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交通大学潘云翔研究员综述:薄碳层包覆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化学 中国科学化学 2021-12-24

上海交通大学潘云翔研究员发表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薄碳层包覆光催化剂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光催化剂表面包覆薄碳层之后光响应特性、光生电荷分离和传输特性、反应物吸附特性、光催化稳定性的演变规律,并对薄碳层包覆光催化剂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光催化技术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理想途径之一。然而,现有的光催化剂普遍存在光响应能力差、光生电荷分离和传输能力低、反应物吸附能力弱、使用寿命短等问题,这严重制约着光催化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应用。

碳作为地球上最为丰富的元素之一,已被广泛用于构建光催化剂。碳原子掺杂可有效改善光催化剂的光响应能力、光生电荷分离和传输能力以及反应物吸附能力。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等碳基材料是出色的光催化剂载体,利用碳基载体可有效地抑制光催化剂颗粒的团聚、促进光生电荷的分离和传输、改善反应物的吸附特性。石墨烯和碳量子点等碳基材料是出色的非金属基共催化剂,可为光催化反应提供高效催化活性中心。这有助于构建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的非金属基光催化剂。

近年来,在光催化剂表面均匀包覆厚度小于10纳米的薄碳层成为提升光催化性能的一个新策略(图1)。包覆薄碳层之后,催化剂的光响应能力、光生电荷分离和传输能力、反应物吸附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改善。薄碳层可提供高效催化活性中心,这与碳原子掺杂、碳基载体、碳基共催化剂等相似。

除此之外,薄碳层包覆的光催化剂还表现出一些独特优势。包覆薄碳层之后,在不改变光催化剂原有特点的同时,将光催化剂与外界有效隔离(例如:高温、酸、碱、有机溶剂等),可显著改善光催化剂抵抗光腐蚀、高温相变、结构塌陷、酸/碱腐蚀、有机溶剂腐蚀等的能力,从而大幅度提升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使用寿命。

此外,改变薄碳层的孔道结构,可有效调控到达光催化表面的光子数量、光生电荷的分离效率、到达光催化剂表面的反应物分子数量和大小、脱离光催化剂表面的产物分子数量和大小等,从而显著提升光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正是由于这些独特优势,薄碳层包覆的光催化剂在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光催化水分解等过程中展现出优异的性能。 

图1 薄碳层包覆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潘云翔研究员在Sci. China Chem.上发表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薄碳层包覆光催化剂特性的演变规律和内在机制,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门玉龙为文章第一作者,潘云翔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详见:Men YL, Liu P, Peng X, Pan YX. Efficient photocatalysis triggered by thin carbon layers coating on photocatalysts: recent progres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Sci. China Chem., 2020, https://doi.org/10.1007/s11426-020-9767-9。本文将收录在“2020 Emerging Investigator Issue”,敬请关注。


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全文

【扩展阅读】

大连化物所章福祥课题组:设计反式光催化剂体系的新思路

深圳大学苏陈良教授团队:基于光催化水分解制氢技术的芳基氯化物氢/氘解反应

新加坡国立大学赵丹课题组实现了非贵金属协同的COFs材料用于光解水制氢研究

谢毅和肖翀课题组通过单原子负载实现温和条件下的可见光催化固氮反应


通讯作者简介


潘云翔: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0年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取得工学博士学位,师从刘昌俊教授,研究领域为催化反应工程;先后在J. Am. Chem. Soc.Chem. Eng. Sci.Ind. Eng. Chem. Res.Energy Environ. Sci.J. Energy Chem.Sci. China Chem.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英文论文80余篇,论文被他引3500余次;先后获得天津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天津市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3)、江西省双千人才等。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