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田冰冰:从《一个苹果引发的谣言》看教育故事的二度反思

2016-11-06 田冰冰 创意班主任

2     这是田冰冰老师班主任工作第38讲,点击上方“创意班主任”微信公众号,即可连续关注。




每位老师都应该成为一个故事盒子。

讲述别人的故事,可以成为我们教育实践中最好的素材;讲述自己的故事,那是回味值得琢磨的教育人生。我们每天都在书写不同的教育故事。有故事,才不至于回头看时,仿若雪夜行走,身后连个浅浅的脚印都已被落雪掩埋。

有时,我们却不免有着这样的疑问:当我们在教育历程中书写下一个又一个的教育故事,尘封在镌刻我们名字的档案馆中时,当我们不断翻捡出这样的老故事,讲着同样的故事情节,说着同样的个人感受时,怎样才能从故事中感悟到教师的成长呢?

我想,不要把教育故事仅仅定格在搁笔定稿的一刹那。时不时把个人教育故事库里经典老故事翻捡出来晾晒,重新去欣赏一下,可以总结哪些经验,迁移到新的教育实践中;重新去审视一下,现在的我如何去解决过去的问题,在对比差距中去感受到今天的成长。

如此,在二度反思中,去感受体悟教师教育生命拔节的声音。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历程中,在教育实践的且思且行中,去感受教师的同步成长。这里,也借《一个苹果引发的谣言》做个例子,浅谈一二。


一、老故事《一个苹果引发的谣言》

  “不好啦——江程程在水果桶里撒尿了。”小男孩冲进办公室,冲着我喊,“半桶苹果都要丢掉,已经没有人愿意吃今天的苹果了!!!不信你去问嘛!”与此同时,另一位同学高举着一个苹果进门说:“老师,你的!”

        我既惊讶又愤怒,急忙站起身,接过苹果,径直走入班里。

      “江程程,苹果桶是怎么回事?”

      “洗苹果的时候,一个苹果掉在了地上,我捡起来洗干净,放回了水果桶里。”

       生活老师也愤然地说:“江程程已经给他们解释了,他们硬是不信。”

       “谣言惑众!”我愤怒地低吼了一声,不再追问其他任何人,举起我的苹果。班里很快安静了下来。我当众吃了两大口苹果,顿了一下,望着众人,目光坚定地说:“我相信他,你呢?”

      似乎并没有人相信我。大家都犹豫着,迟疑着。偶有女生在我的目光的凝视下,不得已拿起苹果啃了起来,显然这样的轻描淡写的啃法,也能看出内心的犹疑。

不多一会儿,午会时间到了。我走进班里,平静地说:“我刚才接到学校电话,焦伦周日到校后和前门保安大吵大闹,还骂了保安叔叔。”

        登时有同学大惊失色,全部的眼光不约而同投向了焦伦,仿佛在说:“你可是班里最善良、最温和的同学啊!”  片刻,有同学反应过来了,大声说:“不可能,他怎么会无理取闹呢?”

        “是啊——”

        “是不是搞错了——”班里一片意见声。

        我并不理会,继续发布消息:“电话中还说,咱们班的班长谭采昕在小操场玩体育器械,撞伤了小朋友,甚至没有道歉。”

        ……

        “这不可能!”

        “对,更不可能!谭采昕无论如何,也不会这样做。她一直是我的榜样。”

          “我很欣慰,大家遇到匪夷所思的消息后,学会开动脑筋来判断事情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了。”班里鸦雀无声,我顿了顿,说:“那江程程洗苹果的事情呢?”

        有的小朋友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有的小朋友吐了吐舌头,脸一下子红了,可谁都没有说话。

        “谁来说说你对江程程的印象?”

          同学们陆续站起身来,表露着对江程程热情、善良、乐于助人的欣赏。

         我微笑地望着江程程——这个被谣言差点淹没的憨厚的男孩,面向大家深情地说:“江程程是个多好的孩子啊,大家在休息玩耍,他主动帮老师洗水果。他是老师最得力的助手,更重要的是,他应该是你最值得信任的朋友!”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集在江程程这里,他似乎有些拘谨。我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大家也注视着他。他终于鼓起勇气站了起来,轻声说:“我愿意还给大家洗水果。”

        教室里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大家都在使劲地鼓掌,似乎在用掌声宣泄着歉意。我也在真诚地使劲鼓掌,为这个遭受了谣言洗礼的孩子金子般的心灵。


二、二度反思《如果真的是他在水果桶里撒尿呢?》

几年后,当我偶尔想起这件小事的时候,我忍不住追问我自己这样一个问题“田冰冰啊,假如真的是江程程在水果桶里撒尿,你又该怎么办呢?”

如今,当我作为一个六岁孩子的母亲时,其实这样的自问自答我是没有丝毫犹豫的:即使是他在水果桶里撒尿,当他面对舆论的唇枪舌剑时,老师也要有这样的胸怀,替他先挡一挡舆论的唇枪舌剑,再来解决问题。

我不由得浮想联翩,想到了在今年的6月毕业季看到的新闻:两个孩子高考过后,因成绩不理想,相约跳楼,视频摇晃而昏暗,远远望去,两个孩子像两个迎风即将飘落的火柴,而楼下是他们的母亲在楼下的绝望的哭喊。

无独有偶,新闻中,毕业前的最后一天,一个男孩儿带着同学辛辛苦苦把教室摆成了回字型,为即将到来的毕业晚会做准备。老师来上课,发现回字型不方便上课,便安排孩子们重新摆回秧田型的座位。男孩儿生气了,赌气在那里不挪不动。老师见状不理会他。谁料,几分钟过后,男孩儿愤然起身冲出门外,从四楼跳下。

……

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新闻案例,让人看得触目惊心。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看到这样的新闻事件时,忍不住感慨一句: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为什么他们的心灵是如此的脆弱?但是,我忍不住浮想联翩的是,在这样的教室里,在孩子生命终结之前,到底他的身边是怎样的舆论氛围。也许,正是来自师生或者家长的唇枪舌剑压弯了孩子心灵的最后一根稻草!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样的案例,也正给教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注孩子的心灵,管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心倾听,不泄私愤,克制愤怒,理智沟通,不仅仅是教师的自我修为的问题,有时更是口下积德,口下留人,这也应该成为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必备素养。

很多老师包括我个人,是没有足够的倾听的耐心的。记得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学习》这本书中提及,“不加任何评价的倾听,才是真正的聆听。”如果据此作为倾听的基本原则,很多时候,教师需要延迟将自己的意见观点强加到家长和学生这里的速度,给他们更多的表达的机会,同时,还要多关注家长和学生的态势语,通过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来感受到他们也许难以口头表达的心境。也许一个举手投足间的迟疑,一个欲言又止的嘴角的抽动,一个委屈到哽咽的泪眼,都在默默地诉说着当事人真正的窘境。尝试以学生为中心,专心致志地听他们讲,不加评价或者延迟我们的评价,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而不是急于粗鲁地把自己的意见第一时间覆盖上去。

和倾听一样,平等的沟通也显得非常重要。当教育高喊着“和孩子平等对话”的口号时,我们蹲下来和孩子对话,却厉声问道“说,你到底是怎么想的?”这样保持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心的对话,无疑是一种言语的暴力。不断的去削弱当中的锋芒,尝试着用“你看我这样理解你对不对?”“你想说的是”“你的意思是……”。减少逼供式的问询,才能答复减少“校园断案”中的冤假错案。

比倾听和沟通更重要的,是教师立场的问题。用心体察学生,相信每一个匪夷所思的少年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来自于他的正当的理由。同理最脆弱的孩子,为每一个遭受个人重创的孩子,提供安全的港湾。

教育,需要的未必都是每件事情都真相大白,反而更需要为每位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安全的港湾。

                    

如果说记录下教育故事,是定格当年一段难忘的教育历程,用文字去沉淀下教育的第一手胶片。而二度反思,则是重视老故事对于自身教育思想和实践的滋养,从不断唤醒脑海中的老故事当中,重新咀嚼过往的细节,用今天的自己来审视昨天的自己,如果能够提出可以移植的经验,提出值得以后回避的过错,甚至提出值得推翻重来的改善方案,这将是多么有意义的再思考。

自己也可以成为自己最好的老师。不要让过去的经历丢失在风中,那会是我们最值得审视并珍藏的第一手教育财富。我们完全可以在这样的“向前看”与“回头看”中,不断调校着教育的航向,快步前行。

是以为记,共勉。


往期文章:

田冰冰:嗨!那个拖交作业的“老赖”,我们和解吧!

田冰冰:那些难忘的童年记忆,能带给教师什么教育影响

田冰冰:面对令人抓狂的“顺手牵羊”,班主任怎么办?


      交流/约稿/咨询请联系田冰冰老师微信号chuangyibanzhuren520

     问题求助,分享感受,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