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扬帆济远,书写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北海”新篇章 |“向总书记报告”系列报道之三

郭春华 北海日报 2022-07-30

 编者按:


5年前的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视察调研,首站来到北海。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在铁山港公用码头,在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每一处都留下了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博物馆要突出特色。”“打造好向海经济,要想富先建港口。”“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习总书记在视察中提出的向海经济、生态环保等理念,为北海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给北海人民以巨大鼓舞和鞭策。5年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勠力同心,勇毅前行,珠城大地焕发出了崭新气象与蓬勃生机。


为全面反映北海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激励北海人民以更大决心与干事热情一起向未来,加快打造品质北海、魅力北海,本号推出“向总书记汇报”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2017年4月19日,185万珠城儿女永远不会忘记五年前的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北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那一道雄浑有力的声音,穿越时空,穿越历史,穿越这片海天。


 “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文化。”“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建设要注重特色。”殷殷嘱托,声声入耳;绵绵厚望,念念于心;向海之路,豁然开朗。过去五年,北海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地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擘画的蓝图奋勇前进,奋力谱写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北海”新篇章。



保护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申遗卓有成效



北海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曾是珍珠、陶瓷等对外贸易商品的产地和集散地,出土大量汉代舶来品文物,有据可考证历史达2000余年,是重要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枢纽。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声名远播,游客市民慕名前来参观。李君光 摄

五年来,北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坚持规划立法并举,先后出台《北海市合浦汉墓群保护条例》《北海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博物馆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化强市的政策措施,完成系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项规划及配套规划编制工作,让北海文物保护有章可循。2017年以来,对31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投入2.6亿元资金,海上丝绸之路文物认定1300多件。目前,北海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11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6处,国有可移动文物共计7597件(套),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25项,市级非遗项目44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4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3人。


五年来,北海始终紧跟国家海丝申遗步伐,与24个城市建立联盟推动海丝申遗,先后举办海丝文化遗产与文旅深度融合研讨会、合浦大浪古城发掘成果专家论证会等学术研讨会,成为2022年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联席会议举办城市;合浦汉墓群、大浪古城遗址和草鞋村遗址等3处列入“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预备名单遗产点;北海贝雕、合浦角雕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实现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零”突破;发现六朝至隋唐古墓群、广西规模最大的唐代窑址群等,文物遗迹丰富。


古城墙遗址。詹燕萍 摄

搭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平台彰显海丝力量



千年潮未落,踏浪再进发。“因海而名,因海而兴”的北海,为落实“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再添新的助力,谱写全新一页海丝华章。


五年来,北海紧抓机遇,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强与东盟、RCEP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共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平台,成为国内外旅游往来和投资合作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期间系列主题论坛,策划学术研讨、会议论坛、展示交易等活动的举办,培育发展了假日经济和会展经济,提升了北海在中外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中的战略地位。


五年来,北海大力弘扬丝路精神,扩大文化交流。先后在俄罗斯、希腊、韩国、斯里兰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旅游宣传和文化推广。“一带一路·北海遇见北海”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先后在俄罗斯、日本、英国、比利时等多个国家举办;选送文物精品赴法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和香港展出,丝路文化展、南珠展、合浦汉代文化展等多个专题展在东盟国家轮流展演;邮轮母港、国际康乐旅游港建设升级,进一步提升北海文化旅游国际化水平,向世界传播“丝路古港 潮美北海”的城市品牌。

北海国际康乐旅游港一期(资料图)。许振国 摄

历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古港”品牌



五十里碧波银滩、百年南洋古街、千年珍珠文化、万年风情涠洲岛,汉代与异域风格并存的建筑矗立在廉州湾畔……北海,凭借得天独厚的滨海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把发展文旅产业作为打造“向海经济”的重大战略。


银滩游人如织。(资料图)吴杰 摄


五年来,北海始终坚持挖掘开放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丝路古港”城市品牌。实施千亿元文旅产业发展工程,引进和开工总投资超2000亿元的文旅项目,全面建成银基文旅、海丝首港、白龙珍珠城等一批标志性文旅重大项目;改造提升10多个旅游特色小镇;已建、在建、拟建五星级酒店项目共26个,总投资120亿元;海上丝路文化遗址公园、《印象·1876》等一批历史文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出台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方案,增强北海文旅核心竞争力;每年设立约1.1亿元的文旅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大力培育文化示范企业,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3个,文化“双创”孵化示范基地及示范企业3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经营单位66家,15家企业获自治区2020年新上规文化企业奖励;2021年全市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45亿元,增速为27.7%,收入排全区第一,增速排全区第三。


《印象·1876》大清邮政北海分局旧址。许振国 摄


五年来,北海将场馆建设作为“文化北海”建设的重要抓手,投资18亿元建成工人文化宫、体育馆、博物馆等8个场馆,补齐场馆建设短板。目前,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5个,各类博物馆30家,文化馆5个,拥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341个并实现100%覆盖。建成全国首个跨行政区域图书馆联盟共同体——北部湾图书馆联盟,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加强馆际交流,联合中国丝绸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分别举办丝绸之路故事展、海上丝绸之路文物联展。2017年4月至今,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累计接待参观学习的游客91.5万余人次,开展社会宣教和研学活动200场次,擦亮“博物馆城市”名片。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展现文化魅力


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本质是以文化人,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前提是文化认同,一座自信的城市,永远彰显着文化的力量。


著名粤剧演员欧凯明在北海举行专场演出。许振国 摄


五年来,北海坚持实施文化铸魂工程。弘扬和传承海丝文化、合浦汉文化、南珠文化等优秀历史文化,创作一批既有艺术性又有上座率的历史演艺精品,五年来创作完成音乐(歌曲)、舞蹈、小戏、小品、曲艺等作品180部(首)。大型历史舞剧《碧海丝路》先后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文华奖”、中国舞协“荷花奖”等国家级奖项,《海上丝路之南珠宝宝》《国宝档案——大汉合浦郡》等节目在央视播出,《珠还合浦》被列为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入选项目,水彩画《海丝路之古城合浦》获第九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进一步扩大了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影响力。


《珠还合浦》。陈中华提供


五年来,北海始终坚持聚焦品牌效应,策划举办一批主题鲜明的滨海文化节庆活动,如北海南珠节暨国际珍珠展、侨港开海节等活动,释放市场活力。大力推动“文化+”“旅游+”新模式、新业态,促进文化与旅游、体育、商贸、海洋等产业融合发展。成功举办2021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北海赛段、“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自然高尔夫海上丝绸之路探索赛(北海站)、丝路古港杯帆船邀请赛等重大活动。获评“中国最佳文化旅游名城”和“最受游客满意的中国旅游目的地”,获评全区首个“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市”。


五年来,北海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文艺精品下基层”“情暖乡村同欢乐”等文化惠民活动上千场,惠及群众约60万人;“艺术精品月月演”活动共计演出91场,接待观众约7.5万余人次;扎实开展“文化北海”建设活动周,成功举办2021年广西文博旅游艺术活动周、第九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推动全民艺术普及。放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推动北海老城转型升级,建成主客共享的历史文化街区,让市民感受“文化北海”的魅力与鲜活气象。


依海而生、勇立潮头,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延续历史、面向未来的伟大战略构想,更是北海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将继续保持勇毅笃行的坚定,打造令人向往的品质北海、魅力北海,以“向海而歌”的魄力书写“文化北海”新的篇章。


“向总书记报告”系列报道往期精彩回顾——






往期精彩荐读




李莉开展巡河和春耕生产情况调研
【记录】老尚和他的北海兄弟
共招1018人!2022年北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4月9日开始报名
在家也能看非遗!北海市非遗中心全景VR沉浸式体验“三月三”
【记录】离北海市区不远,有个江海环绕的村庄



审核 | 劳国娇编辑 | 范德茵校对 | 周方舟转载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