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汇 | 中国的城市未来:智慧城市新机遇①数字看中国【连载】

张安琪 刘朝晖 国际城市规划 2022-04-25

智慧城市已经在世界范围成为城市发展的热点话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红利与传统的城市建设运营相结合以提升城市发展绩效,已经成为新的潮流。在国际合作和交往中,智慧城市领域也不断被赋予重要的使命。不仅中国在研究世界,世界也在研究中国。例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集团和德国亚太商业组织近期发布了共同的研究报告《中国的城市未来:智慧城市新机遇》(China’s Urban Future: Opportunities Through Smart Cities),以帮助德国企业理解和参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议程。本连载为报告编译,原文可从西门子公司网站下载。

下载链接:https://new.siemens.com/global/en/company/topic-areas/intelligent-infrastructure/city-performance-tool/chinas-urban-future-report.html




报告首先认为发展智慧城市是一项重要的机遇。规模经济性、基础设施和服务压力,以及创新意愿使得城市成为应用智慧技术的最佳场所。虽然对如何理解智慧城市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找到很多共同特征。智慧城市整合了物质系统、数字系统和人类系统,并为市民创造可持续、繁荣、包容的发展成果。中国也毫不例外将这些共同的价值和理念当作智慧城市的中心目标。根据相关预测,到2025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场将高达2万亿美元,亚洲的一半智慧城市集聚在中国,并且将为中国创造3200亿美元的经济增长,而人工智能、个性化医疗、机器人、先进驾驶系统、分布式能源生产等被预期成为主要的支柱。


报告认为,智慧基础设施的扩张和连接是成功的关键。规模对经济增长和对机遇的把握来说十分重要,否则将无法释放资源压力。而中国的智慧城市发展将不仅造福中国自身,其中所产生的知识和技术能够服务全世界,其他国家也将从中受益。城市政府推动的数据开放环境将带来重要的竞争优势,下一波城市创新将看到数据孤岛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数据整合。


1  数字看中国


报告关注到中国的快速城镇化过程和强劲的经济增长进程仍在持续,城市将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所在。 


其中,几个关键的人口指标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大势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一是人口总数将持续增长,到2030年达到14.74亿,2050年后将有所下降;二是到2030年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5%,随后呈下降趋势;三是城镇人口数量到2030年将突破10亿;四是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将翻番;四到2022年城市中产阶级的财富和消费能力将上升25.2%(图1)。总体而言,中国仍将在各个领域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市场,崛起的中产阶级需求、老龄人口需求,以及城市运营管理需求将持续为智慧城市的推进注入动力。

 

图1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


经济方面,中国经济去年比上年增长了6.8%,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总值122380亿美元;数字化行业方面,数字化可以使经济更具生产力,但劳动生产率仅为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平均水平的15%至30%,美国工业的数字化程度是中国的3.7倍;清洁技术方面,在2017年投资绿色能源440亿美元;全球成功的数字初创企业中,中国占34%,价值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超过100家;共享经济方面,有7亿从业者,价值7640亿美元;智能手机使用方面,中国的智能手机数量是美国的三倍(图2)。

 

图2  经济和数字化


但是,中国的发展也面临着自身的挑战。对比2000年,2017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由14.85亿吨增加到44.9亿吨;中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缺水状态;汽车保有量很低但仍在增长,从2010年的5900万辆增加到2017的1.81亿辆;2017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的27.6%(图3)。这些都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图3  增长的挑战


2  中国及其城市背景


城市和智能技术将是经济重心从“制造”转向“创造”的关键。本节探讨中国及其城市地区面临的一些挑战和机遇。


2.1  新时代发展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概述了以创新和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的发展新时代。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从一个“制造”向“创造”的转变,从一个高的经济增长到一个更高质量的(更高效、公平、可持续的)增长。


2.2  中国的GDP和经济增长的转变


中国的经济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规模从2000年的14510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122380亿美元。GDP从1998年至2015年一直保持平均每年增长9.6%的速度。但是,自2016年以来已经降至7%以下,并且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到目前为止的增长一直在政府投资支持下,但这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2017年,近60%的经济增长是由消费拉动的。工业部门对中国GDP的贡献凸显了这一转变。2013年,第一、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3%,目前为48.4%;第三产业贡献率由48.4%提高到51.6%(图4)。


图4  中国三种产业变化情况(2000—2016年)


2.3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


2018年,中国有14.15亿人口,自2000年以来,人口年均增长0.6%。在此期间,城市人口从37%增长到59%。到2030年将达到71%,到2050年将达到80%(图5)。到2030年,实际城市人口将从8.39亿增加到10亿以上,相当于11个上海。中国的城市化发生在一个数字化的时代,电气化和自动化基础设施也比以前涉及更多方面,所以有能力减轻城市化的负面影响。在满足城市化需求的过程中,创新驱动和扩大全城市范围内的活动将发挥重要作用。


图5  中国城市化曲线


中国有超过600个城市。世界人口超过2000万的12个城市中,中国占了3个。在中国还有56个超过200万人口的城市(图6),城市化发生在各个城市层级之间。目前,中国有102个城市人口超过100万,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一倍以上,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将从14个增加到20个。为了减轻大城市的压力,同时更公平地共享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人们越来越关注二线城市的发展,与此同时,这些城市正在与不断增长的国内外城市市场争夺人才和投资。


图6  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黄色为中国城市,绿色为其他城市)


中国的城市人口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城市人口将占总人口的80%。我们应特别关注中国人口图景变迁的以下关键趋势。


(1)人口结构变化


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为74.7岁,男性出生时预期寿命为71.7岁。2005年到2017年,预期寿命分别上升到女性77.2岁和男性74.2岁,同期育龄妇女生育率为1.6孩。同时,中国正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2015年,19岁以下人口比例为23.4%,到2050年,19岁以下人口比例将降至18.7%。与此同时,65岁以上的人口将从1.39亿增加到3.69亿,比重从9.8%增长到26%(图7)。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新服务和产品将成为未来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自动化和数字化可能会支撑不断萎缩的劳动力。

 

图7  中国的人口结构(2015年和2050年)


(2)不断壮大的城市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


中国城市的中产阶级正在从2012年的2.56亿扩大到2022年的3.57亿,城市居民收入从104800亿元增加一倍多,达到2680400亿元。中产阶级的分布也逐渐向内地转移。2002年,一线城市占中产阶级的40%。到2022年,只有16%的人将居住在一线城市,而三线和四线城市的人口比例将从18%增长到39%,与此同时,中国内地中产阶级的比例将从13%增长到39%(图8)。随着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他们的期望可能会发生转变,到2022年,80后将以3:1的比例超过婴儿潮一代。在相对富裕的时期长大,这些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明显不同,与老一辈相比,通常他们储蓄的可能性更小,更有可能购买服务,而不是拥有资产。


图8  典型的“中产家庭”


(3)共享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不同省份的GDP存在差异。一般来说,沿海省份和更高层次城市的人均GDP水平更高。贵州和云南的人均GDP低于36000元,缩小这一差距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一项重要政策动力。


自2000年以来,移民持续从内陆地区流向沿海省份。因为之前,广东、上海和浙江等省份的经济增速和就业机会最高。然而,政策将改变这一趋势,从现在到2030年,沿海地区的净移民预计将是2000—2016年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许多一线城市正在努力控制人口规模,一些企业正在搬迁,寻找更廉价的土地、劳动力成本和能源。一些较贫穷的省份甚至出现了人口净迁入,反映出其经济的相对加强吸引到了外地务工人员。“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对发展基础设施和减轻贫困做出了很多贡献。


“一带一路”等其他倡议也有利于中国内地和边境地区的发展。中国的二线城市正在成为农村经济移民的目的地。在广东省,由于成本问题,东莞正越来越多地承接从一线城市深圳迁出的制造业。随着大型制造商的转移,许多供应商也在效仿。新的城际铁路将旅行时间缩短为不到一个小时,使这一转移变得更加容易,显示出了基础设施投资的巨大作用。


随着经济的转型,二三线城市之间将会有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以吸引人才来维持经济增长,许多地方政策的目标是让他们的城市对工人更具吸引力。追踪户口登记,这给了移民更多的工作机会和获得服务、补贴和启动资金的途径。正是在这一领域,智能基础设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使城市对投资和人才更具吸引力。通过关注智能基础设施,城市可以刺激创新和生产力,同时改善公共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城市及其领军企业的技能、能力和经验,将使其在中国乃至全球获得具有竞争力的地位。


2.4  寻求低碳发展路径


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和消费增加,城市必须确保经济增长具有资源效率,并将对当地和全球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占全球的28%。然而,随着2017年经济增长加快,温室气体排放也随之增加(图9)。2018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4%,毫无疑问,中国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成功对于将全球变暖控制在《巴黎协定》承诺的2摄氏度以内,或者进一步实现1.5摄氏度的承诺,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图9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1990—2015)


(1)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的《巴黎协定》目标包括排放峰值。到2030年或更早,目标是将碳排放强度降低到2005年的60%~65%。如果中国要满足其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相互竞争需求,那么将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脱钩是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数字化有助于提高效率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数字化的领军国家挪威、芬兰、丹麦和瑞典都成功实现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空气污染


中国城市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空气污染。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持续上升的汽车保有量都会加剧这个问题。许多城市没有达到国家目标,距离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城市标准仍有很大差距(图10)。中国每年有160万人死于糟糕的空气质量,其中东部沿海污染最为严重,但中部和北部地区的污染水平也相当严重。在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和提供空气污染数据的同时,需要在国家和地方制订、执行和监测明确的计划,将发展重点转向中国内地和中小城市,为人民提供了一个看待城市的不同视角,在不影响空气质量的条件下发展中心城区。


图10  中国城市PM2.5和PM10的年均浓度分别与中国和国际标准相比


(3)数字化机遇


数字化可以帮助满足中国城市面临的经济、生活和环境需求。21世纪最成功的城市可以利用数字化,从物理世界连接到数字世界。数字化将使我们的交通系统更灵敏,满足更多乘客的需求;它将改变我们的能源消耗和存储方式,使其更清洁、更高效、更可靠;它将在解决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上发挥作用。简而言之,它将帮助我们的城市更高效地工作,成为更好的居住场所,对企业更具有吸引力。不断发展的城市、市场规模和规模经济,再加上能够给出明确、长期方向的治理结构,表明中国具备充分利用数字化的优势。


2015年,中国已经获得了155亿美元的风险投资,仅次于美国和欧盟。中国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互联网和自动驾驶汽车、增材制造、机器人和无人机等新技术领域的三大投资者之一,也是三分之一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数字初创企业的总部所在地。


正如前面所强调的,收入更高、不断壮大的中国中产阶级将推动经济增长。在未来10年,受服务业和城市化的推动,家庭收入预计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年轻一代已经在推动共享经济,消费者为获得服务而不是拥有产品付费。中国的共享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17年,共享经济价值7640亿美元,涉及7亿人。未来5年,中国的经济将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对城市的好处不仅仅是新的服务,还有就业机会。共享平台在2017年提供了716万个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中(占比10%)。


中国已经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是美国的三倍(14亿),然而,最大的渗透是在一线城市(80%的市场份额)。预计到2025年4G和5G网络将覆盖全部人口。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最大的5G市场,到2027年将拥有5.76亿次接入。2016年,美国工业的数字化程度是中国工业的3.7倍。尽管中国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在某些领域的覆盖和吸收方面,中国已在某种程度上处于领先地位。抓住数字化机遇是中国城市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关键。


译者:张安琪,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刘朝晖,博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延伸阅读

日益数字化的世界带给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挑战

基于人机互动的数字化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第四代范型刍议

全数字化城市设计的理念范式探索


编辑:张祎娴

排版:徐嘟嘟


——to be continued——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