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优秀案例(5)| 《中西管弦乐器(小提琴)》
本期分享:音乐学院 邹梁君老师 | 《中西管弦乐器(小提琴)》
邹梁君,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留美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室内乐演奏家。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音乐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美国Aiken交响乐团首席,国内外专业比赛获奖者。
《中西管弦乐器(小提琴)》是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器乐专业课程。该课程在教授西洋弦乐器小提琴演奏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审美创新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将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器乐教学中,充分展现该专业课程多元化的育人功能,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统一。
(一)课程设计思路及理念特色
本课程思政的实施,要求在知识传授和技能学习中潜移默化的灌输思政教育内涵,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音乐艺术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学生心灵的净化、情操的培养与审美的提高。
(二)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
本课程具有理论和演奏技能实践相结合的特征。这门课程的高质量教学非常重要,从教学过程—课程思政育人的综合创新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为培养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演奏与教学并重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提供平台。采取“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在教授器乐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技能性、艺术性的培养,进而提高人格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门课程从“教学过程—课程思政育人”的综合创新角度进行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采取“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中对学生的理论、技能、艺术素养的培养。
(三)课程思政实施的创新与改革
1.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构建如图2所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先进的音乐表演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变传统模仿式的演奏技巧教学模式为新型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
2.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本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成效为中心。鼓励学生在演奏上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理论知识和演奏技能。运用“四维”多元评价模式(教学-评价-反思-改进)赋能教学成效。
3.强化以学生综合能力为关键点的教学目标
坚持思政与专业同向同行,力求“高阶性和挑战度”。聚焦学生的演奏专业能力。如图3所示,设计知识技能与思政素养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4.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
(1)重引领,重启发。在授课作品的选择上,结合教学计划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具有红色音乐文化、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特色的代表性作品进行教学。
(2)突出课堂讲解—教师示范—师生讨论的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课堂讲解的理论内容,通过教师示范、师生讨论促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
(3)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思想性。如图4所示,红色音乐化、民族音乐民间音乐文化具有艺术性与美学性等特征,可通过情感渗透方式进行教学。
(4)指导学生参加思政艺术实践活动,将课程思政理念、教学成果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参加思政艺术实践活动(如图6所示),提高思政教学效果,达到协同育人。
(一)教学互动性增强
通过小组讨合作,师生讨论,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的参与度提高
混合式教学通过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设计、过程性考核与创新性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参与度为100%。
(三)学生的获得感增强
教学互动性增强和学生参与度提升,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了课堂获得感和教学满意度。
(四)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提高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思政艺术实践活动,提高了本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学生在艺术实践中,融会贯通课堂知识,提升了实践创新能力。
●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4)| “多元参与聚思政+主题活动助研学”模式的实践
●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3)| 《机器人创新设计》内环-外环“双提升” 课程思政方法与实践
●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2)| 《古诗词吟唱与鉴赏》:美育与思政 有机融合教学实践案例
●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 财务管理融思政,教书育人细无声图文来源:邹梁君
活动组织:赵建云 胡玲
编辑:林书莹 缪鹏阳
初审:孔 贺 邱向宇
终审: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