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前沿|鄞州多所学校尝试黑科技,科学课变得便捷和高效!学生直呼“爱了”
“同学们,你们观察下菠菜和葱的根部有什么区别,请画出来”,在一节有关《植物的根》的科学课上。只见学生们还在纸上画,讲台上方的投影屏幕上正同步呈现出所有学生所画的作品。
NO.1
上课更高效了
使用纸板互动系统,真正实现全班参与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幕?
原来,每个学生在纸张下面垫了一个智能手写板,学生在纸上所画的内容都会通过这个设备被实时传送到老师的电脑上,这套智能设备叫IE-ClASS智慧纸笔互动课堂系统。
使用纸板互动系统,老师可同步看到所有学生的作品
“科学的本质是要观察,要实验,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要把信息技术为我们所用,为学生所用。”沙琦波说,她在鄞州区教研室从事多年教研指导工作,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合到科学课堂,她已经探索研究了十余年。
测量更精准了
使用PH传感器,从定性变为定量
按需取用新技术,进入教学“快车道”
特约点评人 俞冬伟
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所长
新时代的课堂教学应该融合新技术的运用与推广,作为科学课更应结合学科特点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鄞州多所学校通过工作室引领,将技术手段与学科知识相融合,让更多学校的老师掌握这些教学的方法,享受这些新技术带给学生的便捷和高效,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的融合意义有三:
1
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融合下的科学教学,将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组合和重构,根据不同课型和学生个体差异,适切选择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通过“课题组引领——片域教研研讨——校本教研深化”的实践探索,改进科学课堂的常态模式,从“关注教师教”转向“关注学生学”,从“评教”转向“评学”,更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学的理念。
2
激发深度学习,提升科学素养
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新型学习环境,突破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学习方式,建构“线上与线下”、“独立与合作”、“自主与互助”、“接受性与探究性”多种学习方式融合的全新学习范式,透过表层的符号教学,关注知识内在结构,彰显课程价值引导。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激发深度学习,建立基于个体差异的多维评价系统,着力培育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3
区域联动教研,推进课程改革
区域内各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探索形成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融合的实施策略。依托公开课、专题讲座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让深度学习发生在常态课,使新授课从重结论向重过程、促深度理解转变,使复习课从重练习向重连通、建知识体系转变,使实验课从重接受向重发现、强操作技能转变。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师辅助教的工具,而且更是学生自主学的工具,在多校联动下,有望推进区域课程改革。
来源:甬上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