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也CO,散也CO

2016-09-19 CCL 研之成理

前言:

催化剂的稳定性一直是催化领域研究的重点。易聚集、烧结一直是纳米催化剂所面临的挑战。一般而言,尺寸越小、表面能越大、表面能越大、也就越不稳定。

近年来,单原子和几个原子的团簇催化不断展露头角,相关报道频见于各大顶级期刊。研之成理平台出品过系统性综述和相关快讯,详见文末相关阅读。

尺寸极小的团簇和单原子催化活性高,原子利用率也非常高。同时,与高活性和高利用率相对应的是高表面能、稳定性差,负载量低。


本期内容分享一篇近期发表在PANS上的文章,如下图1。本文研究了小分子CO对Pt/Pt3O4催化剂中Pt Cluster稳定性的影响。

图 1


作者首先合成出原子级分散的Pt/Fe3O4(001)模型催化剂,然后选择性吸附CO,并利用STM观察CO对Pt原子稳定性和迁移规律的影响。

吸附CO之前,Pt/Fe3O4(001)的STM图像如下图2左所示:

图 2


图中可见表面Pt原子以两种形式存在,分别标示为Pt1和Pt1*。右侧图B和图C分别为两种吸附Pt原子的理论模拟模型。其中Pt1吸附能更大,更稳定,也较为常见。而Pt1*吸附能较小,高温真空条件下可以转化为Pt1。

当引入CO气体,CO则与两种Pt原子结合,如图2所示。

图 2


从图2B、2C中可以发现。Pt1-CO和Pt1*-CO之间可以实现相互转换。图E为理论模拟构型。图F为模拟STM图。

当催化剂Pt/Fe3O4(001)长时间暴露在CO气氛中,并用STM进行观察。作者发现在CO的作用下Pt单原子开始融合成dimer,Trimer。具体过程见图3。

图 3


图A中CO的暴露时间为10min。B-G为不同时间段,催化剂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清晰可见Pt从Pt1过渡为Pt4。

当抽除CO并适当加热(520 K), 催化剂表面的Pt原子又分散为单元形态。如图4所示。

图 4



点评:本文发现在CO气氛下Pt/Fe3O4(001)催化剂中单元Pt难以稳定存在,CO导致单原子Pt聚集成为二聚体、三聚体等小团簇。相反CO对于这类极小的团簇具有稳定作用。这一研究结果对于单原子催化中真的活性中心提出疑问。特别是在涉及CO的催化反应中。可能真正的活性中心是小团簇而不是单原子。同时,或许可以利用CO来提高催化剂中小团簇的稳定性。

相关阅读:

当单原子遇上电催化

新型高负载量Co-N-C单原子催化剂——大化所张涛院士课题组最新力作Chemical Science

“以一当十”之神奇的单原子催化

这个单原子不怕热——浅析最新的一篇Science


研之成理面向所有感兴趣的朋友征集专栏作家,主要包括专业软件(比如Digital Micrograph, TIA, Photoshop,Chemoffice,Material studio等)和基础知识(XRD结构精修,核磁,红外,程序升温实验,同步辐射,质谱,AFM,STM)的分享,以及相关领域最新文献赏析。目前,由于小编人数有限,总结的周期会比较长,如果有更加专业的人来分担一部分的话,应该可以让大家更快更好地学到更多内容。

欢迎愿意分享的朋友联系我们:邹同学(QQ:337472528)或者陈同学(QQ:708274),谢谢!

最后,真诚地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



为方便研友们进行学术讨论,研之成理也开创了自己的QQ群,1号群:已满;2号群:536667802;3号群:585629919。欢迎大家加入进行激烈的学术讨论!

本文版权属于研之成理,转载请通过QQ联系我们,未经许可请勿盗版,谢谢!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或者搜索微信号rationalscience,轻松关注我们,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