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邮电大学赖文勇教授团队:构建苝酰亚胺共价有机框架提升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传输效率

中国科学: 化学 中国科学化学
2025-01-07

共价有机框架(COFs)具有结构稳定、易于功能化和开放的孔道,适于锂离子电池中的离子传输,但目前报道的COFs基固态电解质的离子迁移数和离子电导率较低,难以满足固态电池的需求。南京邮电大学赖文勇团队设计制备了具有丰富羰基的苝酰亚胺COFs,通过将COFs与丁二腈掺杂可以制备高效的固态电解质。该固态电解质表现出室温下0.855的锂离子迁移数和80 oC下0.102 mS cm−1的高离子电导率。理论计算表明锂离子在电解质中采用面内传输而非轴向传输。该研究为高性能COFs基固态电解质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锂离子电池对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商用锂离子电池采用的液态电解质易于泄露、挥发及燃烧,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开发高效的固态电解质至关重要。虽然已经取得系列进展,但大部分已报道的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迁移数相对较低,而低的迁移数会降低电池储能特性和安全性,因此亟需开发高迁移数固态电解质。COFs独特的分子结构利于离子存储和传输,但目前报道的COFs的迁移数仍难以满足要求,研究者开展系列工作提高迁移数,但仍面临低离子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性差等问题。

最近,南京邮电大学赖文勇教授等人设计合成了基于苝酰亚胺(PDI)单元的COFs将其用于固态电解质,并通过模拟计算探究了锂离子的传输通道,显著提高了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导率,在Science China Chemistry上发表了题为“Polyimide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as Efficient Solid-State Li+ Electrolytes”的文章。

该工作首先采用酸酐与胺的缩合反应设计制备了PDI COFs,并通过与丁二腈和LiTFSI的掺杂制备了固态电解质。氮气吸脱附数据表明丁二腈和锂盐进入了COFs的孔内。相关测试表明COFs的多孔结构配合限制在孔中的丁二腈的限制阴离子的迁移,同时利用孔内的羰基和氰基CN促进锂离子的传输。理论计算表明,锂离子解质COFs的羰基在面内传输的势垒(Em = 13.2 kcal mol−1)比沿轴向传输的势垒(Em = 43.5 kcal mol−1)要低,主要是面内传输具有较短的跳跃距离,且羰基和氰基稳定了锂离子。而没有丁二腈存在面内传输的势垒比存在丁二腈时要高,这也证明了丁二腈的重要作用。

图1. 理论计算固态电解质内锂离子的迁移势垒

论文第一作者为南京邮电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刘绪副教授,通讯作者为南京邮电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赖文勇教授。详见: Xu Liu, Shi Wang, Siqi Liu, Chengfang Liu, Xiangchun Li, Jian Wu, Dazhi Li, Shihao Xu, Chongyang Liu, Wen-Yong Lai*. Polyimide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as Efficient Solid-State Li+ Electrolytes. Sci. China Chem., 2024, 10.1007/s11426-023-1958-x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阅全文。
【通讯作者简介】

赖文勇,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邮电大学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柔性印刷电子材料与器件,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等20余项。在Angewandte ChemieAdvanced Materials等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20余篇,获授权中国/美国发明专利70余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项。

【扩展阅读】

2023年《中国科学:化学》中英文刊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发布!

《中国科学:化学》2023年下半年最受关注微信文章

Sci. China Chem.最新影响因子9.6

Sci. China Chem.出版“可充电电池技术”专题

Sci. China Chem.文章精选:二次电池

二次电池发展路线图

深圳大学陈光明教授课题组:气凝胶片状电极用于热电池的低品位热能收集

北理工吴川团队:界面修饰引导铝二次电池“无枝晶”铝沉积

温州大学肖遥教授团队:基于多功能结构调制策略实现空气稳定、高能量密度的单晶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

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探讨面向能源电化学的新一代表征方法——从工况表征到人工智能

北科大姜建壮&王康团队和北化工李晓锋团队:水热合成高晶态介孔共价有机骨架应用于阴极钠离子储存

清华大学张强团队综述:固态电池中原位固化聚合物研究进展

万立骏院士/曹安民研究员综述:非模板法构筑空心碳材料及其二次电池应用

武汉大学宋智平团队综述:二次电池小分子有机电极材料

上海交大薄首行&厦大程俊团队:晶格振动对固态电解质中离子输运的影响

武大曹余良&方永进团队:高效蚀刻提高普鲁士蓝类似物的钠储存性能

温州大学肖遥团队综述: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微观结构设计、局域化学调控和结构基元构筑

P2 vs. P3: 钠离子电池P型层状氧化物正极的动力学

四川大学顾成教授团队:用于质量和能量传输调节的稳定共价有机框架研究进展

武汉大学汪成课题组综述:位阻效应对共价有机框架的结构调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科学化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