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精粹 | S-CAD政策评估方法在城乡规划评估中的应用研究【2020.5期】

李冬雪 王兴平 等 国际城市规划 2023-03-26


【摘要】随着我国城乡规划评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开展,规划评估逐渐涵盖规划的各个阶段和不同维度,但评估过程仍然缺乏科学理性的分析方法。本文基于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尝试将梁鹤年先生提出的S-CAD政策评估方法应用于城乡规划评估:一方面直接应用于规划编制评估,考察规划文本的逻辑、效率和可行性;另一方面借助S-CAD政策评估框架,对规划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从文本和实施政策两个层面监测规划薄弱环节,准确剖析实施评估结果的形成原因。S-CAD政策评估方法的引入,有利于从物质层面和价值层面全面构建评估框架,评价规划的技术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促进评估过程中规划政策属性的表达,并为规划评估提供科学理性的定量评估工具。


1980年代,加拿大籍华人学者梁鹤年先生提出了S-CAD(S-Subjectivity[主观性]、C-Consistency[一致性]、A-Adequacy[充要性]、D-Dependency[依赖性])公共政策评估方法,帮助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开发并分析自己的政 策建议,评估并解决他们与其他参与者的分歧。该方法从政策制定者的立场出发,系统检验政策的逻辑性和力度,又通过“相关观点”的理念引进政治智慧,提升政策的认同度和可执行性,以保证政策“目的明确,行动有效”,被称为“政治智慧与专业知识、价值与手段综合的评估方法”。S-CAD政策评估方法吸收了不同政策规划和评估模型带来的启示,既坚持理性派所强调的政策内部的逻辑性和政策评估的系统性,又吸收渐进派提出的政策的“认同”本质,强调在追求“认同”中衡量成本与效益。
 
纵观我国的城乡规划评估实践,在规划实施评估办法 出台之后,国内多地开始了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在评估方法、技术手段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目前国内规划评估实践和理论研究已经逐渐突破单一的实施结果评估,朝着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方向发展。国内学者和设计团队逐渐开始探索针对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过程的评估框架和方法,提出采用定性检讨、对标优秀案例、构建指标体系等方法对规划文本进行分析;近年来也有学者尝试借鉴国外理论和实践,构建适合我国规划文本分析的评估框架。然而,这些研究整体上缺乏对理性工具的应用,对规划文本的评价也侧重于评估框架的提出,缺乏通过量化方法系统分析规划文本质量的实证研究,对规划实施过程的评价虽开始涉及实施过程的维度,构建“规划—决策”符合性评价等评价逻辑,但缺少对系统方法的运用和对规划的价值判断,尚未形成综合的评价体系。基于国内规划评估现状问题,笔者尝试将S-CAD政策评估方法引入我国城乡规划评估体系,构建城乡规划领域政策与技术属性兼备、定性与定量手段结合的评估模型,以增强规划评估的科学合理性。一是将该方法应用于规划编制评估,通过全面检测规划文本质量,为规划审批或规划修编提供依据;二是将其延伸运用到规划实施评估,借助S-CAD政策分析框架,对规划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进行剖析,实现对规划实施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的监测。
 
1  将S-CAD方法引入规划评估体系
 
随着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成为共识,应在规划评估过程中积极应用政策科学的相关方法,构建公共政策视角下多维度、全过程的规划评估体系。
 
1.1  多维度、全过程的规划评估体系构建
 
规划评估体系应覆盖规划的全过程,包括对规划编制、审批、实施整个过程的分析,并涵盖规划文本评估、规划审批评估、规划实施过程评估和规划实施结果评估等多个维度(表1)。在规划编制阶段,针对文本的科学性进行评价,包括对文本内容是否齐全、方案是否合理、结构是否具有逻辑性,以及是否能指导实施等内容的分析。笔者认为,规划文本的评估应以民主而科学的理性为价值导向,借助公共政策的评估工具,开展多方评估,保证规划文本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在规划审批阶段,是对规划审批内容、审批流程中公众参与环节、标准化技术审查、专家论证评审和风险评估等环节的评价,以确保规划审批的前瞻性和公正性。规划实施过程的评估是对规划执行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目前主要采用政策分解、动态监测等方法。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估,是对城市发展是否达到规划预期目标进行差异分析,目前国内普遍采取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GIS空间分析和指标体系构建等方法进行评价。

 

表1  多维度全过程规划评估体系

 
1.2  S-CAD政策评估方法的引入
 
1.2.1  S-CAD分析框架
 
S-CAD政策评估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设立一个参照框架,选择评估的观点,通常是站在政策制定者的立场;然后从这个“主导观点”出发,分析政策内部的逻辑和力度,也就是一致性分析和充要性分析;再从外部的利益相关者的观点(相关观点)去看政策的被认同度和可执行性(图1)。与其他公共政策相同,规划的制定者和评估者通常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编制和评估规划,但实际上“公众利益”涵盖了不同的规划参与者,且不同参与者持有自己的价值取向。梁鹤年先生在《政策规划与评估方法》一书中提出,只有建立固定观点分析才有效,并且为了预测支持和反对,努力与其他参与者达成共识,政策制定者有必要从其他相关参与者的观点出发去分析政策。
 
图1  S-CAD分析框架图
 
1.2.2  S-CAD政策评估方法的适用性
 
(1)关注多元利益主体,为规划评估提供评价技术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评估方法。传统的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和实施过程评估聚焦于规划目的、手段和结果,对规划参与者的价值取向关注甚少,评估贡献有限。而S-CAD政策评估方法区别于传统规划评估的优势在于,其实现了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的逻辑以及多元评估模式,将多元利益主体的价值取向纳入分析,从主导观点和相关观点两个视角分析政策,追求“在优化自己利益的基础上平衡自己与各方的利益”。因此,将S-CAD政策评估方法应用到规划评估,重视规划参与者和被影响者的利益,为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团体的价值判断和利益纷争提供重要依据,很好地契合和体现了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2)关注规划编制本身的逻辑、效率和可行性,确保规划本身的相对理性。国内现状规划评估普遍集中于对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比对规划实施结果与规划之间的差距,却往往忽视了对规划编制本身科学性的判断。S-CAD政策评估方法为规划评估提供了事前评价的工具,分析规划本身的利弊和成败,促成“知己知彼、逻辑性强、效率高和成功机会大”的规划,即在规划实施之前,确保规划本身的 “相对理性”,帮助政府作出“相对优化”和“相对满意”的决策。
 
(3)为规划编制、实施的不同环节提供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工具。规划研究过程中学者在对量化工具的使用上容易出现两种极端,要么缺少定量分析,要么过度依赖量化分析工具而缺少对研究问题本身的阐述和分析。S-CAD政策评估方法则是将整个评估框架进行逻辑构建,将常理系统化,并通过数学模型构建量化政策的效应、效率和可行性,融入了“理性”和“政治”双重思维,实现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结合,使整个评价过程更加客观和有据可依。
 
1.2.3  S-CAD政策评估方法的应用和创新
 
在我国的城乡规划体系中,战略规划、总体规划等宏观层面规划的逻辑性较强,规划编制强调对现状问题的解读、城乡空间发展目标和对应策略与行动纲领的确定,逻辑构建是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利用S-CAD政策评估方法对编制过程和编制成果进行评估能够取得较好效果。但详细规划是对上位规划的落实,重在对具体空间的技术性方案的深化,S-CAD政策评估方法的评估作用则有限。因此,S-CAD政策评估方法适用于中宏观层面的规划评估,包括对战略规划、总体规划、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等开展评价。
 
S-CAD政策评估方法在中宏观规划评估中的应用能够涵盖“事前”“事中”和“事后”,既能够直接应用于规划文本的评估,也可以借助其框架,延伸应用于规划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的评价(表2)。

 

表2  S-CAD政策评估方法在规划评估中的具体应用


(1)规划文本评估中的应用和创新S-CAD政策评估方法直接应用于规划文本评估能够实现对规划文本的检查评价,成为规划审批或规划修编的重要依据。与普通政策文本相比,规划文本层次复杂且包含各类专题研究内容,因此该方法适合分别运用于规划文本的整体评估和各专题内容评估,实现对规划文本的全面检测。相较于国内现有规划文本评估方法,S-CAD政策评估方法对文本质量的分析更加系统、准确:现有文本评估对文本各部分的逻辑性和有效性大多开展“是”“否”两维评价,但S-CAD政策评估方法提供的量化模型实现了对每项内容的具体程度评价。此外,该方法实现了对规划文本可行性的分析,充分考虑多方规划参与主体对规划决策的认同度和执行性,并以此作为规划文本评估的重点内容。
 
(2)规划实施评估中的应用和创新本文借鉴S-CAD政策分析框架,结合规划实施评估特征将规划实施过程和结果纳入评估框架,对S-CAD政策评估方法进行了延伸,以增强其在规划实施评估中的适应性。目前,S-CAD政策评估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土地政策、经济政策、信息政策等各类政策的评价,但主要聚焦于对政策制定的评估;也有部分学者将该方法的评估框架应用于政策实施评估,但尚未实现将该方法中定量模型应用于实施评估。笔者将S-CAD政策评估方法的框架逻辑与定量算法共同运用到规划实施评估当中,实现该方法的优点最大化。相较于现有规划实施评估方法,S-CAD政策评估方法的应用实现了对规划全过程的剖析,基于规划政策属性开展单项规划政策的阶段性分解与分析,将各部门规划手段纳入评估体系,有利于深入探究规划实施结果与规划预期结果产生差异的环节。
 
2  基于S-CAD方法的规划文本评估探索
 
2.1  规划文本评估难点应对
 
规划文本区别于其他公共政策的成果形式,通常层次复杂,如总体规划文本包含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每个部分又涵盖发展规划、空间规划、设施配置、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等多个章节,且每个章节间相对独立。在运用S-CAD方法进行评估时,笔者建议采取“两次评估”,即首先开展综合评估,将文本浓缩成较少元素,鉴别出粗略的效应、效率、可行性轮廓,再聚焦文本中某些 关键环节做专题评估,进行详细分析。
 
规划文本以条文形式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因此文本文字表达准确、简洁、含义清楚,但这也导致文本多为“目的—手段”二元结构,评估元素缺失,故评估过程中应结合规划说明书的相关内容进行问题解读和政策元素辨认,以顺利开展评估。同时,文本中部分结果以数据指标形式表达,与S-CAD方法要求的文字标题有所 区别,在开展评估时需将数据指标转译成文字观点再参与评估。
 
2.2  规划文本评估方法与步骤
 
基于S-CAD政策评估方法的规划文本评估严格按照方法的四个步骤开展,包括设立参照框架、效应评估、效率评估和可行性评估。
 
2.2.1  设立参照框架
 
规划评估的第一步是设立参照框架,包括设定评估观点、辨认政策元素、设定立场轻重、排列政策元素和连接政策元素等五个环节(表3,图2)。其中评估观点的设定是评估的首要环节,“评估必须坚持‘站立’在一个观点上,称为‘主导观点’”,评估所考虑的“相关观点”,也取决于与主导观点的关系。政策元素的辨认是评估的核心环节,典型的政策元素包括立场、目的、手段和预期结果四类,评估者凭借专业知识和经验识别元素的同时,也可与委托方讨论确定。从规划文本中确定立场之后,评估者由主导观点出发,凭专业知识、经验或访谈判断各立场的相对重要性,即设定立场轻重。之后对各个政策元素进行集中排列,实现同义词、句的归类整合,并将每个立场与目的、目的与手段、手段与结果连接起来。

 

表3  设立参照框架的五大环节

 

图2  政策元素环节图

 
2.2.2  效应评估
 
聚焦于政策元素之间的因果或相应逻辑去评估政策效应,即一致性。采取打分的形式评估政策环节和政策链条的一致性,其中政策链条的一致性得分需要通过S-CAD评估方法的配套软件进行计算,以分析整个规划中每个元素对立场的连锁效应。
 
效应评估分为环节评估、链条评估、相应系数评估和门槛分析评估四项。环节评估中,分数最高的环节显示效应最强,即环节逻辑性最强;分数趋于0的环节显示效应最弱,即该环节无关重要、可有可无;负分数的环节显示有冲突、反效应。链条评估是先从一个既定立场出发,去跟踪对应的目的、对应的手段和对应的结果的一致性,按常理,越重要的立场应该有越具效应的目的去代表它,越具效应的手段去追求这些目的,及越具效应的结果反映这些手段。
 
2.2.3  效率评估
 
聚焦于政策元素之间的因果力度去评估政策效率,即充要性。效率评估分为需要性效率和充分性效率,也采用打分的形式评估政策环节和政策链条的需要性和充分性,在确定政策环节分数的基础上,计算政策链条的充要性。与效应评估一样,效率评估分为环节评估、链条评估、相应系数评估和门槛分析评估四项。
 
2.2.4  可行性评估
 
可行性评估包括认可度和执行性分析。从主导观点找出“关键链条”,一般是指效应的关键链条,也就是为最重要的立场服务的链条(V-G-S-R),链条中的元素就是关键元素。按每个关键元素,鉴认关键的支持/反对者和执行/被影响者,找出“相关观点”。从每个相关观点出发去判断它对每一个关键元素的支持/反对、助力/阻力的理由和力度,并进行打分。再从相关观点出发去分析它们对政策各关键元素的看法,并探讨如何通过修改政策各元素去争取它们的支持与助力,或抵消它们的反对与阻力。
 
2.3  规划文本评估实践——以定州总规评估为例
 
总体规划是引导城乡空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城市总体规划评估是城乡规划的重点内容,在整个城乡规划评估中占据重要地位,起着指导新一轮总规调整和修编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定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文本评估为案例,阐述S-CAD政策评估方法在规划文本评估中的具体应用。根据规划文本特点,笔者构建了“1+5”文本评估体系,即1个综合评估+5个专题评估:产业发展专题、城乡用地专题、设施规划专题、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历史文保护专题,本文选取了典型性和代表性较强的综合评估进行详述。针对规划文本篇幅较长的特点,首先结合规划文本与规划说明书对重点内容做了约3000字的摘要,作为评估的基础。
 
2.3.1 设立参照框架
 
此次评估的“主导观点”是市政府所持观点,也是规划的制定者和主要执行者的观点。有关问题解读、政策取向、立场轻重都从这个观点出发,并从这个观点去评估政策的效应和效率,到评估政策的可行性时就要考虑“相关观点”和它们可能造成的助力和阻力。根据摘要内容进行问题解读,梳理出规划中要解决的问题:
 
  • 作为人口、农业大县,面临发展困境;
  • 环境、资源的基础支撑能力脆弱;
  • 资源分散,权力级别较低带来的获取政策资源能力不足可能使县域经济陷入盲目扩张、无序发展的境地;
  • 如何将优势资源转为优势实力的问题;
  • 平原地区生态安全格局问题。根据摘要内容分辨立场、目的、手段和预期结果等有关词句,再进行要素归并和提炼,归纳出政策元素(表4)。


表4  政策元素


2.3.2  效应评估、效率评估和可行性评估
 
(1)一致性分析
 
此次评估采用多位评估者打分的形式评估政策环节和政策链条的一致性(表5),根据S-CAD方法的运作手册,每个评估者首先根据规划常识、评估经验和相关参考资料,一气呵成地判断政策元素之间的对口程度、冲突程度,再结合专业知识和分析技术对部分疑难环节或不同评估者间判断差距太大的环节进行验证和补充(图3,表6)。

 

表5  一致性打分机制


图3  政策环节的一致性

 

表6  立场各链条的一致性


(2)需要性分析和充分性分析
 
多个评估者对政策环节之间的充要性和政策链条的充要 性进行打分(表7),与一致性相同,该环节打分也采用了常识判断与专业知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判断需要性和充分性都采用了“递减法”,每个环节从“绝对需要”和“绝对足够”开始,判断该元素属于哪个需要和足够程度,再运用S-CAD配套软件进行政策链条计算,评估政策元素之间的效率(图4,表8)。
 

表7  充要性(需要性/充分性)打分机制



图4  政策环节的充要性(需要性 / 充分性)

 

表8  立场各链条充要性(需要性/充分性)


(3)可行性评估
 
通过一致性分析和充要性分析,V2(重要性=8)的最关键链条是:V2-G3-S4-R2,链条中的元素就是可行性评估的关键元素。鉴别关键目的G3(承载力提升)、手段S4(整合城乡空间)和预期结果R2(区域资源整合,城乡差距缩小)的支持者/反对者,执行者/被影响者包括:上级政府、下级政府、开发商、市民和企业,这五项主体也成为“相关观点”的持有者。再从每个相关观点出发去判断它对每一个关键元素的支持/反对、助力/阻力的理由和力度并进行打分(表9,表10),分析关键元素的认同度和执行性,并探索如何通过修改元素去增加相关观点对规划实施的支持力度。
 
表9  认同度和执行性打分机制
 
表10  关键元素的认同度/执行性分析

2.3.3  评估结论
 
该规划文本逻辑上较为严密,逻辑链内部没有出现矛盾和冲突的现象,但部分环节存在漏洞。通过对比规划文本与说明书解读出的城市发展面临的五大问题,可以发现规划手段未能完全解决提出的所有问题,针对定州农业大县的发展困境,规划给出的相关措施较为薄弱。建议进一步完善“问题—立场—目的—手段—结果”逻辑链,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如从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农业扶持政策制定等方面提出发展策略,以解决定州作为农业大县的困境。
 
从评估结果来看,规划手段的效应和效率都偏低,重要原因是现有手段的内涵不够完善。S5(完善保障制度)是规划中不可或缺的策略,但由于文本提出的保障制度仅包括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内容不够全面,是造成效率较低的直接原因。建议针对定州做强中心城市的重要立场,进一步补充完善相应的规划策略,并丰富现有手段的内涵要义,以提升手段追求目的的效应和效率,增强规划的指导意义。
 
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最大的支持和助力来自上下级政府和市民,最大的阻力会来自开发商。城市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的不断健全和城市功能的逐渐完善,是政府和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在具体的城市建设过程中,上级政府更多以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的方式助力,而下级政府则是规划的重要执行者,企业作为规划的相关参与者,会在城市产业发展与城镇吸纳能力增强等方面,起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对于开发商而言,虽然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很大程度上会提升开发项目的区位价值,但政府相应地也会提高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要求,可能对开发项目的设施配套和建设指标采取更严格的管控,从而造成开发商支持力度的削弱。在开发利益的驱使下,开发商会对整合区域资源、缩小城乡差距这一结果的实现造成一定阻力,部分开发项目会造成农村财富向城市转移,阻碍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需要权衡利弊,制定应对阻力的措施,做好统筹与顶层设计,大力推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开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开发项目的实施落地,以推动城镇与农村经济发展,抵消传统开发项目对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协调度的影响。
 
3  基于S-CAD方法的规划实施评估探索
 
3.1  规划实施评估中S-CAD方法的应用思路
 
面向规划实施评估,笔者尝试将S-CAD政策评估方法运用于评估规划实施的整个过程,包括对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的评估,实现实施过程评价与实施结果评价的结合。现有研究中,陈玲林等已经尝试将S-CAD政策评估方法应用于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评价,但缺少对规划实施过程的分析和研究。
 
针对实施运行过程评价,可以通过对政策元素进行分解,增强规划实施过程评估中S-CAD方法的适用性。规划实施运行机制既包括下位规划的深化与细化、相关规划与近期建设规划的配合与协调,也包含规划实施导向下的核心政策与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推进。将S-CAD方法的四个典型元素中的手段分解为规划策略与实施手段两类元素,其中规划策略即规划文本中提出的策略,实施手段是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将制定的规划策略转化为具体的专项政策。
 
基于实施结果评价,对评估流程进行适当调整。当S-CAD方法应用于事前评估,注重政策可行性;当其运用于事中和事后评估,则重点评价规划的实施程度,因此在评估流程中加入实施程度的分析(图5)。整个评估不仅评价规划的实现程度,同时通过一致性和充要性评价辨析影响实施结果的环节和要素。

 

图5  基于S-CAD方法的规划实施评估分析框架

 
3.2  规划实施评估关键环节——以南京市玄武区总规评估为例
 
规划实施评估涉及对规划实施过程的深入剖析和实施结果的资料收集,相关资料内容庞杂、形式多样,以规划实施结果的资料为例,涵盖了土地利用现状、各类发展数据、设施建设状态等,因此笔者建议将规划内容进行专题拆分,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专项内容分别进行评价,便于资料的收集和集中处理。为深入阐述S-CAD政策评估方法在规划实施评估中的应用,笔者以区/县尺度的《南京市玄武区总体规划(2010—2030)》产业专题为例进行阐述。
 
(1)政策元素的辨认
 
基于《南京市玄武区总体规划(2010—2030)》产业发展文本内容,识别立场、目的、规划策略、实施手段和预期结果等五个政策元素。首先按照S-CAD方法的流程,根据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书确定主导观点,并辨认典型四元素。政府职能部门是实施总体规划的主体,能够充分反映规划策略下所制定的政策手段,此次评估基于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五年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其他政策文件等,对与规划策略相关的政策手段进行识别和梳理,在笔者开展的玄武区总规评估工作中,将规划实施手段以政策部门进行了分类(表11)。整体上,实施手段分为下位规划、相关规划和规划相关政策,相关政策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和产业开发等核心政策措施,以及人才政策、土地政策、住房政策和交通政策等配套政策措施。

 

表11  实施手段的梳理


(2)一致性和充要性分析

基于立场、目的、规划策略、实施手段和预期结果五个元素进行一致性和充要性分析,评估规划文本的逻辑性和效率。规划文本的效应和效率直接影响整个规划的实施程度,因此通过对规划文本和说明书反映出的各个元素和实施政策开展评价,检验影响目标的各个环节。可通过各链条一致性、充要性得分和门槛分析,计算实施结果的修正系数。
 
(3)实施程度分析 

实施程度分析是通过实施效果数据评估每个立场的实施程度,包括三个具体步骤:一是收集规划结果要素的基础数据,针对玄武总规产业专题的三个预期结果——产业高端化、品质化(R1),产业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提升(R2),产业集中度和集聚度提高(R3)(表12),收集能够反映结果的基础数据 ;二是结合规划目标值和相关资料中对某些指标的通行标准,对结果进行无量纲化,推荐采用z-score标准化方法 ;三是以实施结果的无量纲化值为基础,以一致性、充要性评估的分值作为修正系数,计算每个立场的实施程度(表13),其计算公式如下:


表12  结果指标选取
 
表13  立场实施程度

其中,Vij表示第j个实施结果在第i个立场下的实施程度;rj为实施结果;ci为第i个立场一致性评估所得系数;ai为第i个立场的充要性评估所得系数。

此外,在实施评估过程中,可根据实施结果要素的重要程度不同,引入专家打分法等其他定量分析方法,对不同实施结果要素进行权重的判别,再结合一致性、充要性评估的结论,共同对实施效果数据进行修正。
 
(4)评估结论
 
玄武区的产业经过七年的发展,产业转型效果明显,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产业高端化程度、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全区的科技创新产出突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发展优势明显。此次评估收集的实施手段资料充分考虑规划实施过程中实施主体的原因,以各部门为单位收集资料,但作为区级政策手段,相关政策措施会共同作用于区内各个街道。因此,本评估最终以街道作为基础单元,使评估结果与街道的事权范围相对应,为规划的修编和实施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从街道层面看,徐庄高新区所在的玄武湖街道产业高端化和集中程度最高,相比之下,作为都市核心区的新街口和梅园街道则稍低,红山街道最低。
 
通过对规划评估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面向规划编制,文本提出的发展交通运输与物流业(S3)的发展策略,与形成以科技、文化、生态为主题的城区新型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的目标逻辑不够一致,基于玄武区土地资源缺乏、南京站交通枢纽地位下降的现状发展情况,物流业的发展无法实现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益,以文化资源和科创资源为基础的文创和科创双轮驱动的发展更有助于玄武区新型产业发展格局的形成。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虽然政府职能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对应的政策,但部分未得到有效实施,以珠江路创业大街打造为例,区科技局、珠江路科技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为复兴珠江路制定了相关政策并编制了珠江路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空间设计等专项规划,但实施成效并不明显,因此规划执行者需要针对评估结果,积极调整实施策略,以保证规划实施效果。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分别以《定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和《南京市玄武区总体规划(2010—2030)》为例,将S-CAD方法应用到城乡规划文本评估和规划实施评估当中,从政策视角探索规划评估的分析方法。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城乡规划评估体系中S-CAD方法的引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1)S-CAD方法适用于规划的多个阶段。政策制定和规划编制都有时间维度,参与者的构成及其所持的价值观、对事实的认知、拥有的资源和权力都在不断变化,而S-CAD政策评估方法可以在任意时间点对当下参与者价值取向/政策关系进行分析,在规划编制和实施的不同阶段开展评估。该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规划的事前评估,即规划文本评估,分析规划文本内容的逻辑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为规划修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以将S-CAD方法进行改良应用,对规划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实现对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与实施结果的交互作用的监测。
 
(2)S-CAD政策评估方法灵活性较强。作为一种分析工具,S-CAD政策评估方法既可应用于规划的综合分析,将规划文本浓缩为较少元素,鉴辨出粗略的效应、效率、可行性轮廓,对规划框架进行检验,又能有针对性地对规划中某些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开展详细分析。
 
然而,城乡规划评估中S-CAD政策评估方法的应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规划文本评估与传统公共政策评估较为相似,因此S-CAD政策评估方法在规划文本评估中的应用水到渠成。但城乡规划作为以空间资源分配为主的公共政策,将空间要素纳入评估环节,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性分析都是规划评估的重要环节,因此该方法更多适用于中宏观层面的规划评估,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充分结合其他技术手段,实现空间要素与评估元素之间的转译。为增加评估结果的针对性和典型性,可对评估单元进行细分,如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估,以城区、街道甚至是社区为基础单元收集结果数据,并将评估结果通过ArcGIS等技术手段反映到空间上,实现评估结果的可视化,能够有效增强评估结果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冬雪,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lidx@seu.edu.cn
王兴平(通信作者),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wxpsx2000@sina.com
柏露露,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开放合作办公室,干部

刘诗芳,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博士研究生


扫码关注“开放科学计划”
了解本文更多内容

延伸阅读

S-CAD政策分析系列

梁鹤年先生课堂拾锦 · S-CAD方法学习体会
梁鹤年先生课堂拾锦 · 关于公共政策评估

排版 | 徐嘟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