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建筑语言如何续写小城故事
点击蓝字关注我 ↑↑
县城全景鸟瞰航拍图
这里既有民族特色的木建筑,也有历史遗留的灰砖青瓦建筑,更多的为改革开放后建设的典型小城镇建筑。道路两旁的建筑整体形象不协调,普遍存在空调、广告位乱挂,管线裸漏的情况,相关公共设施缺乏的现象,在这种比较糟糕的现实情况下要对旧城进行改造,就需要对整个城镇动一次“整容手术”,让它旧貌换新颜,续写新的小城故事。
我们将这次改造的主题定义为小城故事,以故事叙述的方式来对县城区域进行区域划分,每一段路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性格和故事,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它,用建筑的语言细说故事。
故事采用当地的民俗风情故事、红色文化故事和生态美境故事,以现代手法进行诠释。注重县城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用街角节点串连起沿街街景,互相融汇、协调,组成整个会同县城独有的特色小城故事,从而形成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
民俗风情故事在会同河两岸、改河街与南正街演绎。利用会同古民居样式、湘西民居样式、街巷市井文化、高椅古村与民族文化,对会同河两岸保存比较完整的民俗建筑进行整理优化,打造富有民俗特色的河道景观。利用古建筑元素、民族纹样、街巷花园、广场廊桥、跨河吊桥等营造地道纯正的民俗风情。
民俗风情故事街区(效果图)
红色文化故事会在将军路、林城大道、解放路等县城其他主要街道进行演绎。我们借助粟裕将军故事与红色精神,打造红色历史时间街道和将军主题街区。
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还原清理,力求建筑主体部分视觉上的协调统一,并且局部增加门头和门廊,营造出高低错落,凹凸有致的城市立面特色,再结合富有历史感的涂料颜色将立面重新刷漆,还原城市的质朴本真,在沿路景观绿化的衬托下营造出简洁大气的城市轮廓。
红色故事街道(改造施工中)
生态美境故事则在双拥路、会同河、高速连接线演绎。通过山中梯田人家画面的塑造、自然景点故事花园的节点打造及河道自然景观的修复来表现生态和美的主题。景观元素以梯田、花海、自然肌理、多层乡土植物、竹制品、广木材料等构成。
每个故事的叙述都有它的高潮部分,景观广场便是我们小城故事的重点,以将军路为例,分布着高椅印象、阳光、红色足迹3个广场。
高椅印象广场是会同老街的北入口,运用白墙和马头墙,设计了一个具有高椅标志性特征的景墙,景墙一面邻水,三面环山,勾勒出高椅古村的抽象轮廓,映射高椅古村的风貌。
阳光小广场位于县人民政府正对面,在原有铺装上增加设计细节、文化元素和树池,增设“为人民服务” 的端景,以满足居民对广场的使用功能和精神需求。
红色足迹广场位于粟裕公园入口,将代表粟裕革命征程第一步的“脚印”作为主元素,配合文化性构筑物,来讲述粟裕革命初期的事迹,增添广场的文化内涵。
夜晚,小城宁静祥和。夜景亮化是凸显一座小城特色的重要名片,也是夜晚最能体现出小城故事氛围的因素,我们力求通过灯光亮化的处理打造会同宁静休闲的夜晚环境,突出重要空间、节点及元素的局部照明,突出人文氛围和历史感,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县城是城镇,但是却带有浓厚的乡村感,在这里生活、经济都依赖于农村,但是相对于乡村,他们又拥有更多城市人的感觉,喜欢时尚、潮流的东西,但是对于民俗、传统文化的元素又情有独钟,这让我们选择以故事叙述的方式来达到改造一座城市面貌的目的,融合这里的特色产业,以此再来带动入城沿线郊区的发展建设。
也许这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挑战,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宜居宜业,在很久的将来故事仍在继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501axbk0a&width=500&height=375&auto=0
倾听会同的小城故事
▌本期作者:刘洋
80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专业,大学毕业后留在杭州工作三年多,之后回到老家湖南,虽然之前一直从事城市建设,也没有农村生活的经验,但是对于乡村那种真实,淳朴,宁静的生活有着深深的向往,从2016年开始,怀着强烈的热情和虚心学习的态度投入到农村建设当中,希望把设计和现场实践联系起来,做能落地的设计,真真实实为中国乡村做一点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