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待军人——《芳华》观后感三
电影《芳华》最后的场面让人感到有点压抑,那就是刘峰作为越战的英雄和退伍军人,他的结局让人感到非常的伤心和难过。既然这部电影能够上映,而且前段国防部发言人也就电影《芳华》回答记者时谈到:“部分退役人员的暂时生产生活困难会逐步得到解决”。这说明政府是正视这个问题的。这不简单是个退伍军人的安置问题,而是全社会对军人的态度和对待问题。
军人的付出和常人不一样,是随时要付出生命代价的。军人的任务是保家卫国,这是他们的责任,也是国家和人民对他们的重托,因此尊重和善待军人应该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基本态度。
70年代,有一次妈妈带我上街,一位挂满勋章的老军人在大街上拦住我妈妈说,“老嫂子我想喝口酒呀”,我妈妈带他走进副食店给他买了二两酒,他当场喝完后心满意足的走了。我当时虽然小,但是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不禁有一股心酸的感觉。
60年代,我们院子里面经常出现一个身材魁梧的捡破烂中年人,但看上去很有气势,看见我们小孩子总是面带微笑和蔼可亲。文革中有次红卫兵打了他,我妈妈悄悄对我说,“对人家要礼貌,要叫叔叔。人家要不是当年被打散,官比当地最大的官还要大”。后来才知道这位叔叔是西路军的一位营长,西路军失败后,他就留在了当地。解放后西路军的离散人员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句话“谁让你们跟着张国焘跑呀”就把这些人推出了门外。文革前本要统一解决,“西路军离散人员登记证”已经发到了下面,谁晓得文革一来又耽误了十多年。80年代在李先念,徐向前,陈云等亲自过问下,才有了落实政策,但是不少已经离世。记得有一位流落红军在当地做理发员,刚刚宣布落实政策,结果就中煤烟死了,没赶上。这批人后来所剩不多,基本送进了当地干休所养老了。应该说虽然政策落实晚了些,但是也算是解决了问题。
现在经历过战争的军人已经不多,中国对外战争最后一次结束于1990年2月,也是中越战争的结束。如果部队中最年轻的战士是16岁,那么今年也44岁了;参加过1979年对越反击战的,今年最少55岁;参加过1969年珍宝岛战役的,今年最少65岁;参加1962年对印反击战的,今年最少72岁;参加过朝鲜战争的,按1953年16岁参军的话,今年最少也81岁;参加抗日战争的,按1945年15岁参军,今年最少88岁;而1937年7月7日以前参加红军的,那时有红小鬼,就算13岁参加红军,今年最少94了,而且据网上资料,目前全国红军幸存人数仅仅136人(根据资料显示,粗略统计目前全国红军还有136人健在。这136名老红军中,年龄最大的是老将军吴西,105岁;最小的是9岁参加长征的女红军苏力,79岁,平均年龄90多岁。这些健在老红军居住极为分散,分布在全国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有的在部队干休所,有的在地方干休所,有的在荣军院,更多的则在各地农村仍躬耕田亩之中,靠国家发给红军的各种补助生活)。
善待首先是政治待遇,一是为这批人授勋,按照不同历史阶段为这批人授予不同的勋章。其实这点很重要,抗战胜利60周年和70周年分别有授勋仪式并颁发勋章,获得者和家人都非常荣耀与珍惜;二是为这批人立传,按照不同历史阶段和贡献大小分别由国家和地方民政部门为这些人物撰写传记,并作出宣传;三是要保持逢年过节各级领导人亲自登门看望和慰问的好传统(现在有些流于形式,据说有些军队和地方的领导人居然不敢前往干休所看望老同志,说怕挨骂)。
善待的具体化就是生活待遇,应该统筹解决。其实也简单,老红军至少享受大军区级退休待遇;老八路至少享受副大军区退休待遇;解放战争入伍的至少享受正军级退休待遇;入朝的志愿军至少享受副军级退休待遇;参加中印反击战和对苏反击战的至少享受正师级退休待遇;参加过对越反击战的至少享受副师级退休待遇。
这里面有个问题,那就是一些至今问题没有解决、平反、落实的,仍属于“犯有错误”的怎么办?具体就是因为林彪事件和“四人帮”垮台而受牵连的人物,这些人物对于犯有错误可能会认可(谁能无错),但是要戴着反党,反社会主义,甚至反对毛泽东的帽子终身,他们心里肯定是不服的。其实对于这批人,基于他们在战争年代的贡献和牺牲精神,晚年的舒适生活应该得到保证。这里不是指那些当年身居高位的大人物,而是指那些受到牵连的中小人物。政治和生活待遇上都应该得到照顾和享受。
当然还有个国民党军人的待遇问题,主要牵扯到抗日战争期间。这些年对国军抗日将领首先是给予了客观的评价,很多国军抗战的电影、电视剧、纪念馆、纪念碑等不是国民党拍摄和建立的,而是共产党这些年拍摄和建立的。对于幸存者,不管目前政治态度如何,应该给予生活上好的待遇。因为他们也是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奉献的人物。
这批人数总量不大,国家养这批人应该花费不了多少钱。但是给于这个待遇之后带来的政治和社会效果则是不言而喻,说明国家和人民没有忘记当年付出鲜血和经历过战火的老一辈(当然也不能说现在就忘了),肯定会激励后人为国奉献,而且这也是“不忘初心”最具体的体现。
本文编辑:李岩
往期内容回顾: