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外行思 | “一带一路”上的城市 · 泰国篇

张纯 国际城市规划 2022-04-24


去到“微笑国度”的泰国,摇曳的旖旎的椰风,带着南国特有的湿热气息,弥漫在整个空气中。在雨季里,更能看到真实而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体会到淳朴无饰的民风。


1  曼谷:东方故事,湄南河风


泰国的国花兰花,带有象征皇室的高贵紫色,被泰航选为吉祥的代言物,而在曼谷机场中星罗棋布。沁人心脾兰花的香气,从机场一路延绵,深入整个城市。


在白天,曼谷与亚洲其他大城市一样,快节奏、高效而现代化(图1)。在热带地区仍一丝不苟身着西装套裙的白领,在清晨端着咖啡行色匆匆,有着不亚于东京、香港、上海等任何一个国际大都市的精致妆容。同一座城市的青石小巷中,小学生同样一丝不苟地穿着白色衬衫的校服,背着1930年代上海老电影中的同款书包,规矩而传统(图2)。

 

图1  曼谷中心商务区的街道

   

图2  曼谷青石小巷中的中学和上学的学生


而到了夜晚,结束了一天公务活动之后的“天使之城”,就呈现出一个世纪之前让很多西方作家着迷的特有的东方风情。相传,在19世纪后半叶,东南亚刚刚向西方世界揭开一角神秘面纱的时候,很多英法作家慕名来到曼谷的湄南河畔,寻找东方风情中的写作灵感(图3)。很多作家来了就再也不舍得离开,特有的东方风情让作家们才思泉涌,这一来就是一辈子的时间。《生活的战争》《娜拉的心》大多写于那个时代,其文艺的繁荣,像极了1930年代的上海滩,百家争鸣。

 

图3  湄公河畔的风云突变


湄南河最繁华的航段上,几个极具东南亚风情的酒店之间的轮渡,经过一个世纪的时间,还在以传统的方式穿梭。依恩奥酒店(Eastern & Oriental Hotel)现在已经不是欧美旅泰作家的首选,然而精心布置的阑珊灯光、挑选过的香料,还是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来自上个世纪的摇曳多姿的湄南河风情。在泰国殖民时期的文学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安娜与国王》,世纪之交时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战火临近,国王对国家的捍卫,对民族的挚爱,对家人的保护,折射出泰国韧而不屈的民族精神。


入夜的湄南河灯火逐渐暗淡,伴着幽幽的船歌和兰花的香气,就像波光打散在河水上,泛出忽明忽暗的光(图4)。

 

图4  湄南河上的水上市场


2  大城:不破之城,落日余晖


大城王朝的古城阿育塔雅(Ayuttaya,图5-图7),地处湄南河和巴塞河的交汇处的三水环绕之地,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因而被命名为“不可攻破的城池”。可以想象,乌通王在14世纪初建立这个王朝的时候,采取“不破之城”来命名都城,是多么踌躇满志。阿育塔雅的自信,不仅仅在于其四面环水,更在于作为多雨地带唯一的高地,敌国的军队很难在周边泥泞的沼泽中驻扎。然而,牢不可破的城池,也最终没能挡住历史滚滚前进的潮水。

 

图5  阿育塔雅古城遗址一


大城作为都城的历史从14世纪持续到了18世纪中叶,与缅甸等邻国的纷争一直是潜在的隐患。虽然有河流的阻挡,然而过度的自信终究导致了这个王朝的终结。当敌人在雨季中乘着小而载满武器的战舰兵临城下时,完全没有戒备的王朝只能拱手献出城池。正如中国古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凡是凭借自然天险以为可以安枕无忧的城池,大多不能逃脱被攻破的命运。

 

图6  阿育塔雅古城遗址二


大城的历史兴衰和地理位置,与中国西部的交河固城极为相似。同样位于二水之交、四面环水的位置,同样经历了鼎盛时期万国来朝的繁荣景象,也同样经历了从踌躇满志、固守城郭到仓皇被破的重创。交河故城的地势更加险要而易守难攻,然而敌人采取火攻的策略给了整个城池和王朝重重的一击,连续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直接导致王朝难以挽回的覆灭。


在大城遗迹之间徜徉怀古,被青苔浸透的盗抢痕迹还依稀可见。不破之城,似乎一语成谶。历史的潮流势不可挡,仿佛不以城墙的坚固而转移。金汤虽固,朝代易兴。密林里枝叶繁茂,带来南国特有的湿润气息,树中的佛头静静隐在深不可测的浓绿世界里,姿态格外安详。

 

图7  阿育塔雅古城遗址三


3   清迈:氤氲山间,小城故事


清迈的美,魅力无限。邓丽君的一首《小城故事》,引得无数游客慕名而来。飞机上俯瞰清迈,氤氲中拨云见城,就像山中的一颗绿色的翡翠。清迈大学,更是繁杂都市里的一股清流。在颇为闷热的专业教室,为师有耐心,学生有敬意,静静对着一副设计图,一改就是一个宁静的下午(图8)。


图8  清迈大学建筑系馆,午后的斑驳树影


平河的汩汩流水,美不胜收,难以忘却(图9)。泰北的兰纳文化深厚而独具特色,感情细腻而姿态优雅,凝结在兰花般的指尖。在兰纳王朝,每个曼谷皇朝都要从清迈迎娶一位“泰北玫瑰”作为皇后。这种类似中国的和亲制度,一直延续到近代殖民时期。想当年清迈公主离开小城,乘船沿着平河顺溜南下,一路便离开故土,去国怀乡。这大概是大多数泰国宫廷诗歌中,对清迈的描述格外优美,充满着少女般细腻情愫的原因之一,这些词句仿佛春季中充分舒展的藤蔓。

  

图9  平河的静流


到了开埠和殖民时期,有更多的西方人士沿着平河逆流而上而到了清迈,从而形成了丰富和多样化的社区。白塔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图10),它位于平河东岸老码头的旁边。由于各国商人、僧侣往来频繁,佛寺、道观、教堂和伊斯兰清真寺和谐并存在一个小型广场内,自发形成了社区中心,甚至建造了一个专门的博物馆来记录社区发展的历史(图11)。当年,清迈码头熙来攘往,上游将山区的木材陈列有序,等待采取传统方法打结而运输到下游。时至今日,随着交通运输手段的进步,码头货运功能已经荒废而成为旅游景点。平河沿岸,五光十色的灯光和同样五彩斑斓的鸡尾酒,形成一道醉人的景色。

 

图10  平河畔的多元文化混合社区——白塔

    

图11  白塔的社区博物馆


4  金三角:不成功的飞行经历和神秘的三国交界处


清迈古城固然美丽,然而氤氲缭绕的泰北山区实际上是东南亚最为贫瘠的区域之一。笔者和团队这次出行还带着无人机飞行任务——采集基础测绘数据,通过规划增建基础设施、改善乡村环境、使居民脱离贫穷(图12)。

 

图12  清迈地区的无人机飞行


泰国的无人机飞行环境与国内不同,卫星信号的数量较少,经常只是找到8颗卫星左右,刚刚满足起飞条件。由于信号不稳,即便是自动巡航或者一键返航,起飞点和落地点之间也有着很大差异。这就要求起飞地点周边必须足够清静,包括要小心维持围观群众的秩序,观察周边树木情况等。清迈的冬季天气很给力,如果阳光太强烈,避开正午时段会有更好的飞行效果。


严格意义上来说,清迈地区的无人机飞行并不是很成功,因为没有特别留意以上这些特点,导致了飞行事故。笔者严重受伤,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正常吃饭、打字、洗澡,也因此调整了飞行的心态,安全真是不可轻视,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如果真能让后来的飞手引以为鉴,提升安全意识和措施,自己受伤也算值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由于右手受伤,练就了左手打字、开车换挡的好本领;由于实在难看,也难得一个春天闭门谢客的清闲。


然而,对于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支持着后续的旅程。曾经在北京的罗红摄影艺术馆,震撼于放映厅宣传片中的非洲草原、南极企鹅与北极的极光,更被打动的是摄影师的奋不顾身——深入北极圈长时间浸泡在刺骨的海水中拍摄导致腰疾,一年的时间内都必须卧床休养不能出门。大概对艺术与科学热爱到极致,都是明知危险,还是飞蛾扑火一般奋不顾身。


从20世纪中叶起,金三角地区便因毒品种植和交易闻名于世,近年又因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湄公河行动》再度走进中国公众的视野。这个老挝、泰国、缅甸三国交界的闭塞之地,地理环境复杂,各种非法势力在此长期割据和争斗,导致缺乏有效管理,交通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资源极度缺乏,且饱受自然灾害的侵蚀,居民长期生活在贫困和不安中。如今,金三角地区开始逐渐开发成为旅游目的地(图13),然而,贫困仍如涌动的暗流,在旅游业发展粉饰华丽的面纱下,不经意之间流露出真实而触目惊心的一角。

   

图13  金三角地区的旅游图示和湄公河码头


然而,极度频繁的自然灾害、贫瘠的山地还是使整个金三角地区笼罩在浓郁的贫困阴影下。芸芸众生皆有命,如果有合法的生存方式,谁又会主动追寻非法的生计呢?


湄公河,江面宽阔,气势磅礴,江中沙洲遍布,充满暗流。渡过湄公河,对面就是老挝金三角经济特区。老挝金三角经济特区的前身是始建于2007年的老挝金木棉东盟旅游经济开发区,时至今日,金三角地区的旅游业仍由金木棉所垄断,以博彩投资为主要产业。2009年9月9日,开发区升级为金三角经济特区,规划建设面积10227公顷,首任特首为赵伟先生。除了老挝政府掌握司法、军队和外交权外,全部由华人管理和经营。特区建设希望通过发展旅游业与工业,依托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古朴的人文环境,使当地居民逐渐脱离贩毒等非法营生,逐渐自力更生。


在特区入口处张贴着醒目的打击贩毒的标语(图14),当地居民也开始注意到旅游给地方发展带来的好处,逐渐转向了游客生意。不同于在旅游区常见的纪念品,游走在颇为简易的小巷子里,宛如走入了一个法律真空的世界。药酒泡着毒蜘蛛、蜥蜴和毒蛇,甚至人骨、虎骨,展现出奇异而光怪陆离的颜色(图15)。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也带来了潜在的社会矛盾,正如《湄公河行动》中所暴露的,正义与邪恶、富裕与贫困、湄公河此岸与彼岸之间的斗争,从来没有中断过。

   

图14  金三角特区的欢迎标识和打击贩毒的海报

 

图15  金三角贸易街的药酒


缅甸的一些高山族村庄中,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集中开发了一些原始村庄。村庄采用传统工艺建造茅草屋,保留原始生活方式,并展示给游客。这些茅草屋整齐地一字排开,四面开敞,中设竹床。长颈族少女和少妇打扮整齐,怀抱婴儿端坐床上,将自家纺织的织品悬挂在茅屋周围展示给游客(图16)。然而,这种展示方式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大多数村民的贫困问题,仍有待考察。

 

图16  长颈族的传统文化展示


走出这个展示村庄几百米,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更为真实而残酷的村庄:并非所有的妇女都有着颀长的脖颈;虚弱的老人躺在几乎空无一物的竹地板上,拖着烟枪吐着淡蓝的云,散发出罂粟壳独有的味道。时有三四岁的孩子,六七成群地向游客讨钱,并无人看管。其中长相较齐整的未成年小女孩,颈部早早被套上了三四个颈环,像是被有意识地朝着展示给游客的方向“定向”培养着。除了将“原始的”生活方式展示给游客,当地似乎并没有开展实业,到了旅游淡季,很难想象断了游客的长颈族村庄以何为生。


作者:张纯,北京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联合培养博士,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


延伸阅读

黑堡风云——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游思

“一带一路”上的城市·越南篇【连载】

讲座实录 |『汇智沙龙No.1』张辉:一带一路沿线产业园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合作产业园区建设模式研究


编辑:张祎娴

排版:赵大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