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徐海超教授:连续流动电化学脱氢C–S偶联合成苯并噻嗪
徐海超课题组利用连续流动电化学脱氢环化合成了1,3-苯并噻嗪。在不需要化学氧化剂和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情况下,各种烷基和芳基硫代酰胺通过分子内脱氢交叉偶联构筑C–S,为S-杂环的合成提供了便捷、绿色的方法。
图1 硫代酰胺的脱氢环化
基于此设计方案(图1(d)),作者选用化合物1作为模型底物,在筛选电极,溶剂,添加剂和电流后,得到最优条件是以C(PVDF)为阳极,Pt为阴极;将1(0.03 M)和三氟甲磺酸(TfOH,0.06 M)在MeCN中的反应液通过微反应器,流速为0.3 mL min-1,恒定电流为42 mA,并且不需要外加电解质,因为添加TfOH增加了反应溶液的电导率。在最优条件下,以83%的分离产率得到了2(图2)。
在最优条件下,作者对底物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考察(图3)。R1取代基兼容伯(4和5),仲(6)和叔(7)烷基以及苯基(8)。在苄基位置带有一个(9)或两个(10)甲基的硫代酰胺也适用。N-苄基在不同位置兼容不同取代基,例如在对位的Me(11),Br(12)和CF3(13),在间位或邻位的Me(14, 15),将间二氯取代的硫代酰胺环化,得到区域异构体的混合物(16),另外电化学脱氢环化反应也适用于生成七元杂环(17)。
作者选用底物1进行克级放大(图4),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将底物浓度和电流分别增加到0.05 M和75 mA。在这些条件下,将10.1 g的化合物1通过流动电解池得到了6.5 g的产物2(65%产率)。
图4 硫代酰胺的脱氢环化的放量反应
基于这项工作的结果和以前的报道,作者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反应机理(图5)。硫代酰胺I在阳极通过单电子转移(SET)被氧化,得到自由基阳离子II,其经历环化和氧化芳构化得到最终的杂环V。中间体II可以失去质子得到III,其反应活性较低,更倾向于二聚得到VI,然后进行水解得到脱硫化合物。加入的TfOH使平衡倾向于II以减少脱硫产物生成。
图5 硫代酰胺的脱氢环化的反应机理
徐海超课题组利用连续流动电化学脱氢环化合成了1,3-苯并噻嗪。在不需要化学氧化剂和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情况下,各种烷基和芳基硫代酰胺通过分子内脱氢交叉偶联构筑C–S,为S-杂环的合成提供了便捷、绿色的方法。
相关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Science China Chemistry。硕士生黄崇为文章的第一作者,徐海超教授为通讯作者。详细内容见:Chong Huang & Hai-Chao Xu. "Synthesis of 1,3-benzothiazines by intramolecular dehydrogenative C–S cross-coupling in a flow electrolysis cell" Sci. China Chem., 2019, 62, https://doi.org/10.1007/s11426-019-9554-1.
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全文
徐海超,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课题组组长。2006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2006年至2010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1年加入美国耶鲁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13年被厦门大学聘为副教授,并于2014年任教授。2015年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并聘为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017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徐海超教授课题组简介
课题组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有机电合成方面的研究,在电合成方法和技术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课题组已经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知名期刊。课题组目前有博士后2名、博士6名、硕士6名、研究助理1名。
课题组网站:http://chem.xmu.edu.cn/groupweb/hcxu/index.asp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