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梅影书香|蔡襄:千古万古风流

吴梅影 开明视点 2023-05-25

民进作家吴梅影以北宋王朝变迁史为背景,运用生动而传神的笔墨再现书法家蔡襄不平凡的一生,推出新作——“宋四家”系列人物传记“北宋星空下”之《蔡襄:千古万古清风》。叙述清晰,语言清新,故在此向诸君作推荐。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其诗文清妙,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传世。


《蔡襄:千古万古清风》全书由茶始,由茶终,以生动笔墨再现仁宗名臣蔡襄与宋仁宗的君臣情谊,与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苏舜元、曾公亮、包拯、唐询等人交往经过,以及研制小龙团茶、书写《茶录》《荔枝谱》、修建泉州洛阳桥、带领福建百姓种植由福州到漳州七百里行道“松”等利国利民的千秋功德,并穿插介绍其浑厚雍容、淳淡婉美的蔡氏书风及其传世书法名作。

蔡襄:《谢赐御书诗表卷》 

正所谓:“跨海筑桥梁,不尽黎民歌惠政;挥毫飞龙凤,何曾勋业掩文章。”

梅影说:《苏轼:一樽还酹江月》《黄庭坚:因风飞过蔷薇》《米芾:淡墨秋山画远》《蔡襄:千古万古清风》“宋四家”系列人物传记全部写完了。东坡由黄州开始,其实只写了他生命中的若干片段,或者说,他的后半生经历;山谷由他小时写起,到宜州结束,一生是完整的;米芾虽说写了他的一生,却插入了英宗和神宗身世以及北宋党争的来龙去脉;蔡襄用情最深,采用倒叙、插叙,再倒叙、插叙的手法,力求有所突破。不过,囿于作者个人学识、见解、文笔……错漏和不足在所难免。努力了,付出了,知我罪我,尽在广大读者。还是交给时间和读者去评判吧。

希望在阅读时,您能会心一笑,或者若有所思,偶有所得,笔者的辛劳,便是值得。



全书五部分为:建州春盏、北苑龙团、四谏经邦、万安济众、枫亭落照。下附文第一部分节选:


建州春盏

1. 瓯中时看白云生


“来,诸君,请坐下,请随群山一起坐下来。”

平时不苟言笑的福建路转运使蔡襄此刻展开笑靥,一口洁白的细米牙在春天的熙光中微微闪动光泽。他招呼众属下,三三两两,散坐于周围山石之上。清风悄悄,松涛声声,白云悠悠。

身后,是大片大片迎风盛开的粉白、深红、艳紫的杜鹃花。

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石塔山,初春。

石塔山,顾名思义,山多奇石,犹如塔群庄严魁伟。瞧瞧,这边的一块巨石巍然屹立,好似浑朴老农慈眉善目;那边的一个大块头平躺于地,仿佛刀削斧凿而成的可书长卷的大案几;还有一石,突兀嶙峋,高瘦透,犹如神秘不言独立山头的世外高人;更有一崖,高逾数丈,似蔡襄所书大字擘窠“岩”字。造化之神奇,令人感觉匪夷所思。春来了,石塔山中,满山满坡的杜鹃,铺天盖地而来,一夜之间,山呼海啸般怒放,瞬间把山头染成五彩,让人惊得目瞪口呆。其中,火红的色彩最为浓烈,真真映山红也。花朵与巨岩之间,苍松犹如卫士,威武伫立;缝隙之中,一株株古茶树见缝插针,傲立石上成百上千年。众多古茶颇解人意,风过时,摇曳着身姿,跟人热情打招呼来着。

蔡襄道:“石塔山岩石之间,茶树最佳。陆羽《茶经》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是也。百年古茶生长于岩间,将根深深扎入缝隙之中,树有多高,根便有多深。野花、竹叶、松针掉落其下,渐渐腐烂,化作茶树最佳之营养。加之高山风大,夜间寒冷,虫儿几乎无法生存。故而,茶韵之外,茶之品相亦上佳。”

远处,一缕炊烟无声无息,悄然升起于山间。

他摘下一叶茶芽,放到鼻端:“真香。今年,实是春茶难得之大丰年。”

石影、花影、树影,深青、绯红、浅碧,有若长卷,随着山势起起伏伏,最终,消失于群峰与山岚之间。

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

仁宗皇帝,正是宋之开国以来的第四位国君,宋太宗赵光义之嫡孙。

北宋立国,太祖置诸道转运使以总财赋,分全国为十三道。太宗以边防、盗贼、刑讼、钱谷之任皆委于转运使,改道为路,全国分为十五路,从而使“路”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正式确立。真宗在咸平四年(1001年),将川峡路析分为“川峡四路”,即益、梓、利、夔,四川由此而得名。这样全国分为十八路。真宗又设提点刑狱,总揽一路之司法和监察,安抚使主持一路军事,而转运使专理一路财赋和民政。如此,既分转运使之权,又加大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蔡襄,字君谟,生于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二月十二(1012年3月7日),到今年三十有六了。蔡氏家族居福建路兴化军(今莆田)仙游慈孝里赤湖蕉溪(今属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世代务农。父亲蔡琇,粗通文墨。母亲卢氏,泉州惠安德音里(今惠安县后龙乡)圭峰村秀才卢仁之女。蔡襄童年,依外祖父于涂岭圭峰伏虎岩山寺读书,得外祖父悉心教导。

宋代茶盏


蔡襄十五岁参加乡试通过,因年龄太小,未能进京参加会试。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蔡襄十八岁,和小他两岁的弟弟蔡高一道,千里迢迢由故乡出发,步行前往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入国子监深造。是年秋,蔡襄参加开封府试(宋例,各地举子经荐,可以秋日前往京城考试,相当于乡试,通过后再参加来年春礼部试),获第一名,其弟蔡高却落榜。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荣登进士第后,授漳州军事判官,在职三年。后历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馆阁校勘等职。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杜衍同时执政,欧阳修、王素、余靖同为谏官,馆阁校勘蔡襄受欧阳修等三人举荐,亦升任谏官。世人将几人合称为“四谏”。

庆历四年(1044年),蔡襄以右正言调知福州。去年,庆历六年(1046年)秋,改任福建路转运使。

今年三月初,交接完毕,他便准备从福州动身到北苑来,不料却病倒了。蹉跎十来日,月中方进山来。一月之间,撑着病体,在这建安的山间和茶农、茶师一道,采摘、蒸青、捣研、压饼、焙制、收藏、上贡……他很欣慰,他做出了多年未见的最好的茶饼。

他清瘦的脸上,展露微微的笑容。


几名青壮农夫挑着刚采摘的、用巨大竹篓装着的、到了尾声的茶芽,沿着山路踽踽而下。蔡襄跟几人打招呼:“茶倌,且坐下歇歇。”

一名茶农放下担子,坐到蔡襄身旁石上,道:“大人,今年茶叶不错呢。山中风凉,请早些回吧。”

蔡襄点头,又露出难得一见的微笑:“难得连续放晴,得命北苑赶紧些烘焙。”

建安石塔山不远处,北苑凤凰山中,有着大宋御用的官焙茶园,最好最精良的茶叶,首先要送到那里焙制。

十多年宦海风云,为官不易,而今能够回到福建,奉献家乡父老,蔡襄感到责任很重,又倍觉欣慰。他望向山外,云霭深处,有他魂牵梦萦的故乡。

附:蔡襄部分书法作品欣赏

《安道帖》

《持书帖》

《虹县帖》


《入春帖》


《陶生帖》

《北苑十咏》局部

END


推荐阅读

傅雷与冒效鲁二三事

梅影书香|紫式部:折得梅花香满袖

履职故事 | 履职尽责勇担当

赵朴初先生的大气与小气

梅影书香|致敬青春 致敬经典

民进基层|铸造基层力量 展现民进风采

唯有此地最相思 清明踏青值得去

梅影书香|德富芦花:那山那水那乡

策划:闻涓

责任编辑:小涵

责任校对:烟波浩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