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影书香 | 姜亮夫:来自云南的国学大师
知道梅影在写云南,大师兄翻出了压箱底的宝贝、姜亮夫先生钢笔手写版的《昭通方言疏证》来帮忙。看着“摞”字,想起了小时候吃的“一小摞的烧饵块”;看着“泡实鼓胀”,想起初中时骂同桌“你这个泡客!”“你个泡粑粑!”……哈哈大笑的同时,是心底对老辈学人由衷的敬佩。姜亮夫先生,不愧为实至名归的国学大师,我们云南的骄傲。
《昭通方言疏证》一书乃姜亮夫先生用传统的小学方法,仿《尔雅》体例,以其母语昭通城区方言为主要研究对象,较为全面系统梳理昭通方言词汇,“兼有取于山左、关东、蜀、黔、三楚、赣、粤,下及吴越的一部专著。”“此稿创始于庚申、辛酉间”,初撰于1921年,历六十余年方刊印成书。
姜亮夫书法
《昭通方言疏证》内容
民间语言,总是那么生动有趣,由此,更让人叹服先生学问的博大与故土难离的谦和。《昭通方言疏证》全书约二十余万字,分作“释词、释天、释地、释人、释衣服、释饮食、释宫室、释器用、释博物”等九部四十二类,凡四十卷。作者继承了清代小学的优良传统,引经据典,考证详细,力求本字,且深入探索词义演化的轨迹,是穷尽先生毕生心血之作,值得认真研读。姜亮夫,名寅清,字亮夫,以字行。其学术视野极为宏远,研究范围极为广阔,上海古籍出版社近年将先生一生研究“成均楼论文辑”结集出版,分为楚辞学、敦煌学、古史学、古汉语等四大类,这样的成就,可谓李学勤所赞:“宽无涯涘”。
1902年5月19日(农历四月十二日),姜亮夫出生于云南昭通书香人家。对于自己的父亲,他曾经这么回忆:“我父亲有一件事情使我非常感动,他喜欢文天祥的《正气歌》,几乎每年都要写一次,并且都写成大的条幅,可以在墙上挂的。所以,我八岁时就把它背熟,父亲给我讲解。我一生之所以有一些爱国主义思想,恐怕要数父亲的影响来得大。”
是的,爱国、爱乡,不但体现在学术领域,更体现在日常言行。姜亮夫1921年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后到欧洲游学。
在巴黎,为了挽回散失的文物,姜亮夫毅然放弃其他方面如巴黎大学的考古学研究计划,集中精力,尽一切可能,接触中国珍贵文物。姜亮夫节衣缩食,住的是最便宜的旅馆,早晚吃的是白菜煮大米稀饭,中午在图书馆啃干面包、喝白开水。拿破仑宫中收藏的我国圆明园珍宝,根本不让中国人参观。姜亮夫想尽一切办法,找关系贿赂有关人员,才得准许抄录拓摹。在巴黎国民图书馆,每拍一张照片要付14法郎,姜亮夫先后拍了3000多张,查找了流散在法、英、意、德的中国文物索引、目录,抄录、拍照、拓摹后,带回祖国。
这是他,之所以成长为“这一个”的精神脊梁,来自父亲的言传身教、来自血脉所在的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影响。
先生已逝,留下的,却是那么多那么多。据言,姜亮夫早年囿于“理”,未能成为文学家、诗人,可翻阅着他的一本本博大精深的专著:《中国声韵学》《楚辞通故》《敦煌学概论》……分明可以看到满腔的诗情,可以看到作为学者的先生,谨严的研究法度和规范,即我们需要坚守的中华文化的“大匠”精神和学术“规矩”。
推荐阅读
梅影书香 | 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梅影书香 | 司汤达:红与黑
梅影书香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梅影书香 | 浣花溪畔,千古名帖中的杜工部
梅影书香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梅影书香 | 施耐庵 :这腔热血,只要卖与识货的
梅影书香 | 北宋星空下:诗书画中的“苏黄米蔡”
梅影书香 | 西德尼·谢尔顿:假若明天来临
责任编辑:九龄
责任校对:烟波浩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