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Advances: 高压下发现新型镧系超导镨氢化合物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实现室温超导是超导学术界和工业界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借助高压技术,创纪录的超导转变温度200 K和250 K分别在新型硫氢化物H3S和镧氢化物LaH10上得以实现,因此富氢化合物被认为是室温超导体的最佳候选体系。
最近,吉林大学崔田教授(现任职宁波大学)、黄晓丽教授课题组,与俄罗斯Skolkovo科学技术研究院Artem R. Oganov课题组合作,在高压下富氢化合物研究方面又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Superconducting praseodymium superhydrides”于2020年2月28日在线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 杂志上。
为了在富氢化合物中继续寻找潜在的高温超导体,同时探究镧系金属原子在超导转变中所起的作用,研究人员选取镧系元素中的镨单质,采取不同的氢源分别在“冷压”和“热压”两个路径下合成新型镨氢化合物。研究结果发现,在0~130 GPa范围内合成了新型富氢化合物F43m-PrH9、P63/mmc-PrH9、Fm3m-PrH3及P4/nmm-PrH3-δ。其中F43m-PrH9和P63/mmc-PrH9均具有与Fm3m-LaH10和P63/mmc-CeH9相似的氢笼构型。原位高压电阻测量结果显示合成的PrH9在降温过程中温度达到9 K时电阻突然下降,表明其可能的超导转变温度低于9 K。
通过进一步的理论计算结果发现谱氢化物中磁有序和电声相互作用在极接近的压力范围内共存,这可能是导致其超导转变温度较低的原因。本工作的研究结果表明,La-Ce-Pr系列氢化物的超导转变温度随La-Ce-Pr元素的原子量增加而下降,镧系非氢元素的加入不仅为“金属氢”的晶格提供电子稳定了氢笼构型,而且极大地影响了超导转变温度。该成果为高压下设计及制备新型超氢化合物及高温超导体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该研究成果共同第一作者为吉林大学周迪博士、Skolkovo科学技术研究院Dmitrii V. Semenok博士及吉林大学段德芳教授,通讯作者为吉林大学崔田教授、黄晓丽教授及Skolkovo科学技术研究院Artem R. Oganov教授。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上海光源同步辐射BL15U1线站、北京同步辐射光源4W2线站的大力支持。
课题组简介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论文原文。
扩展阅读
npj: 传统高温超导体—锂掺杂磷氢化合物超导的遥远近邻 | Ising专栏
新突破揭秘二维超导—量子金属相变的机理
npj: 锕系-镧系材料数据库—高通量分析和发现的新工具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