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员风采 | 盛小云讲苏州评弹的故事

盛小云 开明视点 2023-04-17

盛小云,民进会员,苏州评弹界的代表性人物,中国曲艺最高奖项“牡丹奖”的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曲艺家协会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代表作有中篇弹词《大脚皇后》《雷雨》等。


盛小云口中的苏州评弹

盛小云

著名苏州评弹演员

苏州评弹是用苏州方言说唱的一种曲艺,迄今为止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统称。苏州评话只说不唱,本地人称“说大书”;苏州弹词有说有唱,本地人称“说小书”,总称“说书”!评弹演员被尊称为“说书先生”。因为苏州话有着独特韵味——软糯,用苏州话来唱的评弹更加令人惊艳!

所用的乐器是三弦和琵琶,道具也非常简单:一桌两椅、一块醒木、一把折扇、一方手帕。大书一人小书两人就能撑起整场演出。一人演出叫“单档”,两人合作叫“双档”,三人叫“三个档”。苏州弹词的音乐部分还有二十多种流派,几十种曲牌,唱腔丰富、流派纷呈,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

苏州评弹很注重噱,有“噱乃书中之宝”的说法。人物性格和情节的矛盾展开中产生的喜剧因素,叫“肉里噱”。用作比仿、衬托、借喻和解释性的穿插,叫“外插花”。


盛小云说苏州评弹的历史由来


盛小云

著名苏州评弹演员

相传,有一次乾隆皇帝南巡来到苏州。因为皇帝的束缚很多,出门前呼后拥,不能随心所欲,所以他在南巡之时,就喜欢微服私访,以百姓的身份游览江南的富庶之地,而且苏州人特别会过日子,苏帮菜好吃,苏绣好看,苏州话好听,苏州的姑娘水灵……都是挡不住的诱惑。

这天乾隆皇帝只带了一名小太监,悄悄地溜出了行宫——沧浪亭。往北来到苏州市中心观前街,只见商贩林立,玄妙观里戏曲杂耍,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热闹非凡。他信步走来,路过三清殿露台旁的一家小茶馆,里面传出阵阵笑声,隐隐伴有丝竹弹唱之音。乾隆好奇,便走进茶馆。唷!生意不错,听众满座。以前的说书大多在茶馆,有书必有茶,只见一位50岁左右的说书艺人手拿三弦,边说边唱,语言诙谐幽默、唱腔委婉动听,乾隆皇帝被深深吸引住了!

这位说书艺人正是姑苏弹词名家王周士,弹唱的是长篇弹词《游龙传》中一段,正德皇帝微服私访山西大同,巧遇名妓“佛动心”。何谓“佛动心”?因为这姑娘长得太漂亮了,传说菩萨见了也会动心,所以叫“佛动心”!乾隆皇帝觉得非常有趣,台上说“正德皇帝微服私访”,有谁知当今皇上正“微服听书”!乾隆皇帝饶有兴致地听这说书人是怎么说皇帝的。

只见王周士醒木一拍:“那末正德皇帝和佛动心要碰头哉,到底哪亨,明日请早。”皇帝听得心痒难耐!回到行宫,依然念念不忘,觉得实在好听,一道圣旨下达苏州知府,召王周士见驾!乾隆帝见王周士虽其貌不扬,却技艺精湛,即啧啧称赞“此说书艺人技艺高超!”

王周士是当时的弹词名家,博古通今更是了得,且艺高胆大,遇事不慌。他跪禀道:“启奏万岁,小民惯于坐说,不能跪讲。好!那就平身吧!谢万岁!王周士起身低头不语……皇帝纳闷了,问道:“你为何不开口说书?”王周士道:“禀皇上:说书,有说有唱,唱时需三弦伴奏,立而不能弹三弦,还请皇上恩赐小民坐下说书!”皇上想想也对啊,昨日在茶馆见他确是坐着说书的。于是就下旨“金凳赐坐”!其实所谓的“金凳”并不是金子做的凳子,而是在凳子上放一个用黄色锦缎包裹的垫子,实为“锦凳”。从此,说书艺人在演出时所用的高脚凳上多了一个垫子,便是乾隆皇帝所赐!在封建社会,文武百官哪怕一品大员,在皇帝面前都没有座位,如今王周士能够坐着说书,意义非凡,从此,说书人的地位有了大大提高!

这回书王周士说得特别好,高而不喧,低而不闪,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听得龙心大悦:“先生真乃姑苏说书第一高手也!”乾隆帝欲罢不能,“明日继续”!却觉得一人听书乏味,次日便命苏州府台将苏州地方官员、社会名流一并招来沧浪亭陪同听书。并差人在沧浪亭像模像样地搭起个小书台,前面放一张长桌和几把椅子。乾隆帝故意往后坐,前面的椅子却无人敢坐。乾隆道:“今日不是上朝议政,众爱卿只管往前坐。”皇帝说得随意,但仍无人举步。乾隆感叹道:“苏州人杰地灵,文人辈出,自古以来是得功名、中状元最多的地方,享有‘状元之乡’美誉。朕看,凡得过功名、中过状元的都坐到前面去。”君王有令,圣命难违。此法很快流入民间,此后,苏州所有大小书场都在书台前面放一张长桌,几张椅子,美称为“状元台”,以此讨口彩,招揽生意。状元桌后期由苏州向其他地方蔓延。

19世纪末,苏州评弹的活动中心也随之转移到上海。苏州人占据了上海租界的很大比例。新移民们为避战火,背井离乡,来到了人地两疏的上海租界。但故乡是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思恋,于是,书场茶楼便成了他们寄托思乡之情的好去处,评弹也成为租界中最受欢迎的娱乐之一。女说书行业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晚清时期的一道亮丽风景。

民国初年,受女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女子弹词演艺又重新兴起;女弹词艺人成为了职业女性群体的一员。金孟远在《吴门新竹枝词》中曾提到:“针线无心苦索居,盈盈十五小银鱼。儿家自有新生活,斜抱琵琶学说书。”其中的“新生活”,就是指女性从师学习弹词,以谋经济独立。

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苏州评弹的大发展时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篇评弹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所占的演出比重较大。尤其在上海,有时几家大型书场同时有多部中篇评弹演出。一部中篇一般可以连演一至两月,像《刘胡兰就义》《梁祝·送兄》等盛况空前,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



盛小云与苏州评弹


1

盛小云

著名苏州评弹演员

1983年我终于考上了苏州评弹学校,经过三年的学习,1986年正式进入了梦寐以求的苏州市评弹团,成为了一名正式的苏州评弹演员。对于评弹演员而言,艺术的成长离不开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跑码头”说长篇这种最质朴的演出形式是苏州评弹的生命所系、根之所在。可以说,乡间小镇、大中城市,无数大大小小的书场成就了苏州评弹演员的特殊人生。大凡优秀的评弹演员,正是从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苦磨炼中脱颖而出的。

当时我一直在演出《白罗山》和《游龙传》这两部书目,这两部书目是我父母长期拼档的作品,他们在“跑码头”的过程中传给了我,将我一手培养起来。演员只要说好了这部书,其他任何书都不怕了。所以我现在无论是老生老旦,还是小生花旦等,各种角色都能担当。

今天,我依然活跃在苏州评弹工作的一线,并且在为推广苏州评弹走向世界不懈努力!



本文内容主要来自姑苏文化名家盛小云工作室,想了解更多苏州评弹的故事,敬请关注。




推荐阅读

会员风采 | 用“美丽人生”创作“美丽画卷”

会员风采 |“小凤霞”咸红杰

会员风采  |  朱敬恩:延安的颜色

履职故事 | 守民进情怀  助脱贫攻坚

履职故事 | 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培育文化自信

履职故事 | 以“家文化”激发基层创造活力

履职故事 |情系贫困村民 同心携手攻坚

履职故事 |当民主监督“遇见”城口脱贫攻坚

策划:闻涓

责任编辑:九龄

责任校对:烟波浩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