中,有一些发现会让人轻松和快乐,也有一些让人困惑甚至感到痛苦。蛤蟆的朋友,让蛤蟆总想到自己父亲的獾,要求蛤蟆辞去校董事的职务。伤心的蛤蟆决定同意这个要求。苍鹭指出蛤蟆是共谋,在玩“可怜弱小的我呀”的游戏。这怎么可能,蛤蟆先生抗拒这些说法。苍鹭说,“越能帮助你深入自我的概念,也越容易引发激烈的阻抗。”“这些概念最容易打破我们的心理平衡,它们最有可能带你走向深层的蜕变,而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
蛤蟆处在依赖和顺从的儿童自我状态,他如何完成蜕变进入成人自我状态呢?在一次咨询中,蛤蟆提问,“我为什么不会愤怒?”在和苍鹭的咨询来往中,蛤蟆已经开始改变自己,他把愤怒的情绪表达了出来。蛤蟆说,“你好像总让我承认错误和失败,可你从没直说你是怎么看我的。一直以来你都在说,‘你怎么看,蛤蟆?你感觉怎么样,蛤蟆?’你从来不告诉我你是怎么看我的,难道你不是资质合格的咨询师吗?”看清自己的时候,转变在悄然发生。蛤蟆在咨询这个相互信任和安全的环境中愤怒,突破了自己的模式,促成了真正的改变。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心理咨询是对话的艺术,也关乎实践。
在最后一次和苍鹭的对话中。
苍鹭说, “要充分理解自己,唯有通过和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因为情绪正是自我的核心。”
蛤蟆说,“…….难道我们不用学习放下情绪去解决问题吗?”
苍鹭从技术才能的角度,举例我们对物理的世界的了解回答了这个提问。然而与心理咨询相对,更年轻的哲学咨询是这个问题更好的答案。哲学咨询就是“放下情绪去解决问题”。从哲学咨询的角度去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会发现他们之间有趣的异同。
哲学咨询相信人是理性的动物,通过提问引导来访进行理性思考,以突破自我的存在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来访的困惑。心理咨询关注的是人的感受。通过觉察自己的情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改变它。改变的过程要运用理性的力量。“虽然你的提问全部同感受和情感相关,但最好的方法还是用我们的头脑和理性来思考”。心理咨询运用理性思维关注人的情感。毕竟心理咨询认为“情绪正是自我的核心”。
紫鸢尾专栏:
我们如此相信理智正是我们唯一的过错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哲学和哲学家的故事——用哲学的视角观察和思考这个世界
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真诚,有品质,
理工科妈妈爸爸们的文艺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