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9)||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课程思政实施



前言: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开展了本科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为发挥优秀案例引领示范作用,教务处通过本专栏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总结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展示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推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本期分享文学与传媒学院 刘竞老师 |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的课程思政实施



作者简介

刘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曾获得学校本科课堂观摩大赛一等奖。课程通过文学经典的教与学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达到爱国、敬业、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大学生正确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

(一)挖掘课程的思政要素

元明清文学既有唐诗宋词之美,又展示了积极的人性追求,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提高社会认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课程通过以古鉴今、以今推古、类比推理、以意逆志等方法抽取其中的思政要素,如:

图1.课程思政内容抽取实例

(二)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思路,构建课程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三位一体的格局。线上学习慕课资源有:《中国文学史(元明清文学部分)》(福建师范大学)、《戏曲鉴赏》(沈阳师范大学)、《<三国志>导读》(复旦大学)等等。

图2.课程混合教学模式

(三)聚焦能力培养,培养职业情怀

课程从学生未来岗位需求出发,以课程思政为引导,把教育情怀与能力培养结合,对接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要求,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角度展开课程能力体系的设计。

图3.课程能力培养

(四)提高课程高阶性,培养优秀思维品质

教学内容紧贴学术前沿,运用任务驱动教学,引导学生解决复杂问题,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模式,提升学生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做好铺垫。



二、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一)教学目标: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课程在教学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等内容作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提升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二)教育内容:正确世界观培养、良好行为品质形成

发掘元明清文学中契合当代社会的内容,将其实践性贯彻于学生思想、行为的调整与提高,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改革课业评价方式,评价引导学习。

提升课程对学生的挑战度,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完成情况、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均为课程考核指标,过程性评价中充分考虑行为品质与思想提升的因素。

图4.本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三、课程的相关改革实施成效

本课程近五年学生评教均为学院前10%。“刘老师的课,是满满的正能量”、“上完课,突然觉得自己还是可以的,加加油就好了。”对于即将进入最后一学年的学生而言,课程对他们在思想与行为上的指引,非常及时,效果也很好。学生的探索意识得以加强,2019年,与戏曲相关的文化保护、传承选题获得挑战杯国赛二等奖。课程对学生提升综合能力有较大帮助,2018年一名汉语言文学师范班本科生战胜诸多名校的硕士毕业生,被广东省某重点中学录用。


往期回顾

●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8)||《思想引领,领航生涯——课程思政融入《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实践探索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7)||《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

●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6)|《工程制图及CAD》课程三位一体思政教学实践

●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5)| 《中西管弦乐器(小提琴)》
图文来源:刘竞

活动组织:赵建云 胡玲

编辑:林书莹 缪鹏阳

初审:孔 贺 邱向宇

终审:向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