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丨专访2020年ICC中文赛一等奖辽宁大学赛队

辽大ICC中文 法律竞赛 2022-03-20


编者按:

ICC相关信息可参阅公众号往期推送 | ICC专精



他们是谁


从模拟法庭的小白选手,到竞赛场上的黑马,再转身为常胜将军,需要多久?


4年,又或是4年中数不清的N*12小时。N可以是从每年9月延续到次年6月的日子。


这是一支从2017年开始参加ICC中文赛的队伍,此后三年蝉联一等奖,甚至曾包揽过最佳书状奖、最佳辩方律师书状奖、最佳庭辩奖等诸多荣誉。这是辽宁大学ICC中文赛代表队,一支“走着走着没想到就成了”的队伍。


赛队成员


初次了解这支队伍的人员构成,博士一年级的宿博佳让人不由关注:“老博”也打ICC?这位“老博”不仅打ICC,还跟着这支队伍一起成长。宿博佳介绍到自己的队长王凯——2017年第一批参赛的队员——“他说他当时看见一个华政的辩手,那个选手在庭辩场上闪闪发光的样子让他心生羡慕,队长希望自己也能像那位辩手一样。”2018年,王凯担任赛队队长,开始新一届的训练。宿博佳则是这第二届队员中的一位——作为5位正式队员外的候补队员。


宿博佳


“当时总共有8位成员,但是只有5名能正式参赛,我能力有限就候补了。”宿博佳回忆当时自己作为研究员,刚拿到案子连读都读不懂,在队长的“压迫”下慢慢坚持下来。在正式队员因其他事务退出后,宿博佳“上位”参加了2018年的比赛。“当时也只是完成队长给的任务,没有想太多。”这是辽大第二次参赛、宿博佳第一次参赛,赛队在国内赛拿到了梦寐以求的一等奖、书状和庭辩第一名,王凯也拿到了检方律师第一名。


如果第一年是规则试水,第二年是方法试验,那这套卓有成效的方法论在后来的2年中则被沉淀和不断完善。


合理的时间安排以及有限时间下穷尽力量去检索,是队伍 “血的教训”。宿博佳说:“第一年大家都在摸索,每天都在崩溃,然后慢慢磨合。”2019年成为队长的宿博佳延续了完善了之前的时间安排:9月开始招新;ICC官网赛题发布前进行基本能力训练;赛题发布后,有针对地进行准备直到小年(农历二十三左右);大年初八左右返校进行书状和庭辩准备。(注:ICC中文赛题一般在11月发布,但与英文赛赛题差异不大)


每年9-10月,老队员都会在学院内举行三轮宣讲,并在此后展开多达三轮的队员筛选。第一轮是电子简历和初步面试,主要了解英语水平和过往经历。第二轮是书状评比,候选人需基于往年赛题的诉求独立检索并起草一份书状。第三轮是模拟庭辩,考察候选人的临场反应能力。整个选拔过程可谓优中选优,但队员的选拔并非唯成绩论,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检索能力、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对比赛的热爱等,均被纳入了选拔的考量范畴。2020年赛队队长崔志翼就是单靠个人能力,在毫无经验的第一年里成为队长。

崔志翼


就2020年赛队而言,多数成员此前并没有模拟法庭竞赛经历,专业背景也各不相同,遑论严谨扎实的国际刑法知识基础。非法本的姜珊、崔志翼和范高杨、读经济法的佟珊珊,也许称得上是“对口”的也只有18级的刑法学硕张宇彤、参加过19年中英文赛的老队员本科生谷放,以及从队长成为助理教练的宿博佳。姜珊认为,对于没有法学基础的队员而言,最难的是法律思维的构建。只要有良好的理解力和时间投入,没有太多国际刑法基础也能参加ICC模拟法庭。

姜珊


赛前培训


赛前培训第一步从知识积累开始。《国际刑法学原理》、《罗马规约》、《犯罪构成要件》和《现代国际刑法》是队员范高杨认为最重要的几本书,此外便是各个法院的裁判文书等文件。培训采用分任务讲解的方式进行:每个人都要读,之后队内分章节专门做PPT讲解,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如果能够给大家讲明白,自己肯定都理解了。”范高杨说道。


第二步便是案例分析与基本检索。在此阶段,队长会给每个成员分一些案件进行研究。对于案件,应当先梳理脉络结构把握要领,不懂的可以翻译成中文,再整理出前言、概说等,这有利于队员之间分享和快速了解其他案件。范高杨分享了一个案例研究的技巧:先根据案件的目录快速把握结构,再就案件中几个关键的知识另外整理。“比如,需要‘严重性’的知识,就在文件中搜索‘gravity’,看哪块标的比较多,可能就是关于‘严重性’的内容,就把它们重新整理到一个文档里备用。”此外,在分析、讨论案例的同时,还需尝试检索相关依据来支撑论点

范高杨


备赛阶段


中文赛开始时,基本培训也差不多完成,之后便是更为紧张的备赛阶段。辽大代表队在寒假期间基本留在学校备赛,真正回家的日子仅十余天。返校后,队伍会留出半个月的时间对书状进行不断的打磨与修改,直至三月中旬正式提交书状。


谈到书状写作,张宇彤认为一个完整的书状写作过程应当包括“准备-写作-复盘”三个阶段。

张宇彤


准备阶段先要梳理诉求,看每个诉求在赛题中出现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有时也需要各自准备再一起讨论,且需多次讨论才能全面覆盖重点,此后再围绕这些关键词寻找资料。为避免太多资料造成的繁杂,在形式上要做有序标记,按照关键词添加书签或摘抄整理到新文件中。有了这些准备之后,再进行正式的书状写作就会更有底气。


写作阶段大致分为大纲的写作内容(论据)的写作。在大纲写作上,检方的一个优势在于:给人定罪的过程就是一个归责的过程,写作的逻辑便基本可从构成要件上入手,即既符合犯罪的客观要件、也符其主观要件,并根据案件的特殊性再对“严重性”展开讨论。通过这个逻辑顺序,基本上就可以把检方的大纲梳理出来。在内容写作上,大家均采用三段论的方式展开,把大前提放在前面,接着通过前面的大前提来结合案件事实,从而得出结论。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对依据的补充。前期文书写作中的依据或许不是太多,但及时记录依据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仅仅停留于口头的证据容易被忘记,后续整理将更为费时。


最后则是复盘修改阶段。队伍内部会对各方书状及格式进行交叉修改,不断完善原有依据,修改次数往往达十次以。这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因此需要为此预留充足的时间。


辽大代表队在法律检索上的技巧也值得一提。对于文献资料,队员们表示既可以从书籍中的关键词出发、根据脚注寻找案例,也可以从案例出发、类推关键词并到其他案例。除既有案例外,更应该去寻找最新、最权威的案例。而最新案例的提供,则来源于队员谷放每天浏览各大相关网站阅读案例的习惯。他说:“这个习惯来源于北师大廖诗评老师的启发,‘国际法人的基本功是什么?就是读案例’。”他还分享了廖诗评老师关于“澄清误区”的检索技巧:检索不是一大句的复制,只有不断凝练找到最准确的关键词,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案例。此外,检索需要打破的是既有边界的限制,找到别人找不到的案例。“刑事法院不一定就要找刑事法院的案例呀,你可以去找一些人权法院的案例,也可以找一些国内法庭案例,要不断拓宽自己的检索思路。”他总结道,“要破除限制,多看多想多思考。”

谷放(右)


书状提交后,辽大赛队采取的庭辩训练模式是:庭辩人进行模拟陈述,其他队员随时打断提问,庭辩人回应提问。在最后一个月内,每天三位庭辩人员都需要接受一次这样的训练,训练出足够的临场反应能力,并不断地完善庭辩稿,直到正式庭辩。就庭辩人选而言,队伍在1月份时会初步确定人选,但在训练阶段如果有队员能够迅速成长起来独当一面,也会被考虑。人选的不确定性给予了每一位队员为成为庭辩人而努力的机会,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将受到关注。


浅说抗压


从9月陆续开始准备,到次年4月的国内赛庭辩、再到6月或7月国际赛庭辩,其间有多少次压力涌来,就有多少次崩溃。据宿博佳的观察,越逼近庭辩,队员压力越大,情绪越容易不稳,也更需要队友、队长和老师的关怀。范高杨感到压力大时,会选择转移注意力,或通过和队长聊天排解情绪。曾经也有庭辩队员压力达到顶峰,在比赛前开始爆哭。2019年办理期末缓考参加海牙国际赛的谷放坦言,第一轮发言的他顶着巨大压力,自己处于持续崩溃的边缘,经常生气不理人。好在师长们的包容和宽慰让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海牙之行以后,心态真的变平和了很多”。就2020年因疫情影响取消的庭辩,宿博佳觉得很幸运,因为队伍无需再进行一个月的魔鬼集训;但这同时又是遗憾的,感觉“经历过庭辩,人确实会变得更加自信”, “没有经受过这样的一个洗礼,对大家来说也算一种成长的缺失”。


团队、传承与情怀


从2017年第一次入场,到2020年第三次蝉联一等奖,除了卓有成效的方法论,谷放认为,更重要的是团队的凝聚力一届复一届的传承。在他看来,高宁老师和宿博佳学姐是团队凝聚的“灵魂”。高老师的专业和热情给队伍很大振奋,甚至还在比赛前夕押中了庭辩的提问,是一位“已经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形容了,就是很好”的老师。宿博佳则自嘲是被薅了三年羊毛的老学姐,“没有人接上去继续做就不忍心”,便从候补队员变成正式队员,从队员变成队长,再成为助理教练;三年三重身份的转变,又让她“在心态上逐渐沉淀和成熟”。队伍虽已经历四年的快速成长,但在他们看来,与前排传统强校梯队式的人才培养和软硬件全面的资源供给相比,赛队事实上仍有很大距离。幸运的是,这段距离因学院学校的大力支持,以及队员的热爱和投入训练,暂时得以弥补。



当队员们被问及参加ICC比赛的收获时,除了检索、书状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外,还有一些饶有趣味的回答。谷放认为比赛提供了考试之外的更大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什么东西都是不确定的,所有的理论都是可以去质疑和讨论的。”原本只想平平淡淡生活的“佛系”张宇彤则认为比赛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精神激励。姜珊提到,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是比赛的宝贵收获。范高杨觉得比赛让自己对“坚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早上八点钟开始修改诉状,一直讨论到凌晨两点才结束,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好像又行得通了。在佟珊珊看来,不求回报的心态,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佟珊珊


最后是接受采访的辽大2020年ICC中文赛代表队成员的寄语。希望更多队伍像他们一样,在有效方法论支撑下踏出第一步,在与ICC的“纠缠”中体会法学的魅力。


谷放: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张宇彤:大胆去做,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姜珊:Yes,ok!和我一起吧!

范高杨:要不就不要开始,开始了就坚持到底。

佟珊珊:每一个努力的孩子都会得到一颗糖。

宿博佳: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


访谈中提及的相关资料

① 廖诗评.(2019).对北师大法学院参与国际模拟法庭竞赛情况的回顾与思考. 京师法学(00),357-363.

② 廖诗评.如何做好法律研究:误区与澄清。


近期推荐

各模拟法庭赛事近期DDL | jessup、ICC、北模等

11.7 实习速递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大成等争议解决方向

2021年纽伦堡模拟法庭竞赛开始报名!

2021年空间法模拟法庭赛题解析:监管问题、碰撞责任与南极污染

专辑

推荐

编辑丨Sarah    

点亮 在看,知识又增加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