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影书香 |陀思妥耶夫斯基:人不单靠面包活着
凤凰卫视《冷暖人生》的主编季业先生曾经在博客中写下一段话:
如果天空总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读着这段,不由想起了19世纪伟大的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故居博物馆
他虽习惯黑暗,却懂得自省,勤于思考,不为黑暗辩护;他偶尔苟且,却从不得意;不但不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而且以笔为枪,深入剖析社会,剖析自己,着力于“多余人”人性的发掘,逼视人性的阴暗面。
初读他的时候,我并不喜欢。他的生活,我不了解;他所说的,我很难进入。
等到懂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透过诸多的生活表象,他让我们直击灵魂的悲污,人性中的苟且、庸俗、不可救药。
再一次翻出他的书来,一本本细细看。
封面上的这个男子,有着俄罗斯男子特有的漂亮胡须,眼神深邃,鼻梁很高,脸孔有沟壑。面容严肃而沉静。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群星璀璨的俄国文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短短一生,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堪称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诚如人们通常评说的“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穷人》《白夜》和《脆弱的心》,以及长篇代表作《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群魔》等。
他说:“世界上若有一个国家较之其他国家而言,人们知之甚少或尚未探究,像迷一样,神秘难懂,那一定就是俄罗斯。”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读它的时候,我是十五六岁的年纪,老实说,基本没读懂。留在记忆中挥之不去的,是大雪纷飞的西伯利亚的酷寒与荒原,是无边的沉寂与黑暗。
小说的主人公名叫拉斯柯尔尼科夫,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无辜妹妹丽扎韦塔,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拉斯柯尔尼科夫最终在基督徒索尼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小说通过杀人、忏悔、赎罪的情节,表达了作者的人性观、文化观与宗教观,通过肯定宗教引人向善、直面罪孽、涤净灵魂的重要意义,阐明以“善”与“爱”为旨归、以“自律”为原则的“善良意志”既是人之为人的前提,也是作者伦理实践的终极目的。作品着重刻画主人公犯罪后的心理变化——他杀了人,又深深忏悔,并用具体行动,妄图以此赎罪。扣人心弦的人物行动、思辨性十足的人物对话以及寓意深刻的隐喻,是本书特点,而大段的心理描写,可以说是作者个人创作的标志性符号。陀思妥耶夫斯基并非开创心理叙事的鼻祖,但他绝对是完善心理和意识描写的一代宗师。于其身后影响巨大,后世西方的众多作家都将其奉为圭臬,以至于在作品中或多或少都能发现陀氏的影子。
而另外一部类似于作者内心独白的《地下室手记》,亦以内容深刻,形式诡异,既像小说,又像忏悔录,更像哲学论文,深入展示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的全部艺术特色。作品主人公既像坏人,又仿佛是好人;既为小人,又是一个饱经沧桑、逆来顺受的人;既似英雄,又如同“非英雄”……他就是生活中平凡而复杂的“你”和“我”,一个有缺点,有过失,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并非完美的“人“。“地下室人”被认为是“自我中心主义者的典型”,但是又有人认为,“地下室人”是俄国的哈姆雷特,是“多余人”的当代变形。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他那个时代的“真理的探求者”。《地下室手记》亦被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五部长篇小说的总序,是其创作中的里程碑。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主人翁,大多生活冷漠而空虚。他痛苦,他不知该如何寻找生命的方向。他自省,他自责,他似乎不应该是他目前这个样子。有一个标准隐现在他心里,但就像一个遥远的地平线一样,不管怎么追逐,永远也无法触及。
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用自己深沉的痛苦,在这荒唐人世,苦苦追逐生命的光亮。
▼
人是一个谜。
我在研究这个谜,因为我想成为一个人。
▼
我的觉醒却更为强烈。
我的目标只有一个:获得自由。
我为它可以牺牲一切。
▼
我的心灵对原来狂热的激情已格格不入。
心灵中的一切很平静,
就像隐藏着深深秘密的人的内心一样。
▼
当最好的时光被白白夺走的时候,
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呢。
爱,是拒绝荒唐的唯一方式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九龄
责任校对:闻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