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认了吧,没有一个好习惯是可以坚持的

陈东浩 妙小保 2021-03-23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原子习惯》。

我看的是繁体竖排版,这个链接是简体中文版,内容一样。

书中提到一个观点,叫做人生复利

也就是说,每天进步一点点,拉长时间看,我们就会取得巨大的改变。

说实话,这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老话我们听的多了。熟读能背,给了上句能接下句。

可是我们在具体的生活中,偏偏很难做到。

作为一本实操性很强的书,《原子习惯》倒是给出了解决方案:

一套行为改变,习惯养成的四法则:

  1. 让提示显而易见
  2. 让习惯有吸引力
  3. 让行动轻而易举
  4. 让奖赏令人满足

乍一看这就像各种畅销书那样说了些正确而无用的道理,然而执行这套法则有3个前提贯穿始终。否则,真就是看个乐。接下来,我用我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历,说说这3个前提。

一、明确自己想成为谁

1,关于亲子

自从2016年妙妙出生以来,我几乎把所有的生活优先级都给了妙。尤其是去年疫情期间和我线下见面的客户应该更加深有感触:因为我总带着她。包括她的成长、学习和习惯的养成,我尽可能先做好榜样,而不是要求她去做那些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试看下面2种驱动,您觉得有区别吗?

我要成为一个好爸爸我要把妙妙培养好

2,关于工作

我的职业是保险经纪人,为客户提供靠谱的保障是我的工作。我也由此获得了充沛的陪伴妙妙的时间,而且收入也还不错。我不太喜欢带团队,非要加入我也不反对。凭借显而易见的专业能力,我始终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转介绍客户。从去年到今天,99%的新客户和我压根没有见过。靠谱的口碑,是我在这个行业生存的核心。试看下面2种驱动,您觉得有区别吗?

我要成为靠谱的保险经纪人我要把保险卖好

3,关于生活

我从去年11月份开始自学吉他。对于一个从小到大几乎没接受过系统音乐教育的、不会任何其他乐器的、去KTV五音不全的我而言,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试看下面2种驱动,你觉得有区别吗?

我要成为一个会演奏乐器的人我要学会弹吉他

同时我也喜欢写作,我一直在抽空写小说和订阅号。写订阅号,是工作,是我用输出倒逼输入的一种方式。毕竟在保险经纪这个行业,持续学习是项基本要求。写小说,完全是个人爱好了,尽管时至今日,也没写出个像样的东西。试看下面2种驱动,您觉得有区别吗?

我要成为一名小说家我要写一本小说

以上3个例子,我有做的不错的,也有做的不行的。而《原子习惯》很好的帮我总结了有些事我为什么行,而有些事我为什么不行。我做的还算不错的部分,完全是因为我早就明确了我要成为谁:一个好父亲,一个靠谱的保险经纪人;而我做的不太好的部分,便是我把目标看的太重要:我要学会弹吉他,我要写一本小说。

目标并非不重要。一个远大的目标也会让我们的人生熠熠生辉。但是呢咱们务实一点:目标只是结果,驱动我们达到这个结果的,是我们内心想成为那种人的渴望。

上图是我的朋友圈签名。明确自己想成为谁,就是一个简单并且高效的人生定位。写下来,让别人看到,顺便也就规划了自己的优先级。人生漫长可惜每天很短,去掉必须的睡觉吃饭上厕所发呆,我们的时间终归有限啊。

二、不要高估自己的意志力

很多朋友觉得习惯这个名词总是跟着个动词叫坚持:坚持某个好习惯。但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坏习惯不用坚持就可以养成?养成的还挺好。抖音一刷刷一晚,王者一打打一宿;上班摸鱼贼开心,北京摊是真舒适。有时候我们觉得晚上的时间要学习,要看书,要成长,可总觉得自己的意志力薄弱,坚持没几天就放弃了;有时候我们也知道夏天来了要瘦身要减肥,可是买好装备坚持两天觉得没啥效果便放弃了。

其实吧,坚持某个习惯是反人性的。《原子习惯》中提到了3个习惯养成的注意点,很棒:

  1. 控制环境因素

    所谓环境,有2个环境。一个关于物,一个关于人。

    先说物。

    首先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减肥为例:如果你的办公室放着薯片可乐,冰箱里有触手可及的梦龙可爱多,在这种环境下想要减肥,确实是一件考验意志力并且注定会失败的事情。这种环境之于减肥几乎可以说不是考验意志力了,简直在考验人性。

    又以我的办公环境为例。我的电脑就是一台普通的ThinkPad,几乎没有打游戏的能力;我的手机第一屏全是办公类App,社交和娱乐类的都在后面甚至折叠,手机游戏更是没有。如果我想玩游戏,我用PlayStation和Switch.一方面这是我喜欢玩主机游戏而非手游,《原子习惯》也侧面的印证了我这么做的优势:我在PC和手机端构建的工作环境,让我想摸鱼干点别的太麻烦了。坐在电脑前或拿起手机,我只想高效率的工作。

    最后以我自学吉他为例。当我的吉他放在客厅时,我天天练琴;但是当我把吉他放进卧室之后,我几乎没练过。

    控制环境因素的本质,就是创造轻而易举就能达成好习惯的环境,同时给不好的习惯创造很难达到的环境。如果不幸反过来,那么你会觉得坏习惯是很好养成的,而好习惯是很难坚持的。看看你身边的环境,是不是也这样呢?

    再说人。

    人类是群居动物,个体天然希望获得他所在的群体的认同,并且会被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你想看书,想思考,可是身边的人天天只想着晚上去吃点什么好的淘宝又发现了什么好折扣,这就蛮考验意志力的,同时她们还会说人生苦短啊要及时行乐,久而久之你会觉得她们说的对;如果你不想鸡娃,不想给孩子太早的压力,可是身边的人都把孩子送去培训班,你也会这么做。

    如果你不这么做,就会客观上被群体孤立。

    如果你不想这么做,远离他们。

    我在保险理赔的过程中,尤其是甲状腺癌的理赔中会问客户,拿了这么多赔偿金,打算干点啥啊?100%的回答都是:辞职,换个环境。在那呆着,我迟早还得癌。

    在今天的互联网环境下,人的环境已经扩展到了抖音微博小红书,我们很难不受各路KOL的影响。拜算法所赐,我们越想看什么他就会越给我们推什么。在这个时代,远离让我们陷落的人不仅是现实里的人,还有网络上的人。


  2. 形成习惯堆叠

    表面上的习惯堆叠,很像一个流程或者公式:我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此类推。比如我早上起来先去上厕所,然后喝杯水、磨咖啡、做早餐、看看新闻、洗漱、安排下今天的事务等等等等。看起来很正常吧?

    但是如果我半道决定躺床上刷上半小时抖音呢?

    可能一个小时就过去了,然后我们的健康饮食习惯、工作规划的习惯统统往后推迟甚至取消,美其名曰没时间。

    习惯堆叠就是这样一个中性词。好习惯会堆叠,坏习惯也会。前一个习惯是下一个习惯的触发器,下一个习惯是上一个习惯的奖励或惩罚。

    为了保证我们可以正确启动好习惯的触发器,仪式感是件非常重要的事。仍然拿晨起这套流程为例,哪怕只是简单收拾下床铺、拉开窗帘、放个音乐,这些细微并且很容易做到的小事,就是仪式感。

    晨起如此,工作如此,晚上回来也如此。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仪式感是件不仅很务实,而且很优雅的事情。比如纸质保单,在电子保单早已普及的今天,我的很多客户仍然希望拿到一份纸质保单——这是个除了占地方一点用都没有的东西。然而纸质保单所带来的仪式感是让人欣慰的:如果是健康险,它建立了开始关注健康的仪式;如果是养老金,它建立了开始养老规划的仪式;如果是终身寿,它建立了资产规划的仪式。

    不要小看了仪式感潜移默化的威力,实在无法想象的话,各位就回忆一下你和你的另一半确定关系的那个时刻。哪怕那个时刻不如偶像剧里那样光彩夺目,但是我们内心都会知道,从此我便不是孤独的存在于这个世界里。

  3. 过一、过二、不过三

    难免有些时候我们会犯懒、畏难、就是不想动。我们也需要给习惯养成一个容错的空间。减肥锻炼,错过一次两次没什么,别连续错过第三次;读书学习,摸鱼犯困一次两次也没什么,别连续错过第三次。《原子习惯》说不要连续错过两次,我认为把这个值放大到3次,问题不大。因为我们还要考虑到的一点是,我们所建立的习惯难免有bug,总不能一条路走到黑。我们也需要不断修正不断精进的机会。

三、相信时间的力量

诸如减肥、学习、育儿、工作,甚至基金定投、配置养老金,这世间万事万物遵循着一个最朴素的原理:刚开始都没有什么效果,时间长了回头看,都是收获。

有人喜欢批判以高考为核心的应试教育制度,说一考定终身对学生不公平;但是哪个考进北清复交中科大的平时没有这份积淀?

有人觉得各种花式的减肥药减肥方法更快却不愿意选择相对慢些的运动健身,反弹后的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有人觉得人生一场要千金散尽寻开心,辛辛苦苦赚的钱为什么要去配置健康保险和养老金这些未来且眼下看不见收益的事情?但是他不知道比人不在了钱还在更悲伤的事情,是人还在,但是钱不在。

100=1+99。1很夺目,99才更重要。

通过建立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好的习惯体系,

就是走上一段我们潇洒活到99的人生旅途。

往期精选

恐慌之下,切勿恐慌买保险
真话不好听:关于【保险经纪】不得不聊的3个话题
买保险选保险,先看妙小保(这是一篇索引)
一名奶爸经纪人的疫情生活
想加入保险经纪行业的你,想好了吗?
超出自己认知的投资,都是韭菜对镰刀的献祭
年金类保险到底是不是理财?这本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聚焦社保第六险:长期护理险到底是不是刚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