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尚季芳 党庆兰《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变迁研究(上、下)》

作者:尚季芳 党庆兰 主编

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定价:¥98.00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ISBN:9787311055134

内容简介

本书为2017年9月召开的“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第二届高端论坛”论文合集。文集中,全国50多家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学者围绕“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抗战大后方的政治与经济”“抗战大后方的社会变迁”“抗战大后方的思想与文化”“抗战大后方的民族与边疆问题”“西北抗战大后方与西南抗战大后方比较”“抗战时期国际交往及国家地位”等展开研究与讨论,并发表著述。

作者简介

尚季芳,男,汉族,1976年2月生,甘肃张家川人。1995—1999年在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历史教育专业学士学位。1999—200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师从李清凌教授、赵艳林教授攻读专门史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2004年考入四川大学,师从杨天宏教授攻读中国近现代区域经济与社会史,2007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8年进入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师从田澍教授攻读博士后,2012年出站。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史研究中心主任、西北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主任。兼四川大学中国西南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北师范大学“近代中国毒品问题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兼职教授、“全国毒品宣讲教育”评审专家。担任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历史学会理事、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区域经济与社会史。


党庆兰,女,汉族,生于1965年,青海省贵德县人。198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曾在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任教,为历史学专业本科生讲授中国现代史。1993年调至西北师范大学。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教授,中国现代史研究会和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会员。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编并出版大学教材多部,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史、当代中美中苏(俄)中日关系、当代国际关系。

目录

(上册)

政治

003 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四个自信——兼论中共是抗战中流砥柱的历史逻辑   尚季芳

015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兰州的学运工作   刘继华  吴楠楠

032 抗战大后方陕甘宁边区军政建设研究  雷兴鹤

041 试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原因   唐润明

经济政策

061 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猪鬃的贸易统制   陈岗

073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粮食运输制度之研究   郝银侠

084 国营企业,还是省营企业?——抗战时期省营企业公司概念问题探析  卢征良

092 抗战时期大后方对日经济绝交政策的实行与调整  齐春风

104 “囤积居奇”与“日食之需”——1940年成都市社会危机治理中的粮食投机问题  叶宁

118 “我总算尽了最大的努力报答国家”——记朱镜宙在抗战大后方征税筹资   朱有发

经济生产

127 宋美龄与战时中国工业合作运动   曾静

145 西南抗战大后方的水利开发和建设  程得中

152 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家庭纺织业探析  耿东旭

162 手工业与机器工业的交织:近代兰州毛纺织业的发展  邵彦涛

172 抗战时期的玉门油矿开发   孙占鳌

185 战时甘肃电力工业的发展概况——以兰州电厂为例   王一婷

193 黄土高原、军民生产与“最优合约”——从“井田之谜”切入  王勇  文娜

207 抗战时期金城银行的内迁   陈礼茂

221 因运而生:抗战时期西北驿运再研究   李佳佳

军事

249 论侵华日军的两支生化战部队——731细菌部队与516部队的关系   高晓燕

256 论抗战时期日军轰炸平凉与平凉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  李江龙  胡君英

265 兰州空战  王文元

268 日军空袭下的西安旅行及“家国”想象  杨博

282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轰炸西北地区研究综述社会变迁   岳丽  王梦洁

社会变迁

295 民间组织与抗战时期西北地区社会变迁——以秘密社会为中心之探讨  梁家贵

306 透视桂柳会战期间中国社会的一扇新窗口——《吴公治日记》介评   唐凌

318 西安事变前后的陕西政局与社会——以陕西邮政管理局档案为中心的探讨  武端利

(下册)

社会建设

333 抗战视域中“田园城市”理论传播与贵阳市政建设   敖以深

342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消防设施综述  胡懿

348 抗战时期重庆城市街道卫生整治   黄河

366 筚路蓝缕之功——高显鉴乡建运动研究  罗玲

377 抗战时期重庆职业指导所述论  谢长法  陈磊

社会问题

389 论陪都时期重庆城市近代化中的企民矛盾——以北碚富源电力公司为例   杜俊华

399 积极的慈善救助——抗战时期甘肃的工合运动   谢羽

思想观念

411 桂柳会战期间广西民众的抗战意识与社会动员   陈静怡

423 论冯友兰的抗战建国思想——国际秩序、总体战与道德  汪力

438 毛泽东与《再论持久战》  谢从高

447 延安文人婚恋和创作心态探究——大文学视野下的萧军日记考察  张武军 杜蕊蕊

文化团体

463 景物、符号与国家:民国时期的左公柳书写与保护   储竞争

472 明耻教战——抗战时期翦伯赞先生的明史研究  何刚

484 抗战大后方的文化——雷石榆在西南地区抗战文学创作活动及评介   何辉

497 烽火薪传:抗战时期文澜阁《四库全书》的播迁及保存   侯培和

515 浅析抗战时期促进浙江大学内迁遵义湄潭的动因  胡友平

523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报刊的抗日舆论宣传——以《申报》为例   梁云

528 黎东方与大后方通俗讲史的兴起   吕昕

536 论蒋介石抗战新闻思想   施欣

民族和边疆

565 抗战视阈下的新疆汉族商帮  贾秀慧

574 抗战大后方民族上层支援抗战研究——以西康省为例   周正龙

国际外交

591 救存、援助与获取:战时中美图书资料交流研究(1940—1945)  艾智科

600 战时国民党人对韩国独立运动的观察——以日记为中心   冯国林

619 略论抗战时期中外科技交流及其对重庆的影响   胡攀

627 蒋介石与旧金山会议中共代表问题决策   贾钦涵

637 抗战大后方的中苏文化交流——以《中苏文化》杂志为例  蒋娜

645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共统一战线与军事工作指导评析   王明前

653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修建各国驻渝使馆馆屋概论  姚旭

663 美国主流社会眼中的中国大后方抗战电影纪录片《苦干》——尝试从影像史学视角的考察   周勇  刘婧雨

历史地位

679 西安抗战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路中  康陶亮  刘燕  花龚琦

687美国驻华领事馆文献与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刍议——以前期抗战为中心   李玉


新书:茅海建《历史的叙述方式》

新书:《毛時代的民間記憶:從批判性辯論到歷史的再評價)》

新书:《北京:公共空间和城市生活(1400—1900)》

新书:王锐:《自国自心 — 章太炎与中国传统思想的更生》

新书:《甲午战争与东亚近代历史进程:甲午战争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

新书:章清《会通中西: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

新书:王晴佳《筷子:饮食与文化》

新书:《真实与建构—中国近代史及科技史新探》

新书:《知識生產與傳播——近代中國史學的轉型》

新书:《殖民地臺灣之青年團與地域變貌(1910-1945》

新书:《五四@100:文化,思想,歷史》

新书:《重会海外汉学界(1979—1983)——<史学情况>集粹》

新书:《师教:中国南方法师仪式传统比较研究》

新书:《向忠發與中國共產革命》

新书:(法)包利威《中国鸦片史(1750-1950)》

新书:石川祯浩等《中国近代の巨人とその著作ー曾国藩、蔣介石、毛沢東》

新书:《民国的“失传” ——清末民初中国革命再阐释》

新书:蔣竹山《當代歷史學新趨勢》

新书:关晓红《清末新政制度变革研究》

新书:刘彦文《工地社会:引洮上山水利工程的革命、集体主义与现代化》

新书:《民国时期地方概况资料三编》(全二十册)

新书:《面目可憎:赵世瑜学术评论选》

新书:徐国琦《难问西东集 》

新书:《东亚电影的文化政治:1939-2018》

新书: Migrant Youth Coming of Age on Shanghai's Edge

新书:柯文 A Path Twice Traveled:My Journey as a Historian of China

新书:  Active Defense :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since 1949

新书:《The Chinese Lady :Afong Moy in Early America》

新书:Railroad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新书: Popular Japanese Perceptions of Mao’s China

新书:《弦斷有誰聽: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學人、學術與學校》

新书:《中国人留学生と「国家」・「愛国」・「近代」》

波多野澄雄《日中戦爭はなぜ起きたのか:近代化をめぐる共鳴と衝突》出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