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精粹 | 健康社区建设的研究进展与关键维度探索——基于国际知识图谱分析【2020.5期】

吴一洲 杨佳成 等 国际城市规划 2022-07-10

【摘要】自世界卫生组织1986年启动健康城市促进计划后,健康社区作为健康城市营造的微观单元,逐渐在西方国家掀起热潮,并蔓延至日本、新加坡、中国等诸多国家。本文借助CiteSpace工具进行了健康社区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分析发现:健康社区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四个国家;研究聚焦在人的作用与感受、环境与自然、社会作用、健康城市和健康社区、社区公园、老龄化等领域;研究的演进脉络可概括为物质环境—精神健康—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融合—社区自调节(社区韧性/社区恢复力)的过程。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和中国实际,本文概括了健康社区的内涵,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健康社区建设的六大维度,包括健康住宅、健康环境、健康交通、健康设施、健康活动以及健康社会,旨为中国城市乃至其他国家建设健康社区提供依据。


引言
 
20世纪以来,工业化城市的高速发展在给城市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使得社会、卫生和生态等诸多问题日益加剧,如气候变化、雾霾频发、水体污染、交通堵塞以及社会分异等,人类居住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在此背景下,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84年首次提出“健康城市”(healthy cities)理论,并于1986年启动“健康城市项目”(HCP: Healthy Cities Project)。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健康城市的定义:“健康城市是一个持续发展自然与社会环境,持续拓展社会资源,使得人们可以相互支持,生活幸福,从而实现人们最大潜力的城市”。在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健康城市作为发展健康中国的重要抓手。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单元,在引导人们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改善居住环境、促进城市绿色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大规模的老旧小区存在着环境品质下降、公共配套缺失、社会秩序混乱、社区安全难以保障等诸多问题。加快老旧小区改造,为居民创造优良健康的人居环境成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党的十九大等关注热点。健康社区是营造健康城市的重要基石,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1990年代以来,健康社区研究日益成为人类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选取历年来国内外被引率较高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诺里斯和皮特曼(Norris & Pittman)认为健康、可持续的社区应具有健康的自然环境、充分的全民参与、有活力的经济发展以及个人幸福感。丹嫩伯奇等(Dannenberg et al.)认为健康的社区能够保护和改善公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健康行为,减少居民受到的危害,并保护自然环境。武慧兰和陈易认为,健康社区的建设需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健康社区评价标准与正确的健康观,社区建设中应控制合理的社区规模,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加强行业间沟通与合作,提供完善的管理和适宜的配套设施。刘东卫将健康住区的营造分成三大内容:构建舒适健康的社区环境空间、提供健康的技术与产品、创造促进交流的社区环境。孙文尧等认为健康社区是社区内所有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形成的健康发展的整体。
 
随着学者们对健康社区研究的深入与相关实践的发展,健康社区的内涵也日趋复杂与多元化,逐渐由个体健康转向社会环境等的多维健康。目前,我国健康社区的建设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相关研究较少,实践项目的指标大多指向民政和卫生部门,且宽泛而难实施,缺乏环境、建筑、交通等物质空间层面的具体建设策略。本文对国际范围内近40年的健康社区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并结合中国实际,概括健康社区的内涵,提出健康社区建设关键思路。
 
1  健康社区研究的知识图谱
 
自1993年第一届国际健康城市和健康社区会议启动以来,健康社区逐渐成为诸多学者、政府人员、规划师等群体的研究对象,研究主题也呈多样化发展。本研究利用引文空间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刻画国内外健康社区研究的知识基础、热点主题、研究前沿和演进趋势。
 
1.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引文空间(CiteSpace: Citation Space)是一款用Java语言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可以根据文献引文与被引文的关系挖掘引文空间的知识聚类和分布,并且提供其他相关信息的合作和共现分析功能,如作者、机构、国家的合作网络分析,关键词、主题词共现分析等。
 
本文所用到的国外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下称WOS)核心合集中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以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以healthy community(健康社区)为主题。为获得较高的配合度和解释度,在WOS类别中选择environment studies(环境研究)、geography(地理学)、urban study(城市研究)和planning development(规划发展)四大领域进行检索,共获得文献2426篇。数据库中最早出现涉及健康社区的研究是在1994年,因此选择文献分布的时间跨度为1994—2018年。国内文献基础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以健康社区为主题词,文献类别选择与规划关联度较为密切的类别,包括基础科学、工程科技和地理等方向,检索共得到中文文献142篇,时间跨度为1994—2018年。
 
1.2  健康社区研究的时空分布
 
(1)时间趋势:国外增长期明显,国内研究进程较慢每个时间截面内文献的数量反映该领域研究的发展速度。将基础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并查重后,进行文献时间分布分析。如图1所示,国外健康社区的理论研究于1994年开始逐渐涌现,大致可分为三个快速增长期:1997—1998年,2003—2011年,以及2014年以后。2015年来,国外相关文献的年发文总量均超过200篇,健康社区领域研究越来越丰富。国内对健康社区领域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在发展速度上也较慢。2013年以后,国内文献增长数量才开始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
 

图1  国内外“健康社区”研究数量的时间演化图

 
(2)空间格局:由美、欧向亚太地区扩展,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
 
健康社区研究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如图2所示。从1994年至今各国的发文数量看,国家层面上总体形成四大梯度。位于第一梯度的国家是美国,其发刊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为936篇;位于第二梯度的国家包括英国(382篇)、加拿大(280篇)、中国(230篇)以及澳大利亚(280篇);还有些国家如苏格兰、新西兰、南非、西班牙、德国等位于第三梯度,其近25年来总发刊数量均在百篇以下;俄罗斯等国家发刊量极少,位于第四梯度。区域层面上,研究高度集中于北美洲,仅加拿大和美国两个国家的论文产出就占全球的41.6%,美洲文献总数为1019篇,欧洲为865篇,亚洲为689篇,大洋洲为352篇,非洲为151篇。为进一步探究健康社区研究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本文对发文数量进行空间异质性分析,采用自然间断法将文献量分成五类。计算得到异质性指标为0.95,充分表明各国的研究状态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
 

图2  “健康社区”研究的世界地理分布格局

 
利用ArcGIS中的方向分析模块进行标准差椭圆分析,以期揭示健康社区研究的地理分布的演变规律。标准差椭圆分析可以识别群组的总体空间分布态势。其中,椭圆的长半轴表示分布方向,短半轴表示分布范围的大小,短半轴越短,说明群组分布的向心力越明显,椭圆越扁,空间分布指向性就越显著。将1994—2018年分成五个时间段分别进行标准差椭圆分析,得到结果如图3所示。比较分析可知,健康社区相关学者的地理分布自1994年以来逐渐向亚洲地区扩张,反映出21世纪初以来亚洲国家对健康社区研究的贡献越来越大。
 

图3  “健康社区”研究的世界地理分布演化

 
1.3  研究主体及其特征
 
分析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可以识别核心学术团体和机构。研究发现,国外健康社区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个研究机构,且大部分高产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十分密切,众多领域相互交互、渗透、综合,已经发展较为成熟。表1显示(按数量多少排名),成果量最多的是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麦吉尔大学、圭尔夫大学,以及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国外前五高产机构中加拿大大学比重高达60%,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加拿大是当前健康社区研究的先驱者。在国内,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发文数量较多;整体看来,国内健康社区研究领域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表1  国内外代表性机构及作者统计表


1.4  国际知识基础分析
 
研究相关引文集合中被引年代最久的高被引或高中心性引文,可以揭示该领域研究的核心起源。本文基于引文空间绘制文献共被引可视化知识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图4),结果显示国际健康社区研究起源于多学科、多领域。其中,中心性和被引频次较高的聚类文献主要聚焦于研究场所与健 康的关系,包括绿色生活环境、物理活动空间、社区区位等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在绿色生活环境方面,学者们关注社区花园、都市农业等对气候及空气质量、居民释放压力、邻里交流等的影响;物理活动空间方面则侧重于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而区位环境主要影响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物质基础设施,如医疗服务、日托设施、食品商店(饮食环境)等。可见,国际健康社区研究的知识基础多元,上述领域与主题被研究者们大量引用,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图4  文献共被引网络聚类图谱

 
1.5  国内外关注热点
 
使用引文空间对研究对象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生成的国际图谱如图5所示,其中圆形节点和文字标签的大小与关键词共现频次成正比。频次前15的关键词即研究 热点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1)人的感受与作用,包括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等;(2)环境与自然,包括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环境(environment)等;(3)社会作用,包括政策(policy)、管理(management)等(图6)。国外健康社区研究的关键词中心性均较低,研究较为广泛,热点多元。国内研究的关键词中心性差距大,研究方向高度交叉聚集于几个热点领域,但频次较低,缺乏广度和深度,研究正处于起始阶段(图7)。国内健康社区研究热点以健康和社区为中心,围绕空间环境质量对社区居民健康的影响展开。主要内容包括:(1)健康 社区规划设计,如生态社区、社区公园设计、健康社区规划设计理念等;(2)社区适老化,包括社区养老服务、社区老年人健康保障设施等;(3)居民健康影响因素研究,如PM2.5、健康风险评价等。此外,由中心性可看出,老年人是目前健康社区营造的重点关注群体,社区适老化设计是当代社会迫切需求。
 

图5  国际健康社区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图6  国际健康社区研究热点统计图

 

图7  国内健康社区研究热点统计图

 
1.6  国际健康社区研究具体演进分析
 
关键词突现度分析可以反映一段时间内影响力较大的研究领域,从而在时间维度上反映健康社区研究的演进过程。利用引文空间突现度探测分析,目前国内关于健康社区研究正处于初始阶段,还未出现突现关键词,而国外健康社区研究相对成熟,演进过程按突现度、影响周期、关键词突现数量和所属领域可划分为六个阶段,如图8所示。
 
图8 1994—2018年国外健康社区研究热点时区图
 

(1)1994—1999年间,健康社区研究处于研究初期,研究主题较为集中且持久,此阶段是健康社区研究的基础。 

(2)2000—2002年间,健康社区研究开始进入活跃期,该时期,学者们由对“健康”的关注逐渐转向对“健康社区”的关注,分支主要集中在社区服务与邻里关系上。 

(3)2003—2007年间,健康社区研究的方向逐渐拓宽,衍生出不同的研究分支,呈现从单一走向多元的发展趋势,主要的研究前沿分支集中在心理健康、健康影响评价以及影响健康的因素等多种方面。 

(4)2008—2011年间,国外健康社区研究前沿已经朝向跨学科发展,如哲学范畴——伦理、正义、价值等;经济学 范畴——社会资本、经济发展等。此外,研究也不再局限于发达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进行健康社区的研究,从地理分布上看,研究对象逐渐向亚洲地区转移。 

(5)2012—2014年间,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政治、绿色空间、交通和心理健康方面,影响期较短,研究进入酝酿期。 

(6)2015年至今,该阶段健康社区研究前沿更关注社区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研究回归社区本身。社区发展、绿色空间、社区弹性、社区干预等关键词至今仍是研究热点。
 
综上所述,国外健康社区的研究前沿大致发生了三个重大转折:物质环境—精神健康—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融合—社区自调节。
 
2  健康社区的内涵演变
 
通过分析上述国际知识图谱中重要节点文献发现(表2):健康社区的内涵从强调生态系统健康逐渐转变为关注精神、经济、环境、形态等多角度的健康;管治主体从社区治理委员会转变为居民、社区、社会、公司等共同参与。
 

表2  健康社区内涵演化机制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健康社区”是一个以健康的生态环境、健康的个人身体、健康的个人心理、健康的邻里关系和健康的社区经济等要素为特点的城市社区(图9)。在健康社区中人们能够在家附近感受自然的乐趣,儿童、青年人、老年人等全年龄段居民能够进行安全无障碍的休闲健身与邻里交谈等活动,社区居民充分参与社区治理与运营,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图9  健康社区内涵图

 
3  健康社区的建设维度
 
3.1  国内外健康社区建设维度比较
 
伴随全球健康城市运动的推进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健康社区的规划与建设也在世界各国逐步开展,各类建设指标和评估体系丰富了健康社区的实践内涵,对改善社区居住环境、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健康社区建设的相关计划标准和评估体系相对较为成熟,且认可度和适用度较高。如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启动的健康社区计划(Healthy Communities Program),分别针对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吸烟者等不同群体制定健康社区行动指南、健康社区建设经验等,331个社区以及52个州和地区卫生部门积极参与其中。LEEDND(LEED for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是美国第一部面向社区规划和发展的评价体系,分为5大维度、56个小类指标,旨在全面推动社区生态化和可持续化发展,可在全球114个国家中进行认证活动。此外,2017年国际健康建筑研究院(International WELL Building Institute)以创建健康、包容性、公平性、综合性和有活力的社区为目标,发表了全球健康社区标准(WELL Community Standard),标准涵盖了10个维度,110项子类,以保障居民的健康生活。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健康社区建设标准,部分地区和城市立足于自身情况,从卫生、体育、医疗服务等角度制定了不同指导体系。本文选取国内外相对完善的健康社区建设标准和评估体系,对其指标进行分析(表3)。
 
表3  国内外健康社区建设维度及其评价

 

比较可得,国外健康社区建设侧重于物理环境、管理、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建设,并且强调社区参与;而国内更注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教育引导、体育活动提供等方面,多为政府自上而下地推动健康社区发展。针对国内外健康社区建设维度的比较,本文认为我国健康社区建设应更加突出物质环境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增加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并突出社区所在的地域性。
 
3.2  健康社区建设的维度构建
 
当前国内外学者在影响人居环境健康因素方面,普遍认同世界卫生组织执行理事休·巴顿等(Hugh Barton et al.)从人的健康状况与整体人居环境系统的关系角度建立的人居环境健康影响“圈层”因素模型——包括社区、行为活动、建成环境、自然资源在内四个圈层因素共同影响着人的健康和幸福。“圈层”因素模型主要从生态学角度探讨城市空间环境影响机制,本文将其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从社区居民需求角度出发,融合健康社区的基本内涵,认为健康社区的建设需要考虑健康住宅、健康环境、健康交通、健康设施、健康活动以及健康社会六大维度,从而满足居民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图10)。六大维度借鉴了国内外健康社区建设指标体系的经验(表4),主要从物质空间规划建设层面促进社区居民生理、心理及社会氛围的健康发展。

 

图10  健康社区建设维度构建

 

表4  健康社区建设维度的国际指标梳


(1)健康住宅
 
健康住宅是指住宅的设计符合健康性的要求,并且具有能够开展运动和触发交流的空间。在实际规划建设中,健康住宅应注重的方面包括:生态住宅,考虑可再生能源、建筑节能、水循环系统的使用;绿视率,即室内接触自然的视野比例;适老化设计,如室内无障碍设计、报警系统(老年人单独在家意外报警系统、无活动报警等);安全标识系统以及混合住宅等。健康的住宅有利于降低住宅能耗,缓解温室效应,是健康社区建设的基础。
 
(2)健康环境
 
健康环境是指具有良好的自然区域和开放空间,洁净的空间质量和水环境以及安静舒适的社区氛围,主要包括社区内部环境和社区外部环境两大类。社区内部环境主要考虑绿地率、活动/开放空间、参与式种植(都市农业)、屋顶绿化等;社区外部环境主要考虑空气质量、水体污染以及主干路和货车路线等。健康的社区环境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促进居民加强身体锻炼与邻里交流,建立人与自然的纽带,促进亲近自然活动的发生。
 
(3)健康交通
 
健康交通是指交通设施质量与交通便捷性,相较于小汽车,居民更愿意选择可达性高和可负担的公共交通,如安全、高质量的步行和自行车网络。衡量指标有:交通稳静化措施、自行车停车设施、零距离换乘系统、残疾人车位、交通标识系统、交通站点密度和线路覆盖率等。健康的交通能促使居民进行更多的体育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等,有利于居民改善心血管系统,增强体质,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4)健康设施
 
健康设施指社区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如幼托教育、全龄学堂、居家养老、公共卫生与医疗、商业娱乐设施、物流服务等。衡量指标包括:安防等基础类设施、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医疗卫生、综合老年服务、母婴设施、教育文化等服务类设施。
 
(5)健康活动
 
社区健康活动包括以步行、骑车、慢跑、球类、游泳等体育活动为主的体育锻炼,和以游憩、乘凉、文艺表演、文化主题活动等为主的休闲活动两大类。体育锻炼具有提高心理健康和生理机能功效,能够帮助人群排除消极情绪,降低血脂,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抗病能力;休闲活动能使居民放松心情,释放压力,振奋精神,保持身心愉悦。营造健康活动的关键是塑造具有吸引力和良好空间质量的的住区健康活动空间,其主要衡量指标有趣味性的步行系统,全年龄安全步行空间,运动场馆共享,安全骑行空间和多样化的活动广场等。
 
(6)健康社会
 
健康社会是指一个能够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邻里集会和相互交流空间、维系居民心理健康的社会。其主要衡量的标准包括是否有地域场所文化、社交空间和机制以及社区计划或规划参与点,是否满足防止犯罪的空间设计规则(CPTED规则)。具有健康社会的社区不仅拥有较低的犯罪率,较强的社区信任感和责任感,居民能够自主监管社区,同时社区公共参与也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实施,开发商、投资者和居民一起参与社区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充分体现民意。
 
4  结论
 
本文对1994—2018年国内外健康社区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究了其时空分布特征、高产作者与机构、知识基础,分析了关注热点,梳理了演进过程,总结了健康社区内涵演化机制,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健康社区建设的六大关键维度,这是对健康社区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尝试。研究发现相关研究时空差异显著,各时期热点主题突出,演进脉络清晰。在时间层面上,近25年来学者对健康社区的相关研究数量增长显著;在空间层面上,由欧美地区向亚洲地区、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推进的趋势明显。国外热点主要集中于人的作用与感受、环境与自然、社会作用三大方向;国内主要集中于健康城市和健康社区、社区公园、老龄化等领域。理论研究的整体演进大致经历了物质环境—精神健康—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融合—社区自调节(社区韧性/社区恢复力)三个转变阶段。
 
本文通过探究国内外健康社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出健康社区建设的六大维度。健康社区应是一个以健康的生态环境、健康的个人身体、健康的个人心理、健康的邻里关系为特点的城市社区。健康社区建设的核心应以人为本,在规划师、建筑师、生态学家、环境专家、以及社区和居民等主体共同努力下,从健康住宅、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活动、健康设施以及健康交通六大建设维度出发,共同建设健康、安全、方便、舒适、易识别的人性化社区。
 
由于引文空间(CiteSpace)工具对不同时间节点的文献以同样的被引率要求筛选,可能对不同时间段文献引用因素的差异性考虑不善。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社区的智慧化建设将会使“健康社区”不断呈现出新形态,因此文本提出的营造指标体系也应在未来与时俱进。
 
作者:吴一洲,博士,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教授,城乡规划学科负责人
杨佳成(通信作者),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1286116308@qq.com

陈前虎,博士,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教授,执行院长


扫码关注“开放科学计划”
了解本文更多内容

延伸阅读

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认识基础与方法探讨

健康影响评估之规划师版:哪些工具有用?

健康城市规划与评估:兴起与趋势


排版 | 徐嘟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