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铜场|章献:你必须使你的头脑先枯竭

铜场Tproject 铜场Tproject 2022-12-25




章献

Zhang Xian


1994年生于兰溪

 雕塑系第二工作室硕士

 

     /大家好,从去年开始我们都会用一个推送介绍曾经或者现在正在铜场策划组工作的同学们,目的是庆祝他们迎来了自己的毕业日,这成为了一个一年一度的节日。

      今年的这些人,算不上最早来到铜场,但是他们在这里待的最久,铜场四年来近百个项目背后都有这几个人在默默的付出努力。他们从一开始简单地核对作品信息,到之后独立策划项目的方方面面,他们的变化和能力可以通过铜场的项目被看到。他们当中,有人会继续他们的学业,有人有了更好的发展,有人正处于毕业之后的过渡期。在铜场去年“空间和人”的文字推送里曾有提过,铜场是不能留人的。所以这是个很没用的计划,这里太局限了,可以算是一个简单的开始,但算不上丰富,更谈不上跌宕起伏。只是,此刻唯一能笃定的是,这些人够努力,够敏感,够思辨,他们的能力足以应对更精彩的世界,同时他们也会去到别处把一些我们共识的善意传递给别人。这种善意源于这个微小的艺术环境,但是绝不会止于艺术的世界。

      在铜场计划有限的能力里,我们只希望以此让更多人了解他们,也感谢一直关注铜场的朋友们能花点时间认识一下他们或者把他们介绍给更多的人。/



参展经历 :

2020.1 品空间“气象”雕塑展 浙江杭州

2019.12 “竖起的横线”跨界雕塑工作室年度展览 浙江杭州

2019.6 “20190615/20190601” CAA&DUS雕塑工作坊展览 浙江杭州 

2019.1 “卓越硕博”⻘年艺术家联展 浙江杭州

2018.11 “语义场”跨界雕塑工作室年度展览 浙江杭州

2018.8 “钢铁之夏”国际⻘年金属雕塑创作营 山⻄太原 

2017.11 “未知向量”第一届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学生作品年展 浙江杭州

2017.11 “介”跨界雕塑工作室年度展览 浙江杭州

2017.9 第二届天行意动动态雕塑展 吉林⻓春 

2017.9 曾竹韶艺术奖学金评选 山⻄大同


获奖经历 :

2019.12 拼格创意媒体奖学金 金奖 浙江杭州

2017.6 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暨林⻛眠奖学金 金奖 浙江杭州






>风场

地图

集体创作


T:我们注意到在你的创作中反复出现了“地图”这个元素,它背后有什么隐喻吗?或者说说你的关注点从何而来。

章:没错,我这次所呈现的五件作品都是围绕“全球化”和“地缘政治”的背景下展开的。对于地缘政治,我首先关注到的是地图。地图意味着疆域的划分,在这点上,地图之上所呈现的是越来越多的不确定边界和国家之间的龃龉。当然,地图的意义除了体现差别外,还显示关联。面对地图,倘若剥离国界线等参考,我们获得的是一个完整世界的示意图。

       这两点都是我所感兴趣的,地图给了制作者和观察者一种没有社会和生态责任的权利感,一种全景知识般的幻觉,它牵扯出政治家对世界的野心和博弈。因此我们所看到的地图除了给你提供导航和大致的轮廓印象之外,更多的是所谓“政治正确”,这是现代地缘政治影响的一个缩影。而作为观察者的我们,对地图的理解全然是建立在图形化的本质之上,当所有的参考物都消失,地图上只有海岸线这一最基本的元素时,那些通过互相参考获得的不稳定经验被迅速瓦解。

       另一方面我对于地图的兴趣点是是初高中地理意义上对海岸、山川轮廓的着迷。我总是惊叹地理老师能够信手画出一个国家或某个岛屿的轮廓线,通过简单的轮廓可以输出一大堆背后成因的知识。当然,地理老师并不强调其中复杂的政治因素,而是分析气候、水文、自然资源、人口流动等原因导致景观的变化。现在看来,这些分析也并不纯粹,因为在相当的程度上,地理环境的动态性质也是地缘政治格局和特征变化的原因。从乡村风景到城市景观,从制造业转变为服务业经济,这些变化都体现在不断变迁中的国家理想和目标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全球化的这一基本事实,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独立存在不受外部影响的。



展览布置现场
2020



T:所以这是你创作《世界风场》和《地图切片》的起点?

章:以地图为背景我做了几件作品。第一件是2018年创作的《危险的事物固然美丽》,一个彩色显像管电视里播放着2001年至2018年亚太地区的台风画面,通过气象学的观测,把一个个热带气旋以模拟的形式呈现出来。其中隐藏在电视内部的磁铁通过机械的传动使显像管电视受到干扰,于是原本蓝白相间、圆滑的地球变得多彩和扭曲了。



《危险的事物固然美丽》

监视器、米字架、磁铁、电机

40cm*40cm*180cm(高)

2018





      另外两件创作于2019年,共同在二工的年展《竖起的横线》上展出。《世界风场》是一件意志坚定的作品,它以一种更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来揭示关于全球语境的动态变化。我将2019年某一刻的全球的风向固定下来,箭头负形的背后是模糊的世界轮廓。沉重的铁框悬挂起来,一头昂起,一头落在地上的船型铁砧上,仿佛世界剧场的铁幕缓缓落下,全球化的进程迈入新的篇章。


《世界风场》

铁板、灯带、钢索、铁砧

尺寸可变,主体260*145cm

2019



      另一件同期亮相的作品是《地图切片》,这是我对地图理解的一次集中阐释。展览上我是这样描述这件作品的:“铁质的物流托盘上面放置的是一本打开着的、由黄铜皮制成的世界地图册。图册里没有任何坐标、文字、标识等参考物,只有海岸线具体的凹痕。打乱的页码以及放大的局部使得我们原本对世界的虚拟认识起不到任何作用,我们不得不面对那种基于全景知识幻觉之下的手足无措:没有国界,没有领土争议也没有政治裹挟。图册间断地震颤作响,时而沉闷,时而亢奋,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些关于这个世界的真相。”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比较喜欢的作品,黄铜制成的地图册页在震动中,地图的边缘线变得模糊不清。


《地图切片》

黄铜皮、电机、铁制托盘

100*100*29cm(高)

2019



T:我们还注意到地图册上有一根铜的绳索,请问这有什么寓意吗?

章:你的沙制的绳索……(笑)这确实有一些说法。我原来在解释这件作品的时候只用了一句话:“一本为“永久”而做的地图册,一本超越个体经验的“沙之书”。我把世界地图按照经纬线的划分切了很多个片段,又把它像沙之书一样打乱页码,也许你这一页还是欧洲下一页就到了美国,这都有可能。而这根铜质的绳索的意义除了将这本书串联在一起,它还是世界的联通,世界的导火。


T:《地图切片》的底座扮演的是一个怎么样的角色?

章:我用的是一个现成的、铁质物流托盘,托盘是物流语境下的最小单位,托盘上面承载的是一本关于世界的经验之书。通过铜书的震动,托盘会在地面上有一些缓慢的挪动,就像我的作品描述中所说,他是一个四处漂泊的物流托盘,不知道这个世界会被带向何处。





《地图切片》制作过程



T:我对你使用的材料比较好奇,金属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品体量上显得特别重和扎实,颜色也相对统一,选择金属作为作品的主要材料和雕塑这几年的训练有关系吗?

章:我很早就对金属有一种迷恋。金属这个材料我太喜欢了,几乎每一件作品都有大量的金属使用。它很冷静,同时它又有相对优良的机械性能和完善的加工工艺。它还是一个比较容易保存的物质,有些金属还是历史的载体,比如说黄铜,自古以来一直有黄铜的冶炼,甚至到炼金术等等,关于金属的一切都是我所感兴趣的。对金属的偏爱和雕塑的训练密不可分,雕塑使我获得了对尺寸和体量的偏执。这使得我做东西有些时候做着做着就 “用力过猛”了,经常把东西做重了。(笑)


T:正是这个重量呈现在《地图切片》上的时候,它和漂泊的对应关系,物流托盘表面看是很重的,而漂泊本身又是很轻盈的感觉。

章:对,物流托盘看起来是很重的,但事实上它并没有视觉上看上去那么有份量。它的轻和《世界风场》的重又是相对应的。







T:从《地图切片》到《世界风场》,我们还看到了作品中的另一个元素,风向,或者说气象,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风的呢?

章:在作品《危险的事物固然美丽》中,当我试图通过地图或者说气象来作为作品的切入点来做创作时,就已经开始关注到风向了。因为风向是一个很让人捉摸不透的东西,首先它有自身大体的规律,比如它地理上我们学到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同时风向还会根据具体位置的地形、气压、洋流等产生变化。徐志摩说:“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想,这种在确定中的不确定性是值得寻味和把握的。

 



T:CAA&DUS雕塑工作坊展览那一次经历似乎对你后来的创作影响挺大的。

章:并不是因为那一次,而是我一直对我作品中的要素保持持续的关注,只是在那一次呈现出来了,算是应景,也算契机。

🔗CAA&DUS雕塑工作坊展览


CAA&DUS雕塑工作坊展览现场2019



T:那你是如何看待第二工作室年度展览中的集体作品的?

章:我一共经历了三次集体创作,第一次是做了一个行为,《72小时计划》,几组人在转塘附近72小时内做行为表演。由于当时思考和行动的不彻底,做的东西也都很无厘头;第二次我们众人决定合力拍一个短片,通过无数的争吵,质疑,妥协,最后几乎放弃了拍摄的计划,在我的坚持下,将这个短片呈现出来了;第三次集体作品是去年的《纪念碑为谁而建?》。在我看来,这次的集体作品暴露出很多前两次试图掩盖、未曾直面的一些问题,一些针对艺术家个体与集体的问题,搭建纪念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展示或提供,而是搭建起某些被塑造过的联系。通过建造过程中持续的质疑和反问;通过每个人对纪念碑不同的解读;通过展厅中物品堆砌如山的沉默……我想这些才是纪念碑或者集体作品,在行动中所带来的意义。它无意于获得最后的完整作品,它的目的性,而是像福柯所说的,艺术作品应该是像手术刀、燃烧瓶,或者说是下水道之类的东西,在用过之后会像爆竹一样消失。不求结果,不断产生矛盾、在质疑与反问中一次又一次使主体丰满起来。

🔗72小时内连续发生的事件

🔗苍蝇The Fly|跨界雕塑工作室集体创作幕后花絮

🔗纪念碑为谁而建?


《纪念碑为谁而建?》展览现场2019-2020




>情报

T:你的作品中多次出现情报,你是怎么看待“情报”的?

章:说到“情报”,其实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危险的话题。“情报”被定义为传递某种有价值的信息,是知识的再激活。在战争年代,情报的获取与真实性是双方势力互相渗透的保证。到今天,情报的定义更为广泛,它成为日常,那些书籍、报纸、电视、网络都可以说是人们所需要的情报。关于“情报”的话题最早出现在作品《花火》中,那是一件比较感性且浪漫的作品。几个晶体管监视器在通电与断电之中,屏幕上出现一颗光点,渐渐熄灭。此起彼伏,像摩斯密码一样。


《花火》

监视器、铁钉、时间继电器等

尺寸可变

2018



T:那件作品我也是印象深刻,我记得是以一种装置的形式呈现的。里面还出现了一个装满铁钉的军工箱子、一个银色喇叭、一把高脚凳,这些物件的使用能具体说说吗?

章:对,那个箱子其实是装引信的箱子。所谓引信,其实是爆炸物的导火索。而那些钉子,你可以看作是引信的化身也可以看作烟花熄灭后留下的灰烬。而那个吊起来的银色喇叭和高脚凳上的竖起天线的小监视器则是回到刚才的那个话题——“情报”。那个喇叭可以看作是情报的收集器,它把那些断断续续的光点情报引向未知。





T:《情报屏幕》中,这些光点化作一颗颗流动的风向。

章:它们是有所关联的。《情报屏幕》中,从地上斜着矗立的九台监视器所组成的矩阵被不远处一个巨大的铁皮手电筒打亮。黑白画面的监视器中播放着的只是某地区的风向图。手电筒不时地来回晃动,监视器的画面也轻微抖动。如果说《花火》是讨论情报的收集,那么《情报屏幕》则是对应情报机制中观察视角的关系。




《情报屏幕》

监视器、铁板、播放器

尺寸可变

2020



T:我们注意到《在光亮中》是以一种架上雕塑的形式呈现的,而“在光亮中”也是一句引向未知的话,“在光亮中,世界始终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爱。”

章:这是加缪说的。我对铁轨的热爱源于我朋友的一个故事,简单说起就是两个去火车站偷铁轨的人。我们都知道偷铁轨是件不对的事,但我觉得朋友对于“雷雨、雨披、电动车、充电带锯、切铁轨”这个方案的构思非常成熟。(笑)我们胆子小不敢去做也不能去做,我每每看到工作室里的两台积了灰的充电大带锯都不禁回顾这个方案。至于“铁轨”这件作品,它留有诸多的遗憾。铁轨的顶部是个微凸的弧面,上面有一段文字。通过精密的打磨,在顶面留下一个光亮平面,那段原本清晰有力的文字变得支离破碎、含糊不清了,就像火车碾过一样。文字的破碎是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基弗认为文字/语言的破碎是一种标志,其中隐藏着的定是某种尚不能理解的伟大,某种超越个体经验与想象的东西。在作品中,我把这种“惊颤效果”化作文字之间的光亮平面,它的精确性、光洁度与周围的斑驳、灰暗色调格格不入。



《在光亮中》

铸铜

39*23*19cm(高)

2020



T:那怎么说这是一件留有遗憾的作品呢?

章:原本是想把铁轨直接靠外力弯成一个形,然后在上面雕字。但由于技术难度和成本都很高,后来只能选择了建模、打印、铸造。材料的选择方面本来想用不锈钢,铸不锈钢会留有很多脏脏的东西还有一些气孔和沙眼。原本设想打磨之后的亮面里还有很多点点的小孔。但是你也知道铸铜厂都是一炉一炉的嘛,他不可能为我单开一锅不锈钢。所以我说这件作品留有一些遗憾。



T:但你仍然在这次毕业展中去呈现了它。

章:对,在我看来,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他的想法和最终的成品实际上是一种谈判、一种博弈,一种寻找平衡的过程,这也是作品的一部分。


T:艺术家想法和成品的一种博弈也是蛮有意思的。

章:其实主要还是取决于财力吧。


T:这次毕业展会把提到的作品都拿出来展吗?

章:没有,我会做出选择。最终展了有五件,它不是研究生生涯的大集合,而是思考脉络的层层递推。


T:你是如何保持这种创作和思考脉络的?

章:对某物的持续关注以及保持阅读。在我思考过程中,总有一些念头像流星般划过,我极力地从那些闪烁的东西中寻求某种内核,而不是套入形式中。我想,那些所谓艺术的东西与那些一闪而过的念头完全不同,它需要不断沉淀。你必须真正清除自己的安全感、存在感和想当然,你必须使你的头脑先枯竭,从而开始认真考虑某种接近和近似空白的东西。


T:如何看待铜场?

章:铜场是一个发散场,很多计划可以在里面实施,很多未竟的想法可以在里面呈现。对于我们来说,铜场是一个打通的平台。加入铜场可以从中吸取很多经验:比如,你对文字感兴趣,几场讲座下来可以让你对资料整理、文本编辑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对拍摄感兴趣,几次的工作,你可以知道如何正确的记录一场讲座;对策展有兴趣,铜场有最丰富的资源,你可以和讲座嘉宾、策展人面对面的交流。这些是铜场的资源,也是一个个“铜场人”不断努力的成果。









大家可以前往象山艺术公社N30现场观看章献的毕业作品!





资料收集:彭胤瑞、常宇岑、曾朝炜

编辑:彭胤瑞、赵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