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实录 | 规划师投稿手记——学术论文写作的经验和教训『U派下午茶No.5』

UPI编辑部 国际城市规划 2023-11-08


U派下午茶——《国际城市规划》系列讲座5

规划师投稿手记——学术论文写作的经验和教训

3月11日(周五)下午2:30,《国际城市规划》“U派下午茶”的第五次讲座开场了。作为2022年开年的下午茶,这次形式和内容都有点特别——形式上是编辑部+另一个会议室的“双主场”形式;内容也有所拓展,并不针对某篇或某系列的文章进行解读,而是邀请了一位无论是对规划实践行业来说还是对我刊来说都算是高产的一位作者,来分享他的创作经验。

“U派下午茶”第一次尝试“双主场”形式
 
为什么这么安排?主要源于编辑部立足于服务行业的初衷。我刊是中规院主办的学术期刊,但细心的读者们或许发现,我院职工在我刊发表文章的数量是十分有限的,不仅如此,其实,所有工作在设计、管理一线的业内人士在我刊发表文章都相对较少。为什么?除了忙于项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一线规划师工作久了,大都忘记了或者说失去了学术写作的能力(感觉);而对那些尤想要给我刊这样的要求“国际视野”的期刊投稿的一线规划师而言,就更加困难。他们中很多人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但不了解如何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学术研究。这其中是需要方法和技巧的。
 
考虑到业内广大读者、作者的迫切需求,本次请到的主讲人,就是特别善于把规划实践转化为学术成果的一位一线规划师,不仅如此,他还非常善于在国际经验中汲取养分,也是我们编辑部同事眼中的“传奇人物”——刘泉老师,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研发主管。活动呈现的另一个主场就是刘泉老师所在公司的会议室。 


讲座中的刘泉老师
 
为啥说是我们编辑眼中的“传奇人物”呢?因为自2016年以来,刘泉老师已经有14篇投稿被我刊录用,而且普遍得到了审稿专家比较高的评价,只有约1/3的文章是经过“重大返修”的,其他只是“一般修订”后录用的,如此高产、高质量的情况,在给我刊投稿的作者中可以说是较为罕见的。
 
好了,我们来隆重介绍一下刘泉老师。刘泉,高级工程师,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研发主管。在知网检索“刘泉”“蕾奥”两个关键词,可找到43条结果,而且多数发表在规划类核心期刊上。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刘泉老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设计领域,尤其对TOD特别有研究,近年来刘老师的研究兴趣有所扩展,景观规划、智慧城市(社区)等议题也进入了他的研究视野。
 
当然,我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刘泉老师作为一位知名规划设计机构的一线规划师,究竟是怎么做到在完成规划业务KPI的前提下,还能实现“年产”3~4篇核心刊论文的呢?!
 
他从“为什么要写学术论文”这一灵魂拷问讲起,首先谈了如何认识学术论文,并从功利和非功利两个角度分析了写论文的好处,还从心理学的“九型人格”模型出发,半认真半戏谑地总结出,如果你有收集癖,擅长观察、综合多种意见和思考……那么,也许你就是一个适合写论文的人! 


论文写作可与项目(生产)形成良性循环
 
接着,刘泉老师从“难度”和“态度”两方面分析了“写学术论文的难度”。一方面是转化难——项目逻辑与论文逻辑有所不同,从项目(生产)转化为论文(学术)是一个“破电脑启动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投稿和发表难——生产与学术的双重内卷使得一线规划师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学术写作与发表困境。 


项目逻辑与论文逻辑的不同
 

规划师对待学术写作的常见(负面)态度以及可能导致的遗憾
 
第三部分“我的经验、困惑与教训”是整个讲座的精华所在,刘泉老师将自己的写作和投稿心得总结为“写”和“投”两部分,各有经验和教训若干条,均以“八字真言”的形式呈现出来。刘泉老师坦言,他近年来发表的文章较多,也得益于转岗到了公司的研发部门,有了更多思考和写作的时间。 


“写”与“投”的经验和教训
 
下面,就让我们来重温一下刘泉老师“干货”满满的讲座吧!

 

 

讲座之后的嘉宾对话也十分精彩。
 
嘉宾之一是中规院副院长郑德高教授。郑院也是一位非常高产的作者,近20年来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基本都是在规划类的核心刊物上。郑院高度肯定了刘泉老师的分享,同时也基于自己的实践和写作经验,提供了四个很实用的“指南”:
  • 一是做项目的初期就要带着研究的视角看问题,不光要观察现象,还要做专题研究,带着问题去调研和做国际比较,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因为真正的问题和思考往往出现在项目前期而不是结束以后。后期再想写文章一般都来不及了。
  • 二是每个项目都有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无论大小。
  • 三是跨界的学习和思考很重要,每一次看书都是思考。
  • 四是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不要排斥或者害怕审稿专家的意见,仔细反思,它们大都是有道理的。


最后,郑院也总结道,从事规划设计多年之后,会更多地思考实践背后的深层逻辑。如果说探究理论之理论是高校学者们的主业,那么总结实践的理论、应用的理论则是一线规划师责无旁贷的使命。

 
另一位嘉宾是来自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外城市规划学委会委员刘欣老师。刘欣老师从业26年,参与过各种类型的规划项目,实践经验丰富,发表学术文章11篇。刘欣老师对刘泉老师的分享内容表达了感谢和欣赏,并代规划院的年轻同事提了两个小问题:一是关于时间管理,二是关于分享中提到的“学习会”的具体操作。

 

 
观众的提问包括:从设计院的生产部门转到研究部门,发现存在课题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应如何更好地实现生产与研究的协同?在论文写作中如何恰当地使用理论?大学(本科)的学习经历对写论文是否有帮助?还有的观众请求刘泉老师推荐优质的规划类自媒体。在座的编辑们也听得津津有味,两位年轻编辑分别就如何解决拖延症,以及研究中如何准确理解小语种外文文献并引进相关专业概念提出了自己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刘泉老师一一作了详细而务实的回答。

 


在讲座结束之后,刘欣老师意犹未尽,还发来了更为详细、有条有理的“听后感”——刘泉老师的分享干货满满,如同跟着米其林大厨领略了学术大餐背后的术与道、神秘厨房与后院,真是值得回味。

  • 菜谱开放、多灶并举:论文清单与储备和认知并进,这个特别妙!打破串联式闭环写作的惯性思维,尤其适合团队作战或同时推进不同期刊稿件,当然关键是有能力做到及时收口。

  • 主材突出,做精前菜甜品和摆盘:重视文章的层次结构、逻辑关系和带入感,特别重视文章首尾两端。另外,看刘泉的文章,判断句式标题、简短清晰的段落切分、不遗余力的注释与文献等细节都值得学习借鉴。

  • 选材应季,甜咸因人:经典的多元的跨界的知识储备是必须的、基本的,但同时更需注重主题的时效性和鲜活度,以及所面对的期刊定位与导向。

  • 接纳反馈、持续精进:食客老饕的品鉴与反馈,是辅助大厨加星的台阶甚或高速电梯。

 
由于这次讲座的选题切中了规划师发论文难这一“历史性难题”,所以在宣传阶段就能感受到观众的热烈响应,而讲座开始10分钟内就达到了会议人数上限。两小时满满的干货,希望能给苦于写不出论文的一线规划师些许启示和方法。也许你认真听完讲座后会发现,真正管用的,依然是自我实现的内驱力、持续学习和思考的习惯、自我展示的欲望,以及行动上的自律。UPI 


ps.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获取讲座课件,感谢刘泉老师的慷慨分享!没有百度网盘账号的读者请在文后留言,写明您的邮箱。


也可扫码直接获取


延伸阅读

寻求强控与发展的平衡——空间规划央地协同治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U派下午茶 No.4』

论规划话语中的空间尺度悬置『U派下午茶 No.3』
论城市的合理密度『U派下午茶 No.2』
再谈《空间的生产》『U派下午茶 No.1』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