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科大曾杰课题组:铜催化剂中引入磷掺杂提升CO2电还原多碳产物的活性

中国科学化学 中国科学化学 2022-05-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课题组通过在电镀铜催化剂中引入磷掺杂,调控了铜表面电子态,使得CO2电还原制多碳产物的法拉第效率高达64%。

CO2通过电催化转化为燃料和化学品是缓解当前环境和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众多CO2电还原产物当中,乙烯、乙酸和异丙醇等多碳产物为工业制造提供了重要原料。因此,将CO2还原为多碳产物可有效提高CO2还原产物的附加值。调控CO中间体(*CO)的吸附强度并降低碳碳偶联能垒是制备多碳产物的关键步骤。一般来说,*CO的吸附强度与催化剂的电子结构高度相关。同时,碳碳偶联中间体的加氢反应涉及催化剂向吸附中间体的电子转移过程,这也与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密切相关。因此,调控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对于调节CO2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曾杰教授、耿志刚副教授和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鲍骏教授等人通过在电镀铜催化剂中引入磷,制备了一系列磷掺杂的铜催化剂。研究者发现当磷/铜的摩尔比为8.3%时,该催化剂对多碳产物展现出64%的法拉第效率,是相同测试条件下纯铜催化剂的1.9倍。值得注意的是,在300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磷掺杂的铜催化剂展现出高达176 mA cm2的多碳产物活性,是相同条件下纯铜催化剂的2.1倍。

图1 P掺杂Cu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催化性能

机理研究表明通过调节磷/铜的摩尔比可有效调控催化剂的d带中心,从而调节*CO的吸附强度。适量的磷掺杂诱导产生的中等吸附强度的*CO是促进碳碳偶联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为构建高效的CO2电还原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CitationKong X, Wang C, Zheng H, Geng Z, Bao J, Zeng J. Enhance the activity of multi-carbon products for Cu via P doping towards COreduction. Sci. China Chem., 2020, DOI:10.1007/s11426-020-9934-0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或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全文



通讯作者简介

曾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青年专项首席科学家,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第十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科院优秀导师奖、安徽省青年五四奖章、中国新锐科技人物等奖项。主要研究领域为碳一催化,旨在实现高效转化碳基小分子(如CO、CO2和CH4)制备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工品。课题组主页:http://catalysis.ustc.edu.cn.




【扩展阅读】

大连化物所黄延强课题组: 单原子钴催化剂电子结构调变实现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活性调控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余桂华团队:三维多孔碳负载碳化钼助力温和条件氮还原

中科大吴长征教授综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中活性位点的局域结构调控

王功名课题组通过轨道调控界面电子耦合使Ni3N具有更好的析氢催化性能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扬州大学徐强教授团队专论:“准MOF”和限域金属纳米颗粒间的协同催化

上海交通大学潘云翔研究员综述:薄碳层包覆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湖南大学王双印团队:异质结诱导富界面缺陷高效催化生物质电氧化

大连化物所章福祥课题组:设计反式光催化剂体系的新思路

金属有机骨架及其衍生纳米材料在电化学氧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深圳大学苏陈良教授团队:基于光催化水分解制氢技术的芳基氯化物氢/氘解反应

中山大学纪红兵团队:卟啉基氮掺杂多孔碳负载铁单原子高效氧还原电催化剂

金属有机骨架及其衍生纳米材料在电化学氧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