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影书香 | 北宋星空下:诗书画中的“苏黄米蔡”
写在前面:
8月17日19:30—20:30,民进作家吴梅影女士将携“宋四家”苏黄米蔡系列人物传记小说前往上海,登场上海展览中心世纪B馆,为广大读者讲述“北宋星空下:诗书画中的‘苏黄米蔡’”,敬请期待。
封面故事之《苏轼:一樽还酹江月》
书名来自东坡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潇湘竹石图》局部图
封面底纹为《潇湘竹石图》,是苏轼创作的绢本水墨画,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本图采用长卷式构图,展现湖南零陵西潇、湘二水合流处苍茫景色。远山烟水,风雨瘦竹,近水与云烟、蹲石与远山、筱竹与烟树产生强烈对比,让人在窄窄画幅内如阅千里江山。
苏轼:《潇湘竹石图》
“左右烟水云山,渺无涯际,恰似湘江与潇水相会,遥接洞庭,景色苍茫”(邓拓),画卷之末,题有“轼为莘老作”字样。
据明代庐陵人吴勤考证,画作为苏轼在黄州时(1080—1085年)赠予挚友孙莘老(孙觉,字莘老,黄庭坚岳父)的墨宝。
展开画卷,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远山烟水,可谓“景物至绝而微茫缥缈”。慢慢地又露出了“风枝雨叶瘠土竹,龙蹲虎踞苍藓石”和湍流之水,好一派紧张热闹气氛,扣人心弦。沿水势而上,激流渐缓,淡墨点染的烟水、云山、远树使构图更有一种险中取胜和搏动、层次丰富的艺术效果。
《潇湘竹石图》在构图上始终注意主次、轻重、繁简、动静等艺术对比以及连接贯通的艺术效果。
历史学家邓拓:“千秋何幸留遗墨,画卷潇湘竹石奇。”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美术馆珍藏的这幅苏轼孤本价值连城。”
《潇湘竹石图》成画之后的收藏故事:
元元统二年(1334年),文士、湖南书画收藏家杨元祥第一个在画作中留下墨迹。起因源于十五年前,杨元祥曾经见过苏轼此画,而是时湘中故家欲将其出售,杨元祥便引荐南京梁台杜德甫购之,并作题记。
明洪武三年(1370年),梁台李秉中从杜氏手中购得此卷,如获至宝,由李秉中之子李从善重新装裱后藏于家中,李从善从此继承父亲意愿,对此卷“珍藏愈固”。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金陵李家的传人李甲峰携画卷来到江阳,在这里偶遇明代文学家杨慎(杨升庵)。席间杨慎在画作上留下了一篇赏析的七言跋文,杨慎墨宝对于《潇湘竹石图》增色不少,而跋文本身也具有珍贵无比的艺术价值。
画作传至近代,《潇湘竹石图》私人收藏者有两位,第一位是北洋军阀吴佩孚的秘书长白坚夫。
1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白坚夫在北京风雨楼古玩店中买走了苏东坡的两幅传世珍品:一是去年,即2018年10月嘉德4.1亿港币拍出的《枯木怪石图》;一是此卷《潇湘竹石图》。抗战时期,白坚夫把《枯木怪石图》卖给日本人,《潇湘竹石图》成为国内唯一的苏东坡画作。
1961年,白坚夫经济困难,决定把《潇湘竹石图》卖掉。他曾专程到上海,却没卖出去,后来又去到北京。白坚夫把《潇湘竹石图》拿给他的熟人、国家文物管理局文物处处长张珩看,但是鉴定过程中有专家认定这是赝品。白坚夫一气之下,卷起画作走了。
原来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明代杨慎在四川泸州(江阳)除了为《潇湘竹石图》题跋之外,还曾经为另一幅元人临摹东坡壁画的《风雨竹枝图》题跋。两幅画作均下落不明,一些学者误认这两幅图卷为同一幅画卷,否认《潇湘竹石图》为东坡真迹。白坚夫听说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杨仁铠先生在京开会便找到杨,杨仁铠就推荐他去找邓拓,巧的是邓拓也正在急急寻找白先生的下落。一次邓拓从外地出差回来,荣宝斋的画家许麟庐告诉他,前几天一位四川来的老先生曾拿着一幅苏东坡的手卷《潇湘竹石图》来荣宝斋询问价格。由于客人要价较高,荣宝斋一时难筹措到钱,那位客人走了。邓拓于是拜托许麟庐打听这位客人的去向。
苏轼:《枯木怪石图》
1这一天,画家许麟庐带白坚夫及《潇湘竹石图》找到邓拓。展开画卷,“隽逸云气扑面而来,画面上一片土坡,两块怪石,几丛疏竹,左右烟水云山,涉无涯际,恰似湘江与潇水相合,遥接洞庭,景色苍茫,令人心旷神怡。徘徊凝视,不忍离去。”邓拓后来将自己观画时的感受写在了《苏东坡〈潇湘竹石图卷题跋〉》一文中。
1
邓拓鉴赏良久,兴奋地对白坚夫说:“你这幅画我也不能辨别真伪,但它的珍贵是毋庸置疑的,很有研究价值。我虽然十分喜欢,但囊中羞涩,老先生你准备要多少钱?”话音未落,白先生激动地说:“由你保存我就放心了,关键在于我遇到了知音。”邓拓说:“古书记载苏轼流传在世的画迹就只《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两幅。若我能有幸珍藏一幅,乃毕生大幸。”
白坚夫看到邓拓对这幅画十分看重,认为自己遇到了“知音”,于是价钱很快谈妥,双方同意作价5000元(也有说是3000元)。当时5000元不是一个小数目,邓拓答应当即付给2000元,其余3000元三天内全部还清。为凑足这笔钱,邓拓请来荣宝斋的经理和画师,忍痛从个人存画中挑选出24幅,经画师作价,凑足了3000元。邓拓成为《潇湘竹石图》的最后一位私人藏家。
邓拓购画后旁征博引写出《苏东坡〈潇湘竹石图卷题跋〉》一文,和该幅画一同在《人民日报》发表。
1964年邓拓请许麟庐帮忙从自己收藏的古画中精心选出包括《潇湘竹石图》在内的144件佳品,经过仔细斟酌,小心押上他的收藏印后无偿捐献给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捐赠活动非常平静,没有仪式,甚至没有一纸证书。苏东坡的《潇湘竹石图》成为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1984年春,国家文物局组织了谢稚柳、启功、杨仁铠、刘九庵、徐邦达等文物专家,对《潇湘竹石图》进行鉴定,确认邓拓保存并捐赠的《潇湘竹石图》是苏东坡的真迹。
参考阅读:邓拓:苏东坡潇湘竹石图卷题跋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九龄
责任校对:烟波浩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